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强,所以教师施教就有了难度,同时也就有了部分学生对该学科的“恐”与“厌”。据中学教师反映,中学生对该学科“恐”与“厌”的人数比例,仅次于物理。培智生的思维发展迟缓,感知迟钝,表象贫乏,言语发展水平低,抽象概括能力差、生活经验有限,培智生中对数学恐学、厌学的比例更高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培智生的数学教学,很值得教师探讨。我与我的同行认为,只有采取更加多种的方法,才能培养培智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还有与正常生的教学有重大区别的一点,哪就是,应该把“耐心守候”、“细心鼓励”贯彻始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明白了这“耐心”和“细心”的标准要求是很高的——宛若淅沥春雨中聆听麦苗拔节,又像瑟瑟秋风里静辨虫鸣幽深。
1.架设爱心桥梁
培智生思维奇特,行为诡异,这就使一些“新”数学教师认为,他们好像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外星人。就是一些久经沙场的“老”数学教师,也常常难以准确把握他们产生思维障碍的源点。
这是培智生的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为了彼此的心灵相通,教师更应该热爱他们,并在热爱的前提下,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 自由发展。”这说明了爱心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热爱以后,我就能以愉悦的情绪去接納他们,用亲切的言语去感染他们。上课时,我常常走下讲台,走到他们中间,安抚好动、好说的学生。还一边走一边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告诉他们,老师愿意和他们成为伙伴、成为朋友。
“走下讲台”,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但,“放松心情”的同时,教学秩序就会混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在普通的中小学里,教师都认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秩序良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营造出一种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保证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使教与学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我们面对培智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就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要弱化课堂秩序差的意识,强化“师生心灵相通”就是好的感受。所以,这时不管学生作出怎样的反应(或扯着嗓子喊、或手舞足蹈、或自我陶醉、或毫无表情),我都有回应,或击掌一示友好、或握手表示亲切、或给于一个拥抱。
2.唤起数学兴趣
由于培智生的思维无法和正常生相比,所以对培智生的数学教学,要求不能和正常生那样高。为了发展培智生思维的自主性、自觉性,有效补偿他们的思维缺陷,首先就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意义,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育理论指出:“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改编教材的例题,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
比如,我经常从“家”里引出数量概念。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家对每个培智生来说,与正常生一样很熟悉,很亲切。谁谁家有三个人,谁谁家有四个人,这样的问题,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性的策划。
再比如,我还经常从“人”里引出数量概念。人的身体,有一个脑袋,一张嘴,两只眼睛,两双手,十个手指等,对培智生来说,比“家”更熟悉,更亲切。而且,从“人”里引出数量概念,容易在他们自己的身体上指认。指认,还是这一点点的暗示,让孩子们体会到:哦,这就是数学,简单,好学,有意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良好的兴趣作向导,有了满满的信心作后盾,教师带领培智生在数学世界探求数学问题,也就如鱼得水了。
3.游戏帮助学习
如今的幼儿教育,抓住游戏渗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园小朋友,玩才是正当的事情,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基本的活动。玩得越好,说明智力发展得越好。那么,游戏能不能帮助培智生学习数学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4.搞好知识整合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是一个“点”,一个“点”进行教学的。其实,一个“点”一个“点”的知识可以组成知识“链”;一个“链” 一个“链”的知识可以组成知识“板块”;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知识可以组成知识“体系”。人们学习知识时,只有不断重建比较实用的小“板块”知识体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教培智生数学时,就经常考虑到知识间的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整合。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通过教唱儿歌“打老虎”,教会了培智生会数1至5的数,又让个别重度生看图能够认识老虎、小松鼠。
又如,我编了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不能用错,用错就会弄出笑话)让培智生歌咏。这首儿歌既渗透有数学概念,又渗透有语文知识——量词、动物名称等。这首儿歌,就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小“板块”知识体系。
数学的天地因“整合”而宽广,培智生的思维因“整合”而开阔,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接受小“板块”知识体系中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在培智生的课堂上,决不允许把数学知识孤立地、干巴巴地呈现在他们面前,那样就会把他们带进思维的死角,思维能力也就只能日趋萎缩。
