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一新生来讲,各方面都是新的,新环境、新同学、新教师、新教材、新集体,等等,他们必须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一些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也有些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一开始的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映射、函数(抽象定义及多种函数的出现)等,并且这些知识中有的与初中知识没有任何联系,有些问题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不像初中那样,记下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基本上就能解决。这就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再加上高中数学的确实难度较大,题型变化多端,思维含量大,解法发散,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一新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
  1.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物料准备和精神准备,以免上课时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不应做过于激烈的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吁吁或不能平静下来。其次,听课要全神贯注。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这是口到;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这是耳到;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是眼到;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这是心到;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这是手到。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就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要求作业的规范化,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独立完成,及时订正错题,不懂就问,对自己严格要求,等等。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要求其限期改正。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2.做好学法衔接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使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听课、作业、消化、归纳等,能将前面提到的基本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认真记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2)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因材施“导”,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人教B版教材在编写上低起点、缓坡度的做法,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信心、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变化是很大的,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变应紧跟这些变化的需求,所以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工作,大胆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课程的建构者及研究者,争当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給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4.学会审题,培养思考习惯
  审题是发现解法的前提,其重要性可用一句话概括:“问题想得透彻,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让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1)初步地全面理解题意,能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结论;(2)准确地作出必要的图形,包括示意图;(3)必要时,要把不便进行数学处理的语言化为便于数学处理的语言;(4)预习主要步骤和主要方法;(5)发现比较隐蔽的条件。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应从学生审题这一环节抓起,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找联系,由表及里抓本质。
  5.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这样能使学生思路开阔,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对数学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等进行具体分析,做出广泛的联想。在解题教学中多采用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已有结论和方法,用新颖的数学方法研究解决新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精深,业务熟练,还要求教法灵活而新颖,科学而实用;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放手让他们探幽揽胜,真正感受到体育课堂所带来的快乐,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本文认为,教师运用激励教育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能大大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丰富体育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
摘要: 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快乐的情感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各种体育练习,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力,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景教学体育教学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技术院校的全面发展和教改的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对职业院校的体育
摘要: 本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体育锻炼对中学心理健康的影响,认为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增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不良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从而保持心理健康,但是要注意过度运动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体育锻炼中学心理健康影响    在迅猛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变成现代教育者
摘要: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终身体育的今天,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除了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体育教师所应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备素质    知识储备、智力及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性格、亲和力及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则是教师的内在表现,二者对教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特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
摘要: 近年来,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作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高考体育特长专业测试项目,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作者通过最近几年对全市各学校学生体质抽测及重点中学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发现,投掷实心球成绩普遍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身体力量素质差,很大原因在于投掷实心球动作不太合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投掷效果。作者结合多年训练队员的亲身实践,谈谈怎样掷得远。  关键词: 体育教学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