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奉献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7月13日凌晨4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殡仪馆大厅,气喘吁吁地赶来几位从河北省红十字会的专家,此次他们专程来此摘取一名刚刚去世的患者的眼角膜。
  顾不上喝口水、喘口气,专家们迅速地穿上手术服,拿起手术刀,20多分钟后,死者的眼角膜被放进了专用容器,运了出来。
  眼角膜的捐献者叫贺同善,生前曾任河北军区某部队修理所所长,退休后转入张家口军休所工作。
  贺同善性子直、讲原则,同事们都叫他老贺。罹患癌症后,老贺一直乐观、坚强。贺同善参军21年,工作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到嘉奖6次,还被评为优秀管理干部。 一位昔日同事说起老贺来,说他这个人非常正直,当年他负责推荐入党,不管平时关系亲疏,只有工作出色的他才看得上。
  2009年,自感身体状况不佳的老贺到医院检查,被确定为肝癌。面对这一噩耗,在部队熏陶多年的老贺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恐慌,相反,他一边安慰家人,一边想着贡献生命的最后价值,即捐献眼角膜。
  老贺和河北省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2013年10月7日,贺同善填写了人体器官志愿者登记表。
  人生的最后几年里,老贺享受着自己的时光。唱京剧是老贺的一个爱好,在张家口市人民公园里,经常能看到老贺的身影。他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唱功让经常在一起切磋的老友们佩服不已,朋友们还专门为他制作了录像带。
  虽然有病在身,但老贺还是每天坚持到公园练唱,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后来,有人得知他的病情后,都夸他是“抗癌明星”,甚至有的朋友还把自己患病的家人叫来,让他们感受老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014年4月初,老贺的身体状况突然很不乐观。而截至这时,他已经与癌魔抗争了五年。
  “老贺人太要强了,他总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在做介入治疗时,他疼得头上、身上全是汗,但硬是不吭一声。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无论多么难受,都没在病床上拉过尿过,哪怕拄着拐杖也要到厕所里方便。刚住院的时候,他怕影响儿子工作,甚至不让我通知在北京上班的儿子……”回忆起昔日的点滴,老贺妻子感慨颇多。
  在最后的日子里,老贺经常和妻子说,一定要帮自己完成捐献眼角膜的愿望,同时他还提出,不要给自己买墓地,最好能海葬。
  “这是你的心愿,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帮你完成的,不但你捐,我死后也捐。”妻子对着病床上的老贺,不止一次地这样保证。受父亲的影响,老贺的儿子也表示会学习父亲,将来死后捐献眼角膜。
  2014年7月12日上午,老贺呼吸微弱,突然吐血了,妻子赶紧与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当专家们从千里之外的邢台赶来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在殡仪馆里,完成了眼角膜摘取手术。
  “老贺无私捐献眼角膜,将光明留给他人,他的义举传递了正能量,让生命得到了延续……”就在完成手术的当天,市红十字会将一本写有“感谢您无偿捐献眼角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特授予张家口市红十字会‘博爱大使’称号”的荣誉证书送到了老贺家里。家人把这本荣誉证书放在了老贺的灵堂里,紧紧挨着他的遗像,希望老贺能够看得到。
  据说,老贺的眼角膜马上得到了利用,已经让两名眼病患者重见了光明。
  “贺同善同志身体力行,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和人间的真、善、美。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不忘奉献自己,帮助别人。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用大爱延续光明。他的精神绽放出了最美丽的火焰,这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军休人学习和怀念!”老贺生前的单位——军休所的战友们在老贺死后如此表达对他的怀念。
其他文献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党对学校领导的基础。全面分析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如  果是初次见到检察官刘静娴,很多人可能不会将温文尔雅的她与反渎工作联系在一起。作为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检察院反渎局局长的刘静娴一直被干警们称为“美女局长”,而她已经是一位有着近十年公诉、十年反渎工作经历的办案专家。  在当检察官以前,刘静娴本是一名教师。1995年3月,她参加了政法系统增编补员考试,以全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郯城县检察院。为尽快完成从教师到检察官的角色转换,她报读了法律本科班,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