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宇宙大爆炸”70周年!
什么?宇宙大爆炸才70年?别误会,70年前,也就是1949年3月28日,“Big Bang”这个词组第一次被公开用来描述宇宙起源。但是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当时提出这个词的人,却是一位对宇宙膨胀理论不屑_顾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
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说来话长。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宇宙是亘古不变的,连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认为。但是他研究自己的引力场方程时,却发现宇宙并没那么容易保持稳定。为此,他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宇宙常数”∧,来让宇宙保持“静态”。然而到了1929年,哈勃的一篇论文推翻了这种观念。哈勃观测到,宇宙中的天体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而且天体越远,退离的速度越快——反过来回溯这种退行,意味着宇宙曾经很“小”,甚至可能诞生于一场骤然的膨胀。在当时的天文学家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了。
天文学家们对宇宙膨胀理论不以为然,弗雷德·霍伊尔就是其中之一。1949年3月28日,霍伊尔在BBC的一档广播节目中,把这个学说调侃地称作“Big Bang”,也就是“大爆炸”。没想到,这个生动但有误导性的词语在20世纪后期迅速传播开来。
1965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发现,宇宙膨胀学说得到了有史以来最有力的证据,“Big Bang”也迎来了它的春天。
然而,曾经成就“Big Bang”的霍伊尔,一生都未认同宇宙大爆炸理论,在晚年依然在研究属于他自己的宇宙图景。其实,任何科学理论的诞生,都是无数科学家不断试错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感谢霍伊尔首次公开提出“Big Bang”的同時,也要感谢他在另一条宇宙演化之路上的探索。
最后再啰唆一句,“Big Bang”实际是对宇宙膨胀理论的一种误读:粗略地将宇宙起源描述为一场大爆炸。实际上,宇宙最初是由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奇点,经过极速膨胀而产生,随后膨胀减缓演化到今天。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并非日常意义下的“大爆炸”,而是整个时空本身骤然的扩张。
什么?宇宙大爆炸才70年?别误会,70年前,也就是1949年3月28日,“Big Bang”这个词组第一次被公开用来描述宇宙起源。但是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当时提出这个词的人,却是一位对宇宙膨胀理论不屑_顾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
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说来话长。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宇宙是亘古不变的,连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认为。但是他研究自己的引力场方程时,却发现宇宙并没那么容易保持稳定。为此,他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宇宙常数”∧,来让宇宙保持“静态”。然而到了1929年,哈勃的一篇论文推翻了这种观念。哈勃观测到,宇宙中的天体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而且天体越远,退离的速度越快——反过来回溯这种退行,意味着宇宙曾经很“小”,甚至可能诞生于一场骤然的膨胀。在当时的天文学家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了。
天文学家们对宇宙膨胀理论不以为然,弗雷德·霍伊尔就是其中之一。1949年3月28日,霍伊尔在BBC的一档广播节目中,把这个学说调侃地称作“Big Bang”,也就是“大爆炸”。没想到,这个生动但有误导性的词语在20世纪后期迅速传播开来。
1965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发现,宇宙膨胀学说得到了有史以来最有力的证据,“Big Bang”也迎来了它的春天。

然而,曾经成就“Big Bang”的霍伊尔,一生都未认同宇宙大爆炸理论,在晚年依然在研究属于他自己的宇宙图景。其实,任何科学理论的诞生,都是无数科学家不断试错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感谢霍伊尔首次公开提出“Big Bang”的同時,也要感谢他在另一条宇宙演化之路上的探索。
最后再啰唆一句,“Big Bang”实际是对宇宙膨胀理论的一种误读:粗略地将宇宙起源描述为一场大爆炸。实际上,宇宙最初是由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奇点,经过极速膨胀而产生,随后膨胀减缓演化到今天。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并非日常意义下的“大爆炸”,而是整个时空本身骤然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