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南的ICU患者身体约束最佳证据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

方法

基于前期研究构建的《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对护士进行培训,将证据引入临床进行应用并评价方案应用对护士层面、患者层面以及组织系统方面产生的效果。

结果

对照组ICU患者身体约束时长为[41(14.25,166.50)]h,干预组为[37(16.75,107.5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1.71,P<0.05);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分水平分别由实施前的(12.30 ± 1.73)、(33.69 ± 3.80)、(45.19 ± 10.56)、(91.17 ± 13.38)分,提高到实施后的(13.37 ± 2.07)、(36.81 ± 3.61)、(49.17 ± 4.98)、(98.08 ± 6.11)分,其中态度、行为以及总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5、0.96、2.44,P<0.05);在组织系统层面,方案应用后,科室身体约束相关流程、规范、评估工具、护理记录单、约束工具、培训材料课程等得到了完善。

结论

通过将身体约束最佳证据引入临床进行应用,能够引导护士更加科学地使用身体约束,规范身体约束行为;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身体约束的使用,降低身体约束率,缩短平均约束时长,以及完善身体约束相关流程、制度,为身体约束的实施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行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300例行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完全禁食,仅给予静脉补液,次日开放流质饮食,3 d后过渡到正常饮食;试验组1术后6 h给予流质饮食,次日改为
目的比较10年前后复发高血压性脑卒中新入院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分析患者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08年9月—2009年12月和2018年9月—2019年12月,选取广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复发高血压性脑卒中新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KQ)进行调查。10年前后的2个阶段分别发放问卷120、13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09、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83%、8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护理领域研究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年份设置为2000年1月—2020年10月,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 352篇文献,心力衰竭护理研究发文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8年发文量最高。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Tiny Jaarsm,发文量最多的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辅助沟通的相关文献,总结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沟通障碍的特点、沟通不良所导致的影响以及辅助沟通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存在沟通障碍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提供适宜的辅助沟通系统,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负性心理情绪,从而减轻照顾者负担。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全面检索国内相关文献,总结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队伍的现状、核心能力、准入标准、培训要求等研究进展,探讨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建设提供参考。
腹直肌分离常见于产后女性及肥胖人群,严重者可影响腹壁肌群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腰背部不适等。目前关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手术指征等方面研究较少,且尚无统一结论。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腹直肌分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手术指征等相关内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院前救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41例予以综合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到院时间、候诊时间、到院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01);观察组急救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为PICU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1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初步构建各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10个地区不同三级甲等医院的26名具有儿童重症工作背景的护理专家进行3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构建、确定权重,确立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3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
目的调查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老年区域联动中心,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内8所医疗机构的159名护理员使用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沟通调节3个维度评价护理员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理员共157名,年龄(50.9 ± 5.4)岁。岗位胜任力(73.21 ± 14.26)
目的探讨外周血维生素D、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表达率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多发性硬化(MS)青少年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MS的38例青少年患者作为MS组,同期的38名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