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只是因为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我的心中竟然有着说不出来的无限欣喜。
  那是在前几日,无意间闲逛的时候,竟然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我心仪已久的几本旧书。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几本旧书,回到家里微笑着慢慢翻阅,顿觉心怀舒畅。这几本旧书一律都是朴朴素素的模样,书页上依然弥漫着在旧日时光里沉积下来的特有的古老味道。翻阅一遍之后,我把这几本旧书搁在通风处放了几天,然后,才又拿出来细细翻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开,再次感到书页中原有的旧味缓缓地散溢出来,有些沉静,有些厚重,还有些淡淡的烟尘之味,很是惬意。
  这几本旧书,一本是清朝大才子赵翼写的《檐曝杂记》的文人笔记,一本是清朝才子赵一清写的《三国志注补》的历史专著,一本是明朝的文人笔记,还有一本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文人写的读书札记。虽然是旧书,却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旧日时光的文字印迹。我买回来这些旧书后,并不急于一下子读完,只是在闲暇时便随手翻上两页,看那字里行间的墨色中古意盎然的记述,读上几行,已深深感到这一行行的文字实在是美,美得耐人寻味。
  有的时候,我在书里见着自己喜欢的字,比如“凝”“清”“碧”“幽”等,便会凝视很久,然后用手指在桌面上默默地写,一笔,一画,写得足够用心,似是要赋予这些字清朗的风骨以及飘逸不羁的傲气。然而,我平日从未曾刻意去习字,只知道在兴致来时随性地铺纸,蘸墨,草草写上一通,随后看着自己写的字微微一笑,扔掉。我并不知道意在笔先的讲究,更不能刻意去比着字帖把每个字都写得十分相像。
  忘记了是在哪一日,我在翻阅一本线装古籍的时候,看到了一段有意思的论述,说的是古人曾经说,若是文章写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正好。
  读到此处,我便情不自禁地痴想起来。其实,我觉得,不仅仅是写文章、写字、绘画,世间任何事的极处也都是正好,正好就是人间佳境的另一种表达。
  想到这里,心中忽然一惊,不曾想到,写文章与书法、绘画以及世间任何事情竟然也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不求奇绝,只要正好,便是步入了佳境。
  世间的一切,若是正好融洽,正好深远,正好情思隽永而绵长。那么,即使是平淡的事物,也便会一下子美妙了起来。
  反观我平素在求知上的所为,学写文章已经好几年了,现在想想,大多都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写的时候,只顾着自己笔墨酣畅地在纸上尽情抒情,竟然没有去认真了悟,其实,写文章时,情感的质朴恰如素色衣衫一美人,向来正好的都是那份自然,无须多加修饰,如此才是正好,才是真的美。
  是的,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做别的事,无有他奇,只需要正好。
  正好。
  一切,就是如此。
  若是过分雕琢,则显得刻意。若是一味简单,则又显得寡淡无味。
  如此,便不是正好了。
  正好,是不早不晚,如春来花开,正是恰当的时候,于是香气沁人心脾,花朵自有曼妙的风情。
  正好,是不疾不徐,如秋至月圆,正是最佳的时节,于是婵娟盈盈在天,月華正是动人时。
  正好,是不骄不躁,如夏夜清风,微微吹拂之中,有着最为怡人的清爽气息,令人心生愉悦,妙处漫卷而来。
  正好,是不卑不亢,如冬日飘雪,轻轻洒落之间,有着轻盈美丽的姿态,凝视这冬日洁白的精灵,恰似欣赏一幅山水画,远远近近都是诗。
  正好,恰当,妥帖,安然,生动。
  正好,就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正好,就是——恰恰好。
  这个世上,唯有“正好”二字,才是真的正好,才最为难得,才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佳境,如杂花生树的江南春日,如青山绿水的山野风情,近观,远眺,都是那么恰如其分,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这一生,且让一切都正好。若是如此,人生就如清风明月,即使宁静,也自是佳境如画,情怀安然,不急不躁,风光宜人。
   (编辑
其他文献
