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筋土挡土墙形式多样,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条带式有面板的加筋土挡土墙。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条带式加筋挡土墙的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条带式加筋挡土墙;面板;安装;铺设;附属工程
1.基础工程
基础施工前按规范规定,在路基中轴线加密桩点,地形变化的横断面设置加桩,以保证挡土墙线形顺适,并补测绘制加桩横断面图,以便指导施工。精确测出挡土墙基础处地面纵断面图,检查设计图纸是否与实际地形相符,务必使基础置于坚实地基上,并保证足够的埋置深度。位于沟壑、崖岸处的挡土墙墙端应嵌入坚实土体,嵌入深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
加筋土挡土墙由于自身特性,要求面板基础在沿墙长方向必须是水平的。当地形起伏较大时,为减少工程量,常使基础沿纵向呈阶梯形的设计,随着每个台阶底面高程的增高,基础位置亦相应向路基中线一侧移动,基础放线施测时一定要精确计算,准确定位。
2.面板的安装
当挡土墙的基础混凝土强度达70%以上时,即可安装第一层墙面板。安装面板可以从墙端和沉降缝两侧开始,配以适当的吊装设备,即可吊线安装就位。面板在起吊升降定位时要求平稳,慢速轻放,切忌碰撞。所有面板在安装前必须仔细检查,若有裂纹或其它缺陷者,—律弃之不用。
当有必要时,底座处可用低标号砂浆嵌填调整标高,一般情况下,同层相邻面板水平误差不应大于l0mm,轴线偏差每20延米不应大于l0mm。同时可用垂线法控制单块面板的倾斜度,内倾度一般可允许在1%~2%范围之内,作为填料压实时面板在侧向压力作用下的外倾位移值,水平位移的具体数值应综合面板高度、填料性质和压实机械而定。为防止相邻面板错位和确保面板的相对稳定,第一层面板的安装宜用斜撑固定,以上各层宜采用夹木螺栓固定。
当两端墙面板初步安装好后,即可挂线安装中间块件,以后各层面板的安装均在面板中心画上中心线,挂线控制中心线对齐安装缝中心以保证安装整齐。第一层次块件全部初步安装完成后,即可按下列工序施工:填料→压实→铺设筋带→覆盖填料→校正面板→填料→压实→校正面板→安装另一层面板。
每层面板的填料碾压稳定后,应对面板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置用垂球或挂线检查,以便用低强度砂浆等及时调整校正,不能将误差累积几层后进行总调整。不允许在未完成填土作业的面板上安装上一层面板,以防止面板插销孔和板块翼缘损坏。
加筋土挡土墙顶部一般应按路线要求设置纵坡;路堤式挡土墙也可调整墙两端与路线的水平距离,变更墙高,将墙顶设计成平坡。当顶面有纵坡或不平整时,可按墙顶纵坡用异形面板、浆砌块石或现浇混凝土等作顶面调整层。
3.筋带的连接、铺设
钢筋混凝土带与面板拉环的连接以及每节钢筋混凝土带之间的钢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扣环连接或螺栓连接。筋带底面的填料应平整密实。但为了保证填料压实度的均质性,避免压路机直接或在填料覆盖过薄的筋带上碾压,造成筋带损伤破碎,钢筋混凝土带可在压实的填料达到设计标高后,按设计位置挖槽铺设,并用原土回填夯实,必要时可用石灰土或贫混凝土加强回填。当开挖达不到底面平整度要求时,也可直接铺设于平整压实的填料上,然后再填筑压实,但必须保证其位置的正确性。
4.填料摊铺与压实
加筋土挡土墙工作的主要机理是利用填料与拉带之间的摩擦力来平衡填料对墙面板产生的侧向土压力。因此,填料的选择、摊铺与压实的控制极为重要,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填料应优选渗水性好的材料,当用不透水填料时,宜在墙背50cm范围内采用砂砾石类土,以便墙后积水溢出。填料采集前应按要求做好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能,以便控制压实质量,施工中若有变更,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填料的填筑和面板安装、筋带铺设等工序应交替进行。当挡土墙较长、工作面开阔时可采用流水作业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机械设备利用率,加快工程进度。
5.防、排水设施
加筋土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防止墙后积水,避免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小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特别是避免降低填料与筋带间的摩擦阻力及由腐蚀性盐类等物质造成的筋带使用寿命的缩短。加筋土挡土墙的防、排水设施,如反滤层、透水层、隔水层等应与墙体同步施工,同时完成。当挡土墙区域内出现层间水、裂隙水、涌泉等时,应先修筑排水构造物,再修筑加筋土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墙面一般不设置泄水孔,如需设置时,可按面板排列位置,在预制过程中预留孔位,若墙身为砌石或现浇混凝土时,则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或预埋泄水孔。
