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实施策略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除了纸质书籍,存有海量数据的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都显得便捷高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是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52-01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优势众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理所应当与时俱进,把先进的智能手段引进课堂,融入教学之中,借助网络,把整个世界当作教科书,引领教育教学的新格局。
  1.“小课件”为理解打开一扇窗
  我们知道多媒体“小课件”能通过对图形的动态、色彩等技术手段精准有效地表达教学内容,让难以理解的内容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探寻“周长与面积关系”时,我制作了个小课件,先出示课件图1,让学生思考:这三组图形里,每组中哪个图形大?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周长越长,面积就会越大”。真是这样吗?接着出示课件图2,继续引导观察,学生感受到“周长变长,面积就会变大”,当出示课件图3时,学生感受到“周长变长,面积却会变小”,出示课件图4时,学生感受到“周长不变,面积却会变小”。
  以上的教学,巧用课件的动态演示,借助四组图形的探讨,不仅厘清了周长与面积存在的几种关系,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关系的认识”这一难点。小课件的运用,使枯燥的形体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空间动态化,抽象知识具体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理解之门。
  2.“小视频”为想象打开一道门
  “小视频”的方式能集文字、图像、音频于一体、成功营造立体的情境,使用“小视频”演示,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关键信息,理解重要知识,悟透基本方法,培育学习素养。
  例如“求不规则土豆的体积”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了“水槽、水、土豆”。聪明的学生一看到教具,立即就猜到了“土豆放进水槽里”求土豆体积的方法。真实的演示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小,实验现象的变化不易让每个学生看清,实验过程费时,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少数学生情绪激动、爱起哄,教师很难把控班级氛围,导致数学课堂上深度思考氛围很难形成,影响教学效果。而运用小视频的教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讲课时,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大土豆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求出土豆的体积呢?由于学生没看到水槽,思维没受到暗示,从而激发学生多种创新思考,思维更宽广、拓展性更强。我先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并追问:都想到了变形,如果要保持土豆原来的形状,这些方法看来就不行了。这下该怎么办呢?于是适时借助小视频呈现“水槽”,学生继续思考,很快想到“土豆放进水槽里”求土豆体积的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小视频的“虚拟实验”,视频显示通俗易懂,获得的数据清晰,教师也能很轻松地把握课堂节奏,并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交流想法,学好课堂知识。借助小视频的教学过程省时高效、具体直观,为孩子的想象打开一道门,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记忆理解的质量,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的融合,能把生活或某个生活场面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难点知识的突破 、拓展点的延伸;近两学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小视频”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经过检验比对,我班优生率也由原来的第六名提高到第二名,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3.“智能技术”为教学辟开一新路
  前阶段,我有幸在“智慧教室”聆听了一堂课,感受到科技与教育结合的魅力。比如,在智慧教室的课堂中,学生们分别采用拍照上传、音频、视频、平板书写等多种方式完成并提交预习作业,令听课老师耳目一新。
  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生课后的作业、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成为确实可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渠道,为教学辟开了一条新路。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动手做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并让学生拍照上传班级群共享。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动手操作的作业,更喜欢在微信群里互评、交流观点和看法,学习热情高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生未来的学习将打破时空,把整个世界当作孩子的教科书,已是世界的趋势。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要以“智能”为抓手,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让它更好服务于教学。我们要为未知而教,把世界當成教科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想象、创新、实践、可持续形成一种大格局,为教育事业添光焕彩。
  参考文献
  [1]高锦霞.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名师在线,2019(15)
其他文献
摘要:武术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因此,开发武术课程资源,对优化小学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武术课程教学如何促进小学体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课程资源;意义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50-01  随着教育提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家长的重视,朗读教学是学生接触语文、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生流利的朗读课文既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欣赏能力。而目前,“互联网+”的时代到来,各行业与互联网之间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教育方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与互联网技术也能够有很好的配合,对于朗读教学也提供了新的完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川端康成笔下的波子,反映出他战后的女性意识:张扬女性魅力,赞扬女性在时代浪潮中积极对自我价值进行审视和重新体认,强烈批判男权制度及其卫道士,揭露在战后无法勇敢承担爱情
摘 要:品德教学要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接,注重学生践行能力的培养,避免教学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知行不一。教师要做德育学习与实践行为的“摆渡人”,做道德践行与让德性成长的“摆渡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品德教学;实践行为;道德践行;摆渡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75-02  打开低年级段《道德与法治》教材,迎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许多教育者也开始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分析,并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为教学案例,立足于教学目标、思想以及方法的角度,探究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摘要:计算机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之中并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应用便发挥了极好的效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直观的表现出教学内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知能力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重点的把握和思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教学方式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