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探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地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缺乏与汉族学生同样的生活体验,无法在同一语境中理解一些抽象问题,再加上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理念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中片面受到升学率的影响,故而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说教,淡化了思想品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环节,一味追求教学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笔者认为,在进行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着眼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破除传统的“唯分论”思想的误导,理性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并深入洞悉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坚持教书育人与“传道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1.通过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科书中有很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与知识,可以说离学生们并不遥远,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小学数学知识的这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熟悉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与领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升素质能力奠定基础。
  2.通过严格的数学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对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负责,生活中积极向上,遇事善于思考,敢于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的。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刻意地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不退缩、勇于拼搏的精神。
  3.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思维的启发式教育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理论强调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安排大量的学生实践与动手的环节,通过实践探索新知,通过亲身经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学习过程,对马克思唯物辩证理论有一个初步认识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动态的学习过程认识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学方法的优选与优化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的细化与具体化,再宏大的理念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
  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民族地区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胜心理,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在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兴趣与恰当教学方法的带领下,加强民族地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2.培养正确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可以說思想与创意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通过学习就能掌握的,但是思维与创意并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够学得的。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开拓思维与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每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是加强学生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突出素质与品质的训练。
  小学数学中常常用到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法,其中比较是基础,通过比较概念与知识的异同,将不同类的知识进行划分与概括,进而形成系统性知识体系;而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要用到的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则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当前民族地区学生最为缺乏的。
  例如,将事先设计好的例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审题,教师不再将重点放在最终答案上,而是悉心倾听学生在拿到题目后的想法与解题过程,久而久之,通过类似的训练便可以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不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宰,而应该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充分突出“学”的重要性,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及解疑的过程中探索新知、提升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阅读学习法: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安排若干课时的阅读学习课,在课上科学组织学生学习材料,通过阅读领会重点,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尝试学习法:尝试学习法就是在遵循人类认知发展过程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调整观点”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勇于尝试、主动思考的能力。
  (3)操作学习法: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给出题目后让学生思考,之后便会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及结果,虽然过程中也有引导性的提问环节,但是整个过程学生都是被“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拿到题就背参考答案的思维定势,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所以要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彻底摒弃上述教学方法,将题目交给学生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题,动手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养成的一个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其受益一生。
  三、因材施教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缺乏与汉族学生同样的生活体验,无法在同一语境中理解一些抽象问题,再加上民族地区多为经济落后地区,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境困难,甚至有许多留守儿童,故而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与例题的设置上不能“一刀切”,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指导,如有必要的话必须进行“一对一”辅导,加强人文关怀。
  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所在;在例题设置时必须向中下生倾斜,课内辅导优先考虑中下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为其创造良好条件,适当补充练习,增加习题难度,加强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形式上,多为这些学生创设数学课外活动与数学竞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段志坚.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以普洱市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4.
  [2]孟学兵.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07).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画简称国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年代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历程,内在的绘画技巧以及工具等也白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成熟而进步,构成具有鲜明的中华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本文章主要从中国画的创作所需的材料、基本的创作要素、以及创作意境情趣等方面来阐述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色;意境;文房四宝  中国画是限定在中国
摘 要: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写了一些山水诗,包含着悠然自得的乡情。本文通过赏析陆游的诗词作品,着力探析陆游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陆游;山水诗;艺术特色  陆游晚年隐居绍兴镜湖,他在这期间创作诗歌数目巨大,广泛地反映了镜湖地区的农村社会状况,真实记录着包括自己在内的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使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
摘 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蒙台梭利教育观进行了深透的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幼儿比较实用的一些教育方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在中国的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通过走访了解到:很多家长对这种教育观的使用很是支持,实现了幼儿真正的运动自由。此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幼儿体育运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来安排体育游戏,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育观;运动  一、蒙台梭利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