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创新素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完善学生品德;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发展创造能力。当前语文情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在中学语文中渗透情感教育: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情感,主动探求情感;培养学生能力,以情导情、积极再现情感;鼓励学生求异,尽量转移情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情感。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渗透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艺术教育,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融入情感的作用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在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一、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1、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创新素质
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智力的开发,对学生搞好学习与培养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情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这也就表明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现代课堂可视为一个由活动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同时又丰富、完善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必须把情感教育与知识能力的教育紧密结合,使情感和认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个面又对认知活动起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以形成学生认知素养与情感素养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一切课堂教学都应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完善学生品德
大量事实证明,情感对人的学习、工作与事业成功的影响是很大的。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光辉业绩,都为我们展示了“情感促进成功”的范例,因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更为重要的了。尊重学生,是指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特个性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指学号。想要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学校中一切活动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方式实施,学校中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以尊重学生的方式行事。”
3、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发展创造能力
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当大脑两半球协调一致时,人的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美国的斯佩里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脑的两半球存在着机能分工的不同,其中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形式有关,包括语言活动右半球则同知觉、空间相联系,包括人的直觉、联想、情感、意志等因素。大脑两半球不但有分工,而且还有合作。只有当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时,大脑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利用与发挥。如果脑神经兴奋中心只停留在某一脑半球上,那么另一脑半球的功能就会逐渐消退,大脑的整体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还告诉我们情感能激起右脑的兴奋,认知能激起左脑的兴奋。情感教育可以改善两半球协调工作,实现开发人类潜能的目的。”
二、当前语文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施以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实施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素质和认知素质才能得到同步发展,学生的心理压力才能得到缓解,扭曲变形的身心才能得到矫正,他们的思想品德才能得以提高,他们的人格才能得以塑造。但现实教育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地表现在:
1、语文情感教育的目标过于宽泛,缺少层次性
文学最能引发人的兴趣,触动人的情感,勾连人的想象。然而在语文教师的讲解中,文学的审美功能,情感功能消失了,只剩下对篇章、段落、词句、标点的层层解剖。字词意义、句子成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老套路放之每节课而皆准。(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目标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情感目标的内容较为宽泛笼统也缺少层次性。而事实上情感的培养应该以年龄的特点作为一个有层次的连续体来逐步推进。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感特征会发生变化,因而相应的情感目标也是不同的。
2、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偏重于德育,缺少合理性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情感教育等同于政治思想的教育和抽象的道德品质教育,常以共性思维来压抑学生思想的个性发展,以空话、套话、高调来扭曲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思想变得贫乏、苍白,情感变得冷漠、贫弱无力。良好的语文教科书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征:语言规范,文辞优美,真情实感,贴近学生,难易适度,层次有序,宜于教学。这样的教材才能让学生有益、有序、有趣地进行语文学习。而目前中学的语文教材恰恰忽略了这些因素,教材编写者们以意识形态需求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教材一统的需求垄断着教材市场,我们随意翻阅一本语文教材,都可以感受到选文的低质,政论化和陈旧感。
3、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简单而杂乱,缺少整体性
例如,生搬硬套一些教育理念。理论强调“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不少教师在具体开展情感教育时就一味地迁就、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管学生回答是什么,教师给予的都是肯定的评价。又如,情感教育策略研究偏重于课堂教学经验总结,比较零散杂乱,缺乏从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观照下去建构情感教育整体的、系统的有效策略。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有待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修订时加以完善,第三个问题则是课堂教学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加以解决的。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情感,主动探求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教师必须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情感。
2、培养学生能力,以情导情、积极再现情感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目,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3、鼓励学生求异,尽量转移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但是否能“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力发展上去。既要理解掌握,又要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稳定的心境面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感情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感情。这些感情的引导不是老师解说的,而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感悟的。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突出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还具有储存、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可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图像和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笔者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文做成课件放映教学,并播放了和此相关的历史方面的材料。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欣赏,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心理,所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诱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真祥:《语文课堂教学上对话的层进性》[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2期。
