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的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良好的动手力以及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 课堂
引言
我们所说的美术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使学生领悟到‘美’,只有学生领悟到‘美’,才能逐步把他们由欣赏美引导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因此,做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教好美术课,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兴趣。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呢?根据小学生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介绍一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是怎样一步步进行美术教学的[1]。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些历史的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2]。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我们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促进我们思维的发散;多渠道,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工具以及材料,让我们的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
二、学生创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荚意识;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课外多画日记画,多画故事画大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加强四个能力培养;开展多种类型创作课,搭建自主作画空间[3]。
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我们的儿童,转变观念,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充分使用我们的电子设备,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外多画日记画以及故事画提高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加强我们的四个能力的培养,像是我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造力以及我们的想象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课,扩大我们自己的教学空间[4]。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美术教育是围绕临摹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的结果是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模仿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摹了也要临出独特的个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尤其在绘画创作中,恰恰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个性的绘画才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源泉。
我们要不断的树立创新意识,开阔我们的教学空间;大力鼓励我们的学生积极想象;改变我们之前的评价学生的方法;鼓励我们的学生走进大自然,不断的走进生活,体验美;发挥比赛的效应,调动我们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总之,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把学生从狭小的空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作欲望,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动脑动手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三、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以及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寄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我们可以让相关的游戏走进课堂,不断的调动我们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创新欲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等等。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用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模仿教学,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四、总结
小学生的稚味浓厚,彩墨效果比较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不断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说,作为我们美术教师,只有不断的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懂得学生的心理要求,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地传授美术知识,才能引导小学生们走上艺术之路,叩开艺术的大门,步入艺术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郑晓峰.藉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展学生个性发展之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2]罗佳.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5).
[3]高冬芳.论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0,(27).
[4]周从峰.创造开放的小学美术课堂[J].学生之友:小学版.22011,(21).
(作者单位:杭州学林街小学)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 课堂
引言
我们所说的美术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使学生领悟到‘美’,只有学生领悟到‘美’,才能逐步把他们由欣赏美引导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因此,做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教好美术课,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兴趣。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呢?根据小学生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介绍一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是怎样一步步进行美术教学的[1]。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些历史的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2]。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我们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促进我们思维的发散;多渠道,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工具以及材料,让我们的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
二、学生创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荚意识;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课外多画日记画,多画故事画大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加强四个能力培养;开展多种类型创作课,搭建自主作画空间[3]。
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我们的儿童,转变观念,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充分使用我们的电子设备,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外多画日记画以及故事画提高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加强我们的四个能力的培养,像是我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造力以及我们的想象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课,扩大我们自己的教学空间[4]。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美术教育是围绕临摹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的结果是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模仿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摹了也要临出独特的个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尤其在绘画创作中,恰恰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个性的绘画才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源泉。
我们要不断的树立创新意识,开阔我们的教学空间;大力鼓励我们的学生积极想象;改变我们之前的评价学生的方法;鼓励我们的学生走进大自然,不断的走进生活,体验美;发挥比赛的效应,调动我们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总之,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把学生从狭小的空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作欲望,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动脑动手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三、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以及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寄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我们可以让相关的游戏走进课堂,不断的调动我们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创新欲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等等。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用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模仿教学,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四、总结
小学生的稚味浓厚,彩墨效果比较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不断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说,作为我们美术教师,只有不断的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懂得学生的心理要求,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地传授美术知识,才能引导小学生们走上艺术之路,叩开艺术的大门,步入艺术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郑晓峰.藉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展学生个性发展之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2]罗佳.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5).
[3]高冬芳.论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0,(27).
[4]周从峰.创造开放的小学美术课堂[J].学生之友:小学版.22011,(21).
(作者单位:杭州学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