澳洛拉伊小镇位于意大利的撒丁岛中部,气候怡人,风景如画。但是,过去的50年里,由于许多年轻人迁往大城市,而新生人口又寥寥无几,居民由原来的2250人降至1300人,大量别墅闲置失修,小镇经济日渐萧条,失去了原有的活力。这种情况让镇长阿尔博忧心忡忡。  一天,小情侣亚伯拉罕和梅丽莎来小镇美术写生,借住阿尔博家。阿尔博很喜欢这对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很希望他们来小镇上定居。  亚伯拉罕说:“我们很喜欢这里
壓力
期刊
17岁那年,我成了一名下乡知青。当地人有一句俗语:“还拿棒槌当针(真)呢!”是说一个人凡事太较真。有一位女子,我在心中一直称她为“棒槌姐”,是因她那份较真的真情。  知青宿舍是几间养过多年牛的牛屋,不说人进到里面,就是离那屋子10多米远,牛屎尿的味道也会扑面而来。这个我并不怕,知青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嘛,房子臭气熏天又有啥!那时对我来说,难的是洗衣被。我是抱着战天斗地的热情去的,劳动起来总抢
蜜蜂和夜蛾在花丛中忙碌,它们在为鲜花授粉。授粉,是鲜花结成果实并延续生命的必然过程,少了这个过程,鲜花的生命很快就会结束。  一连忙碌好多天,授粉工作终于完成了。鲜花嚷道:“你们可以退场了,现在,请那些恋花的蝴蝶来吧!”  蜜蜂和夜蛾默默飞走了,五彩斑斓的蝴蝶飞入花丛。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摄影家不停地按动快门,拍下许多美丽的照片,照片的题目叫《春光无限好》。凡是看过照片的人,无不赞叹说:“真美呀
小区旁边就是个菜场,平日里我总来这里买菜,买的多了,渐渐觉得买菜也是一门哲学,和人生颇为相似。  有时候想买油菜吃,但是菜场的油菜都不新鲜了,但是菠菜非常新鲜,权衡利弊最终买了新鲜的菠菜做晚饭,家人都非常喜欢。人生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定了一个小目标,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情况变了,就算目标达成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个时候改变策略,换一个目标会有更好的结果,这时候要果断做出判断,做出最优的选择,或许就会
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双方停战讲和。但辽人在城外一直虎视眈眈,摆出一副伺机而动的架势,使宋人一刻也不敢放松戒备。于是,宋真宗派遣足智多谋、善于用计的将领李允则,任雄州(今河北省雄县)知州,驻守宋辽边关要塞。  李允则上任后,发现驻守的城池早已年久失修,而且城北的居民人数又多,街道显得十分狭窄,一旦发生战争,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李允则准备把瓮城和大城合二为一,可是,
时光像拘不住的风,仿佛只是刹那间,就携着所有的眷恋远去了。从大平原来到小兴安岭深处,想来已经整整十八年,从青年步入中年,那么多的岁月就在山水之间消散。如叶上晨露,如岭上流岚,一程一程的光阴接踵而来,又次第谢幕。  少年时生长在松花江北岸的一个村庄,村南是一大片草原,东南方向遥远处,有一带山影,我常常神飞其中。对于山的渴望,是平原的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心情。或许是童年那种渴望的牵引,多年以后,我竟然真
今年仲春时节,我开始到农村居住了,这是我当候鸟的第六个年头。农村家的小区坐落在辽西葫芦岛的绥中县,毗邻冀东秦皇岛的山海关区,四周都是山,虽没有名山大峰,但是,原始,原生态,原汁原味,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山里。白天的蓝天白云让我沉醉,夜晚的漫天星斗使我着迷,特别是上山采山苜楂更是令我心心念念的乐事。  山苜楂是什么?一种野菜呀。我出生地是吉林,那里的野菜、山菜种类很多,小时候也吃过不少,什么蕨菜、猫爪
如何生活才能尽可能地过好这一生?  有的人,活在近处,终日庸庸碌碌,守着一亩三分地。他说自己是活在当下,别人却笑他目光短浅。方寸之间,固然也有妙处。但终日固守弹丸之地,只看得见眼前的事物,当稍远处的危机突然而至,必然无抵御之力,将轰然坍塌。  有的人,活在远处。有思想上的远处,也有距离上的远处。思想上的远处,包括回忆和未来。有人喜欢活在过去的回忆里,想法单纯却落后,沉湎于过去的美好生活、过去的辉煌
从前,有两只小鸟,一只红嘴,一只黄嘴。  红嘴鸟仅仅飞过了几座山巅,而黄嘴鸟已经飞越了千山万水。  一天,两只小鸟相遇了。  谈起各自的境遇,红嘴鸟对黄嘴鸟说:“你飞越了无数峰巅,见多识广,一定没有什么遗憾吧。”  黄嘴鸟摇摇头说:“不,征服的山峰越多,我越感觉到无奈和苦恼,因为还有很多山让我无法超越。”  黄嘴鸟说完,问红嘴鸟:“你仅仅飞越几座小山,所见不广,所闻不多,不觉得遗憾吗?”  红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