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oy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其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频数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高危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为主(28.8%),之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27.6%)、肺阴虚证(22.9%)、气虚血瘀证(12.4%)和肝郁脾虚证(8.3%)。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肝郁脾虚证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肺阴虚证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P<0.01),气虚血瘀证患者CYFRA21-1水平降低(P=0.014);与肺阴虚证患者比较,肺脾气虚证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降低(P=0.044),肝郁脾虚证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P=0.005);各证型间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5,P=0.551)。肺阴虚证与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史、边缘光滑、有毛刺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613、-0.628、0.755);气阴两虚证与实性呈低度相关(r=-0.421);肺脾气虚证与实性呈中度相关(r=0.540),与慢支史、磨玻璃、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呈低度相关(r值分别为-0.303、-0.495、0.376、-0.337、0.319);肝郁脾虚证与吸烟史、慢支史、左肺下叶、孤立病灶、多发病灶、类圆形、NSE水平相关(r值分别为-0.099、-0.150、0.120、0.113、-0.113、-0.107、0.133);气虚血瘀证与分叶状呈中度相关(r=0.682),与边缘不规则呈低度相关(r=0.470)。

结论

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不同证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肺阴虚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较高,而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相对偏低。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优选活血散瘀泡腾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优选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工艺参数。结果芍药苷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分别在0.079 5~1.590 4 μg、0.038 5~1.539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6.22%
目的探索薄荷不同提取方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有效部位的抗病毒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法检测薄荷的体外抗RSV作用。以体外抗RSV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为指标,对薄荷提取方法及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并以最佳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后NOD样受体家族3(NOD-like receptors, NLRP3)炎症体介导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采用脊髓打击器击打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补阳还五汤组灌胃补阳还五汤12.6 g/(kg•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3 d。采用尼氏染色法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国际化带来了机遇。湖北省作为中医药资源和文化大省,在我国中医药对外发展整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以下简称"尼泊尔")为例,介绍湖北省在尼泊尔发展中医药的初步探索,分析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及劣势,探寻可行性发展道路,认为应加强政府的引导,鼓励多方资本参与,重视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多形式教育,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打造中尼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样
刘真教授用膏方治疗焦虑症,以脾胃为中心,重视气机调畅贯穿治疗的始终,临证注重四诊合参、五脏同调,三因治宜、顺应自然,膏方应用方证结合、用药考究,充分体现中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学术思想。
目的挖掘曹永清治疗便秘的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曹永清教授治疗便秘的中药内服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组合及药物关联等分析处理,利用熵聚类规则分析核心组合,运用聚类规则挖掘新组合处方。结果共纳入处方561首,涉及中药113味,按频次高低排序前5位依次为枳实、厚朴、党参、茯苓、川楝子;归经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