6.附属工程
加筋土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地质、墙高等条件设置沉降缝。其间距是:土质地基为10~25m,岩石地基可适当增大。对于穿越加筋体的构造物,为避免因地基支承条件的差异而引起不均匀下沉,挡土墙两端的墙面应酌情设置间距与沉降缝一致的伸缩缝,二者应整齐一致,上下贯通。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1~2cm,缝隙内可采用沥青板、软木板或沥青麻絮等填塞。
加筋土挡土墙顶部一般均设有浆砌块料找平层、挡护设施及排水系统,以保证行车安全并及时将雨水纵向引出墙外。
墙顶找平层和边沟施工时应复测中线,准确放出墙顶中心线和测定标高,放样时就应注意以找平层来消除面板安装时可能造成的误差。找平层与排水沟的砌筑质量应十分注意,两者同时挂线砌筑,使之紧密结合成一整体。砌缝砂浆应饱满,并严格保证勾缝质量。
檐石或帽石是设置在加筋体顶部墙面板上的构件,分段应与墙体的分段—致。横断面多做成U形或L形,其尺寸由设计而定,一般多为素混凝土预制块或料石,安砌时应做到坐浆饱满,砌筑稳固,顶面子整,线形流畅,顺适美观。若帽石勾缝采用凹缝(插浆后用细钢筋压缝),其装饰效果更好。
其它构件还包括护栏、护柱、护板、护墙等,应根据采用的形式确定预制或现场浇筑及浆砌片(块)石,其安装应精确挂线、支模,保证构件位置正确,无破损,线形顺适,砌筑牢固,外表美观。
7.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挡土墙的施工,就要严格各个施工环节 ,认真的做好基础工程、面板的安装、筋带铺设以及相关附属工程的施工,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挡土墙的稳定牢固,保证公路的经久耐用。
【参考文献】
[1]景健.加筋土挡土墙结构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04).
[2]周世良,何光春,汪承志.加筋土挡墙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05).
[3]李海深,杨果林,邹银生.加筋土挡土墙动力特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4,(02).
[4]许纯.条带式加筋土挡墙有限元分析[D].河海大学,2006.
[5]宋克勇,陈德峰,刘保松.加筋土挡土墙加筋机理及工程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02).
[6]窦宝松,王力威,刘朋辉,刘滔.加筋土挡土墙设计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1).
[7]陈德源.高等级公路加筋土挡土墙施工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2).
【关键词】条带式加筋挡土墙;面板;安装;铺设;附属工程
1.基础工程
基础施工前按规范规定,在路基中轴线加密桩点,地形变化的横断面设置加桩,以保证挡土墙线形顺适,并补测绘制加桩横断面图,以便指导施工。精确测出挡土墙基础处地面纵断面图,检查设计图纸是否与实际地形相符,务必使基础置于坚实地基上,并保证足够的埋置深度。位于沟壑、崖岸处的挡土墙墙端应嵌入坚实土体,嵌入深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
加筋土挡土墙由于自身特性,要求面板基础在沿墙长方向必须是水平的。当地形起伏较大时,为减少工程量,常使基础沿纵向呈阶梯形的设计,随着每个台阶底面高程的增高,基础位置亦相应向路基中线一侧移动,基础放线施测时一定要精确计算,准确定位。
2.面板的安装
当挡土墙的基础混凝土强度达70%以上时,即可安装第一层墙面板。安装面板可以从墙端和沉降缝两侧开始,配以适当的吊装设备,即可吊线安装就位。面板在起吊升降定位时要求平稳,慢速轻放,切忌碰撞。所有面板在安装前必须仔细检查,若有裂纹或其它缺陷者,—律弃之不用。
当有必要时,底座处可用低标号砂浆嵌填调整标高,一般情况下,同层相邻面板水平误差不应大于l0mm,轴线偏差每20延米不应大于l0mm。同时可用垂线法控制单块面板的倾斜度,内倾度一般可允许在1%~2%范围之内,作为填料压实时面板在侧向压力作用下的外倾位移值,水平位移的具体数值应综合面板高度、填料性质和压实机械而定。为防止相邻面板错位和确保面板的相对稳定,第一层面板的安装宜用斜撑固定,以上各层宜采用夹木螺栓固定。
当两端墙面板初步安装好后,即可挂线安装中间块件,以后各层面板的安装均在面板中心画上中心线,挂线控制中心线对齐安装缝中心以保证安装整齐。第一层次块件全部初步安装完成后,即可按下列工序施工:填料→压实→铺设筋带→覆盖填料→校正面板→填料→压实→校正面板→安装另一层面板。
每层面板的填料碾压稳定后,应对面板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置用垂球或挂线检查,以便用低强度砂浆等及时调整校正,不能将误差累积几层后进行总调整。不允许在未完成填土作业的面板上安装上一层面板,以防止面板插销孔和板块翼缘损坏。
加筋土挡土墙顶部一般应按路线要求设置纵坡;路堤式挡土墙也可调整墙两端与路线的水平距离,变更墙高,将墙顶设计成平坡。当顶面有纵坡或不平整时,可按墙顶纵坡用异形面板、浆砌块石或现浇混凝土等作顶面调整层。
3.筋带的连接、铺设
