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成长.使命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的校园,充满离别的忧伤;6月的校园,充满收获的喜悦;6月的校园,更是一场文明的盛宴。
  连日来,记者在洛阳师范学院采访时,始终被一种浓浓的爱和深厚的离别情谊所包围,一场以“感恩·成长·使命”为主题的2010届毕业生主题教育月活动正蓬勃开展……
  
  文明离校:让精神之花校园绽放
  
  “是离别,是开始,知谦进傲退,懂风雨彩虹。”“铭记师长教诲,立志成就大业。”“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担当,努力书写灿烂辉煌的人生。”……在洛阳师院校园里,欢送毕业生的条幅随处可见。
  在校园文化长廊里,宣传栏里贴满了校领导亲手书写的寄语,表达着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张贴着毕业生对母校、老师和在校生的深情祝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学弟学妹的关爱;张贴着在校生对毕业生的美好祝愿:愿学兄学姐前程似锦!
  扫地、擦桌椅、清洗水池……将宿舍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是每一名洛阳师院2010届毕业生离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在这里生活、学习了4年,在离开宿舍关门的时候,我希望留下的是一间干净整洁的寝室,以便新一届学弟学妹入住时能够感受到学兄学姐给他们留下的便利,而这种文明之风也会一届一届传递下去。”数学科学学院毕业生杨秀娟说。
  曾几何时,每到毕业时节,一些毕业生经常狂喝滥饮,深夜喧嚣叫嚷,宿舍周边遍地是垃圾和被砸坏的玻璃等物品,而离校前夕更是各类事故集中暴发的时期,为此,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成为近年来高校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洛阳师院党委学工部部长曾涛介绍说,为加强对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学校在毕业生主题教育月活动中开展了“五留下”和“三个一”活动。“五留下”即给母校留下好形象、给同学留下好印象、给学弟学妹留下好榜样、给老师留下好感觉、给自己留下好回忆。“三个一”即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善始善终,发扬优良传统;毕业生要自觉上好最后一堂课,与老师、同学深情话别;做好毕业前夕最后一次宿舍卫生清扫和整理工作,将宿舍打扫干净,为新一届学弟学妹的到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据了解,除了学校规定的活动,洛阳师院各院系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文学与传媒学院在毕业生中开展了新“三个一”活动:为母校做一件好事,向老师说一段感恩的话,做一名文明毕业生。商学院在毕业生公寓附近设置捐赠工作站,对毕业生捐赠物品进行回收、登记、整理,并将捐赠者的留言或寄语保存在捐赠物品中,在新学期赠送给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曾涛告诉记者:“毕业捐赠是一种很好的文明教育活动,它不仅能够引导、带动广大毕业生文明离校,继承并发扬学校‘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优良校风,而且能够使毕业生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为在校生树立榜样。”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毕业离校之际,在校园里拍照留念的学生随处可见,却很少有毕业生在教学楼里来回走动。“现在正值期末考试,教室里还有很多学弟学妹在复习备考,为了不影响他们学习,我们就不到教学楼里拍照了。”文学与传媒学院一名毕业生说。
  洛阳师院党委副书记张辛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毕业生离校这样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就业、恋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年轻人有过激的行为可以理解,学校要做的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去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安全、文明离校。近年来,学校通过毕业生文明离校签名、为毕业生统一免费发放毕业纪念册、毕业生共唱校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毕业生的情绪有了充分表达的渠道,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毕业生文明离校蔚然成风。”
  
  感恩教育:大学生的“必修课”
  
  几年求学,母校为我含辛茹苦;一朝离别,铭记师长教诲。在即将离别母校之际,洛阳师院信息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不忘母校多年培养之恩,共同捐资为母校添石加绿,留下永恒记忆。
  据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社民介绍,由全体毕业生捐赠的石头上刻着的“铭诲”二字取义“铭记师长教诲”,以小篆书体题写,既体现了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折射出莘莘学子追求知识、追求文化、追求完美的愿望;石上纹路清晰、排列有序,皆由地面绵延至顶峰,象征着无数条成功之路,预示着每个学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奋进,就终会达到成功的顶点。
  在洛阳师院东校区花坛中,一块题有“博修商理”4个红色大字的石头常常引来众多师生驻足观看。这是商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离校之际,为表达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而集体捐赠的,石头上的题字取自商学院的院训。商学院2010届优秀毕业生林宏说:“之所以捐赠这块纪念石,是因为母校给予我们太多,我们想在母校留点纪念,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并提醒学弟学妹要常怀感恩之心。”
  “商学院学生的行动升华了毕业生的思想品质,加深了毕业生爱校、荣校之情,学院将定期组织在校生对纪念石进行清洗和维护,以加强在校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时刻心系学校发展、常怀感恩之心。”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说。
  政法学院团总支书记吴瑶告诉记者,通过感恩教育,毕业生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想尽一切办法在毕业前夕提前偿还助学贷款,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95%的学生提前偿还了贷款。
  在洛阳师院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省级优秀毕业生、信息技术学院学生李雪妮代表全校4138名毕业生发言。她说:“4年前,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带着自己的青春和期待;4年后,我们往五湖四海去,肩负着学校的教导和嘱托。请母校的领导和老师放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将谨记‘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校训,心怀感恩,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无愧于母校对我们多年的培养!”
  “感恩是大学毕业生文明行为、奉献精神最精确的标尺,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用感恩的心去关爱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感恩的心去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是一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必备的素质。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卫民说。
  
