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表达载体构建及原核表达

来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调控生物生长发育、衰老及环境适应等的重要因子.在对小麦eIF5A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小麦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的表达载体pET28a(+)-eIF5A,并且经IPTG的诱导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表明,eIF5A能够体外高效表达;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约18×10^3特异蛋白确为小麦eIF5A蛋白.图4参19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压缩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在自适应调制的基础上,通过压缩话音符号周期的方法进行话音和数据比特联合传输的方案。在给定的系统模型中,根据信道估计器给出的信道状态信息,发
文章选择行波法和非谐振微扰法分别作为色散和耦合阻抗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冷测系统。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慢波结构样品进行了冷测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及氮磷比结构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和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养组藻细胞在接种后d2即进入指数生长期,但受氮、磷浓度
在某型宽带平面单脉冲天线系统的研制中,采用了多层四元微带天线阵作为馈源,运用T型功分器和威尔金森功分器设计了一个一分四路的功分器作为阵列的馈电网络,并利用商业软件HFSS
文章对星间链路中天线的扫描捕获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通过对几种扫描方法进行分析,设计了恒线速度的螺旋扫描策略,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线初始角度在螺旋扫描中的处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