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骨髓水肿磁共振形态特征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uz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早期骨髓水肿磁共振形态特征,探讨其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的关系.方法 OVCF患者88例,共发生110个急性OVCF椎体,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行磁共振T1WI、T2WI序列扫描,根据骨折椎体骨髓水肿T1WI低信号形态特点将110个急性OVCF椎体分为Ⅰ型组24个(弥漫型),Ⅱ型组49个(半球或不均匀型),Ⅲ型组37个(横行条带型).术后采用CT检查骨水泥分布情况,根据骨水泥弥散特征评估骨折椎体内骨水泥中心平面超过椎体中线及骨水泥入口侧达上下终板发生情况;根据骨水泥形状特征分为不均质型(骨水泥在压缩骨折椎体内分布不均匀、呈不规则团块状)、均质型(骨水泥在压缩骨折椎体内分布比较均匀、呈蜂窝状)、密实型(骨水泥在压缩骨折椎体内呈高密度、边缘锐利的团块状影),比较3组骨水泥形状特征、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 Ⅰ型组术后骨水泥形状特征密实型比率(54.2%)高于不均质型(25.0%)、均质型(20.8%)(x2=4.269,P=0.039;x2 =5.689,P=0.017),不均质型与均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8,P=0.731);Ⅱ型组术后骨水泥形状特征密实型比率(14.3%)低于不均质型(44.9%)、均质型(40.8%)(x2=11.019,P=0.001;x2 =8.640,P=0.003),不均质型与均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3,P=0.157);Ⅲ型组术后骨水泥形状特征不均质型比率(64.9%)高于均质型(18.9%)、密实型(16.2%)(x2=16.044,p<0.001;x2=18.164,P<0.001),均质型与密实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3,P=0.760).Ⅰ型组骨水泥入口侧达到上下终板发生率(75.0%)低于Ⅱ型组(95.9%)(x2 =-7.224,P=0.017),Ⅰ型组与Ⅲ型组(89.2%)、Ⅱ型组与Ⅲ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38,P=0.144;x2=1.471,P=0.225).3组术后骨水泥超过椎体正中矢状面发生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OVCF患者早期骨髓水肿磁共振T1WI低信号表现呈弥漫型时,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形态CT影像多为高密度、边缘锐利的团块状影,提示其扩散范围和弥散受限.
其他文献
鉴于目前尚缺乏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委员会,高血压委员会,外周血管疾病委员会组成的专家小组对与CRAO有关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提出了CRAO治疗和二级预防管理声明.早期识别CRAO并尽快分诊至急诊科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CRAO可能有效,目前指南建议对CRAO进行标准化和系统的病因评估与治疗,该领域尚需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
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探讨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0.4~0.6 mg/d,静脉滴注,1次/d,共14d.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治疗第14天时BIS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治疗1个月时,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ICU救治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