  学会担当:时代赋予每一名毕业生的使命
  
  6月3日,洛阳师院2010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召开。座谈会上,毕业生们畅所欲言,结合大学4年的切身体会,交流了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感受,同时针对一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教学、管理、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言辞间始终洋溢着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以及对母校发展的期待和关注。
  “要像迎接新生一樣欢送毕业生!”这是洛阳师院党委副书记张辛卯对做好2010届毕业生工作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张辛卯告诉记者,学校对今年的毕业教育特别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毕业生“天天有活动,处处受教育”。为此,学校提出了“四个到位、两个突出”的原则。“四个到位”即做毕业生离校工作时,要高度重视,心系毕业生——思想到位;要缜密安排,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工作到位;要营造气氛,树立正面典型——宣传到位;要建立毕业生工作负责制,细化工作、责任到人——制度到位。“两个突出”即一要突出辅导员、学生骨干的作用,全员参与;二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6月12日,在洛阳师院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院长时明德动情地说:“毕业生朋友们,洛阳师院是你们的母校,也永远是你们的‘家’。几年的同窗共度,我们成了师生,你们成了同学,洛阳师院也因此把你们和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这样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希望大家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或者是你们成家立业后,都不要忘了母校。希望你们多关注母校的改革与发展,在百忙之中‘常回家看看’。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洛阳师院都将永远关注着你们、永远伴随着你们,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时明德院长激情澎湃的讲话让不少毕业生热泪盈眶,他们懂得虽然只有4年时光,但是母校已经与每一名毕业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离开母校,但是我们会始终关注着母校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也有义务为母校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政法学院毕业生张欣欣说。
  毕业前夕,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2010届毕业生吕伟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写给母校的毕业寄语是:“大学是我人生最骄傲的一站,我将以此为起点,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接受采访时,吕伟激动地说:“母校不仅教给我知识,而且让我学会思考、懂得感恩,没有母校优良的校风、学风,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辛勤辅导,就没有我的今天。将来无论在哪里工作,我都将永远铭记母校所给予我的帮助,始终关注母校的发展。”
  “不能忘记那些我们共同走过的时光,它承载了太多太美好的记忆。今天,你们就要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了,不管是通过研究生考试的从容镇定和公务员面试中的机智敏捷,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踏实勤勉,抑或是独自创业时的勇气和决心,你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前进的标杆。我们将接过你们手中的接力棒,上好每一节课,尊敬每一位老师,维护好美丽的校园环境……”管理科学系2008级学生欧阳林冲代表全体在校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时说。
  洛阳师院党委书记孙金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毕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集中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最后一课。毕业教育不仅能够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鼓励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社会,而且鼓舞着在校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毕业生主题教育月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了担当,这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毕业生的使命。”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也正在从较多注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多地注重质量提高上来。《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支撑经济增长,引领社会进步,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教育规划纲要》不仅对未来10年
期刊
为切实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召开了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全省各普通高校书记(校长)及就业部门负责人,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创业
期刊
如何面对新形势,运用新思维,拓宽新视野,创新新思路,开辟新载体,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河南教育学院在全院开展的“争做师德标兵、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服务型机关、争办人民满意的高校”(以下简称“四争”)竞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了一些体会。    一、突出时代性    1.指导思想的时代性。这次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期刊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为我省未来10年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特别是郭庚茂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并在一些重要领域规划出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
期刊
一天下午,男生小Y找到我,希望我帮他从恋爱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原来,小Y喜欢上了另一学院的女生小A,但是小A已经有男朋友了。小Y并未因此放弃,还是向小A表达了爱慕之情,而小A既没有同意做他的女朋友,也没有明确拒绝。就这样,他们以既非恋人也非一般朋友的关系相处着。时间久了,小Y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小A能够接纳自己做她的男朋友,但是小A却迟迟不表态;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就此放弃,他说:“付出了那么多感
期刊
“郁闷”不知何时成了当代大学生中流行的一句口头禅,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反映出抑郁这种情绪已在当代大学生中蔓延。随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能在毕业时脱颖而出,大学生拼命在大学期间积累就业资本,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与此同时还承受着来自经济、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些压力,就极易陷入抑郁情绪的旋涡中。大学生作为抑郁易感群体,应引起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
期刊
辅导员只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用包容、理解、真诚的态度处理好宿舍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随着深夜里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响,睡梦中的我立即被惊醒,下意识地按下手机接听键。  “老师,您快来吧,要不然就出大事了!”一个嘶哑颤抖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对方甚至来不及说出自己的姓名,“孙莉莉(化名)和同宿舍的人打起来啦,您快过来吧!
期刊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此次《教育规划纲要》强调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无疑是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在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指明了方向。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地方高校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突出社会服务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实现自身与地方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
期刊
策划人语:  今年,73所国家重点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其中河南省有4所。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河南招生400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河南招生320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河南招生380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河南招生300人。按照教育部规定,考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若被录取则无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未被录取则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期刊
近日,从河南大学传来消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大学在郑东新区征地1000亩,规划建设国际学院。百年名校的触角开始伸向开放程度较高的省会大都市。  按照规划建设方案,国际学院将在河南大学多年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加坡卫生署等世界著名高校或机构开展教育合作,联合建立7个专业学院。这种较高层次和较大规模的教育国际合作形式掀开了河南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国际化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