钢筋混凝土带与面板拉环的连接以及每节钢筋混凝土带之间的钢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扣环连接或螺栓连接。筋带底面的填料应平整密实。但为了保证填料压实度的均质性,避免压路机直接或在填料覆盖过薄的筋带上碾压,造成筋带损伤破碎,钢筋混凝土带可在压实的填料达到设计标高后,按设计位置挖槽铺设,并用原土回填夯实,必要时可用石灰土或贫混凝土加强回填。当开挖达不到底面平整度要求时,也可直接铺设于平整压实的填料上,然后再填筑压实,但必须保证其位置的正确性。
4.填料摊铺与压实
加筋土挡土墙工作的主要机理是利用填料与拉带之间的摩擦力来平衡填料对墙面板产生的侧向土压力。因此,填料的选择、摊铺与压实的控制极为重要,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填料应优选渗水性好的材料,当用不透水填料时,宜在墙背50cm范围内采用砂砾石类土,以便墙后积水溢出。填料采集前应按要求做好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能,以便控制压实质量,施工中若有变更,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填料的填筑和面板安装、筋带铺设等工序应交替进行。当挡土墙较长、工作面开阔时可采用流水作业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机械设备利用率,加快工程进度。
5.防、排水设施
加筋土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防止墙后积水,避免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小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特别是避免降低填料与筋带间的摩擦阻力及由腐蚀性盐类等物质造成的筋带使用寿命的缩短。加筋土挡土墙的防、排水设施,如反滤层、透水层、隔水层等应与墙体同步施工,同时完成。当挡土墙区域内出现层间水、裂隙水、涌泉等时,应先修筑排水构造物,再修筑加筋土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墙面一般不设置泄水孔,如需设置时,可按面板排列位置,在预制过程中预留孔位,若墙身为砌石或现浇混凝土时,则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或预埋泄水孔。
6.附属工程
加筋土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地质、墙高等条件设置沉降缝。其间距是:土质地基为10~25m,岩石地基可适当增大。对于穿越加筋体的构造物,为避免因地基支承条件的差异而引起不均匀下沉,挡土墙两端的墙面应酌情设置间距与沉降缝一致的伸缩缝,二者应整齐一致,上下贯通。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1~2cm,缝隙内可采用沥青板、软木板或沥青麻絮等填塞。
加筋土挡土墙顶部一般均设有浆砌块料找平层、挡护设施及排水系统,以保证行车安全并及时将雨水纵向引出墙外。
墙顶找平层和边沟施工时应复测中线,准确放出墙顶中心线和测定标高,放样时就应注意以找平层来消除面板安装时可能造成的误差。找平层与排水沟的砌筑质量应十分注意,两者同时挂线砌筑,使之紧密结合成一整体。砌缝砂浆应饱满,并严格保证勾缝质量。
檐石或帽石是设置在加筋体顶部墙面板上的构件,分段应与墙体的分段—致。横断面多做成U形或L形,其尺寸由设计而定,一般多为素混凝土预制块或料石,安砌时应做到坐浆饱满,砌筑稳固,顶面子整,线形流畅,顺适美观。若帽石勾缝采用凹缝(插浆后用细钢筋压缝),其装饰效果更好。
其它构件还包括护栏、护柱、护板、护墙等,应根据采用的形式确定预制或现场浇筑及浆砌片(块)石,其安装应精确挂线、支模,保证构件位置正确,无破损,线形顺适,砌筑牢固,外表美观。
7.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挡土墙的施工,就要严格各个施工环节 ,认真的做好基础工程、面板的安装、筋带铺设以及相关附属工程的施工,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挡土墙的稳定牢固,保证公路的经久耐用。
【参考文献】
[1]景健.加筋土挡土墙结构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04).
[2]周世良,何光春,汪承志.加筋土挡墙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05).
[3]李海深,杨果林,邹银生.加筋土挡土墙动力特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4,(02).
[4]许纯.条带式加筋土挡墙有限元分析[D].河海大学,2006.
[5]宋克勇,陈德峰,刘保松.加筋土挡土墙加筋机理及工程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02).
[6]窦宝松,王力威,刘朋辉,刘滔.加筋土挡土墙设计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1).
[7]陈德源.高等级公路加筋土挡土墙施工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