回到本文开头所述,“耐心守候”、“细心鼓励”,是我在培智生数学教学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心得之一。再强调这一点,并表示据此我有决心:要以“用生命之水浇绿希望,以挚诚之心点亮未来”的坚定态度,把培智生的数学教好,再教好。
培智生的数学教学,很值得教师探讨。我与我的同行认为,只有采取更加多种的方法,才能培养培智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还有与正常生的教学有重大区别的一点,哪就是,应该把“耐心守候”、“细心鼓励”贯彻始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明白了这“耐心”和“细心”的标准要求是很高的——宛若淅沥春雨中聆听麦苗拔节,又像瑟瑟秋风里静辨虫鸣幽深。
1.架设爱心桥梁
培智生思维奇特,行为诡异,这就使一些“新”数学教师认为,他们好像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外星人。就是一些久经沙场的“老”数学教师,也常常难以准确把握他们产生思维障碍的源点。
这是培智生的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为了彼此的心灵相通,教师更应该热爱他们,并在热爱的前提下,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 自由发展。”这说明了爱心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热爱以后,我就能以愉悦的情绪去接納他们,用亲切的言语去感染他们。上课时,我常常走下讲台,走到他们中间,安抚好动、好说的学生。还一边走一边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告诉他们,老师愿意和他们成为伙伴、成为朋友。
“走下讲台”,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但,“放松心情”的同时,教学秩序就会混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在普通的中小学里,教师都认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秩序良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营造出一种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保证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使教与学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我们面对培智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就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要弱化课堂秩序差的意识,强化“师生心灵相通”就是好的感受。所以,这时不管学生作出怎样的反应(或扯着嗓子喊、或手舞足蹈、或自我陶醉、或毫无表情),我都有回应,或击掌一示友好、或握手表示亲切、或给于一个拥抱。
2.唤起数学兴趣
由于培智生的思维无法和正常生相比,所以对培智生的数学教学,要求不能和正常生那样高。为了发展培智生思维的自主性、自觉性,有效补偿他们的思维缺陷,首先就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意义,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育理论指出:“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改编教材的例题,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
比如,我经常从“家”里引出数量概念。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家对每个培智生来说,与正常生一样很熟悉,很亲切。谁谁家有三个人,谁谁家有四个人,这样的问题,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性的策划。
再比如,我还经常从“人”里引出数量概念。人的身体,有一个脑袋,一张嘴,两只眼睛,两双手,十个手指等,对培智生来说,比“家”更熟悉,更亲切。而且,从“人”里引出数量概念,容易在他们自己的身体上指认。指认,还是这一点点的暗示,让孩子们体会到:哦,这就是数学,简单,好学,有意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良好的兴趣作向导,有了满满的信心作后盾,教师带领培智生在数学世界探求数学问题,也就如鱼得水了。
3.游戏帮助学习
如今的幼儿教育,抓住游戏渗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园小朋友,玩才是正当的事情,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基本的活动。玩得越好,说明智力发展得越好。那么,游戏能不能帮助培智生学习数学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4.搞好知识整合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是一个“点”,一个“点”进行教学的。其实,一个“点”一个“点”的知识可以组成知识“链”;一个“链” 一个“链”的知识可以组成知识“板块”;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知识可以组成知识“体系”。人们学习知识时,只有不断重建比较实用的小“板块”知识体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教培智生数学时,就经常考虑到知识间的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整合。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通过教唱儿歌“打老虎”,教会了培智生会数1至5的数,又让个别重度生看图能够认识老虎、小松鼠。
又如,我编了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不能用错,用错就会弄出笑话)让培智生歌咏。这首儿歌既渗透有数学概念,又渗透有语文知识——量词、动物名称等。这首儿歌,就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小“板块”知识体系。
数学的天地因“整合”而宽广,培智生的思维因“整合”而开阔,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接受小“板块”知识体系中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在培智生的课堂上,决不允许把数学知识孤立地、干巴巴地呈现在他们面前,那样就会把他们带进思维的死角,思维能力也就只能日趋萎缩。
回到本文开头所述,“耐心守候”、“细心鼓励”,是我在培智生数学教学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心得之一。再强调这一点,并表示据此我有决心:要以“用生命之水浇绿希望,以挚诚之心点亮未来”的坚定态度,把培智生的数学教好,再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