[2]郭修荣:《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学刊》,2009年第10期。
[3]陈桂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初探》,《新课程》,2010年第2期。
[4]唐仕利:《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第10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渗透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艺术教育,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融入情感的作用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在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一、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1、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创新素质
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智力的开发,对学生搞好学习与培养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情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这也就表明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现代课堂可视为一个由活动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同时又丰富、完善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必须把情感教育与知识能力的教育紧密结合,使情感和认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个面又对认知活动起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以形成学生认知素养与情感素养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一切课堂教学都应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完善学生品德
大量事实证明,情感对人的学习、工作与事业成功的影响是很大的。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光辉业绩,都为我们展示了“情感促进成功”的范例,因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更为重要的了。尊重学生,是指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特个性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指学号。想要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学校中一切活动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方式实施,学校中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以尊重学生的方式行事。”
3、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发展创造能力
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当大脑两半球协调一致时,人的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美国的斯佩里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脑的两半球存在着机能分工的不同,其中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形式有关,包括语言活动右半球则同知觉、空间相联系,包括人的直觉、联想、情感、意志等因素。大脑两半球不但有分工,而且还有合作。只有当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时,大脑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利用与发挥。如果脑神经兴奋中心只停留在某一脑半球上,那么另一脑半球的功能就会逐渐消退,大脑的整体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还告诉我们情感能激起右脑的兴奋,认知能激起左脑的兴奋。情感教育可以改善两半球协调工作,实现开发人类潜能的目的。”
二、当前语文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施以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实施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素质和认知素质才能得到同步发展,学生的心理压力才能得到缓解,扭曲变形的身心才能得到矫正,他们的思想品德才能得以提高,他们的人格才能得以塑造。但现实教育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地表现在:
1、语文情感教育的目标过于宽泛,缺少层次性
文学最能引发人的兴趣,触动人的情感,勾连人的想象。然而在语文教师的讲解中,文学的审美功能,情感功能消失了,只剩下对篇章、段落、词句、标点的层层解剖。字词意义、句子成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老套路放之每节课而皆准。(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目标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情感目标的内容较为宽泛笼统也缺少层次性。而事实上情感的培养应该以年龄的特点作为一个有层次的连续体来逐步推进。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感特征会发生变化,因而相应的情感目标也是不同的。
2、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偏重于德育,缺少合理性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情感教育等同于政治思想的教育和抽象的道德品质教育,常以共性思维来压抑学生思想的个性发展,以空话、套话、高调来扭曲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思想变得贫乏、苍白,情感变得冷漠、贫弱无力。良好的语文教科书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征:语言规范,文辞优美,真情实感,贴近学生,难易适度,层次有序,宜于教学。这样的教材才能让学生有益、有序、有趣地进行语文学习。而目前中学的语文教材恰恰忽略了这些因素,教材编写者们以意识形态需求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教材一统的需求垄断着教材市场,我们随意翻阅一本语文教材,都可以感受到选文的低质,政论化和陈旧感。
3、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简单而杂乱,缺少整体性
例如,生搬硬套一些教育理念。理论强调“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不少教师在具体开展情感教育时就一味地迁就、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管学生回答是什么,教师给予的都是肯定的评价。又如,情感教育策略研究偏重于课堂教学经验总结,比较零散杂乱,缺乏从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观照下去建构情感教育整体的、系统的有效策略。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有待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修订时加以完善,第三个问题则是课堂教学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加以解决的。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情感,主动探求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教师必须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情感。
2、培养学生能力,以情导情、积极再现情感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目,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3、鼓励学生求异,尽量转移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但是否能“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力发展上去。既要理解掌握,又要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稳定的心境面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感情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感情。这些感情的引导不是老师解说的,而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感悟的。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突出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还具有储存、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可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图像和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笔者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文做成课件放映教学,并播放了和此相关的历史方面的材料。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欣赏,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心理,所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诱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真祥:《语文课堂教学上对话的层进性》[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2期。
[2]郭修荣:《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学刊》,2009年第10期。
[3]陈桂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初探》,《新课程》,2010年第2期。
[4]唐仕利:《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