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的熟练掌握都离不开背诵成段成篇的好文章.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所以,背诵对于语言学习,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是一种良策. 有意识有目的地背诵优美英语短语、句子、段落、课文,按照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由易到难、难易结合的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背诵 实用性 教学方法
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是用来交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口语交际能力,就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日常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晨读外,其他时间几乎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晨读时根本不愿开口读英语,其原因就是平时缺少练习。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呢?我认为在中国环境下的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西方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语感越强就越能创造性的学习和使用语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这是学习并掌握好语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曾采用“完全背诵法”学习外语,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靠这种方法,他学会并精通了法文、荷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等15种语言。诸多实例科学理论证明,任何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在初学阶段都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对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管是从书面、口头还是其他方面,在初学阶段都有个模仿过程,而模仿必须先要有大量好的语言信息作为基础,这些信息就包括优美的句子、成篇成段的好文章,只有将这些信息不断输入到大脑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真正运用的时候才能进行信息输出,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而背诵则是集中大量训练输入输出语言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2、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实用性。
背诵历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看家本领”,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必须先学会朗读,然后大量的背诵,在大脑中先积累足够的语言素材,然后才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这符合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同时,运用背诵策略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是相当有益的,有利于形成正确,熟练的语音语调,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和口语书面语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记忆力的锻炼和增强。现在英语教材里的内容都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也就是说,课文里的每句话都是地地道道的英语。熟悉课文里的每句话,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复习语法结构、熟悉各种时态的用法,还可以在上下文中学习词汇、了解词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等等。
3、背诵策略的优化。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语言学习,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是非常有效的。背诵策略既是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常用的学习策略,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加思索地将背诵策略拿来就用,对背诵活动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准备,因而使背诵活动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不能发挥背诵应有的作用。在外语教学改革迅速推进的今天,教师应如何指导背诵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试采用如下方法:
(1)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组织背诵活动首先必须选择好背诵材料。用于背诵的材料难度应略低于阅读理解的材料,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材料所涉及的话题应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尽快投入使用,迅速体验背诵的实用性,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乐于进行积极主动的背诵活动:背诵的材料应语言规范、自然、地道,再生性强,有利于学生模仿和活用,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一篇材料不可能具备所有这些特点,但我们可以通过选用不同体裁和不同题材的文章来满足这些要求。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刚学的课文,也可以是来自其他媒体的英文材料。如我们现定英语资料《英语学习辅导报》中,每期都有《Learn by heart》供学生背诵,记忆及运用。
(2)以不同形式熟练不同的背诵目标。英语中有很多重要的句型,他们也是英语考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对此应该多加注意。如:You had better(not)do sth.等。只有将这些句型记得滚瓜烂熟,方可在考试中不出错,在写作时运用自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背诵目标,慢慢实现活用所背诵的材料的目的。如,每天课前会有Daily Report这一课前环节,同学们按次序上台前表达自己通过背诵以记下来的材料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这一环节很灵活,而且人人都有机会参加,老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不同的表达形式(小品形式,对话形式)可呈现不同的表达材料:短语背诵(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短语造句,酌情酌量)、新闻报道(用学生自己的话表达)、小哲理、小美文等。这种背诵过程中,可以把原本“照搬”的原材料用不同的形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劳动后的“加工品”。
总之,背诵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在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绝不能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而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只要背诵课文的方法得当,配合灵活多样的背诵形式,通过加强活用练习,我们所背诵的课文就会变为活的语言,为实现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做好准备。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之一。林语堂曾说:“背诵为入门之捷径。”将背诵进行到底,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应试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学生一定能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走出一片艳阳天。
关键词:背诵 实用性 教学方法
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是用来交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口语交际能力,就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日常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晨读外,其他时间几乎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晨读时根本不愿开口读英语,其原因就是平时缺少练习。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呢?我认为在中国环境下的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西方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语感越强就越能创造性的学习和使用语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这是学习并掌握好语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曾采用“完全背诵法”学习外语,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靠这种方法,他学会并精通了法文、荷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等15种语言。诸多实例科学理论证明,任何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在初学阶段都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对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管是从书面、口头还是其他方面,在初学阶段都有个模仿过程,而模仿必须先要有大量好的语言信息作为基础,这些信息就包括优美的句子、成篇成段的好文章,只有将这些信息不断输入到大脑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真正运用的时候才能进行信息输出,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而背诵则是集中大量训练输入输出语言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2、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实用性。
背诵历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看家本领”,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必须先学会朗读,然后大量的背诵,在大脑中先积累足够的语言素材,然后才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这符合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同时,运用背诵策略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是相当有益的,有利于形成正确,熟练的语音语调,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和口语书面语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记忆力的锻炼和增强。现在英语教材里的内容都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也就是说,课文里的每句话都是地地道道的英语。熟悉课文里的每句话,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复习语法结构、熟悉各种时态的用法,还可以在上下文中学习词汇、了解词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等等。
3、背诵策略的优化。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语言学习,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是非常有效的。背诵策略既是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常用的学习策略,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加思索地将背诵策略拿来就用,对背诵活动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准备,因而使背诵活动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不能发挥背诵应有的作用。在外语教学改革迅速推进的今天,教师应如何指导背诵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试采用如下方法:
(1)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组织背诵活动首先必须选择好背诵材料。用于背诵的材料难度应略低于阅读理解的材料,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材料所涉及的话题应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尽快投入使用,迅速体验背诵的实用性,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乐于进行积极主动的背诵活动:背诵的材料应语言规范、自然、地道,再生性强,有利于学生模仿和活用,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一篇材料不可能具备所有这些特点,但我们可以通过选用不同体裁和不同题材的文章来满足这些要求。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刚学的课文,也可以是来自其他媒体的英文材料。如我们现定英语资料《英语学习辅导报》中,每期都有《Learn by heart》供学生背诵,记忆及运用。
(2)以不同形式熟练不同的背诵目标。英语中有很多重要的句型,他们也是英语考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对此应该多加注意。如:You had better(not)do sth.等。只有将这些句型记得滚瓜烂熟,方可在考试中不出错,在写作时运用自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背诵目标,慢慢实现活用所背诵的材料的目的。如,每天课前会有Daily Report这一课前环节,同学们按次序上台前表达自己通过背诵以记下来的材料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这一环节很灵活,而且人人都有机会参加,老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不同的表达形式(小品形式,对话形式)可呈现不同的表达材料:短语背诵(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短语造句,酌情酌量)、新闻报道(用学生自己的话表达)、小哲理、小美文等。这种背诵过程中,可以把原本“照搬”的原材料用不同的形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劳动后的“加工品”。
总之,背诵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在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绝不能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而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只要背诵课文的方法得当,配合灵活多样的背诵形式,通过加强活用练习,我们所背诵的课文就会变为活的语言,为实现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做好准备。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之一。林语堂曾说:“背诵为入门之捷径。”将背诵进行到底,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应试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学生一定能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走出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