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防范经济风险起到重要作用,为疾控中心更好地发挥社会公益职能树立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对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关键点进行探讨分析,以准确把握疾控中心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方向,并据此设计和运行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
关键词:疾控中心 内部控制 关键点 分析
财政部于2012年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是内部控制规范在企业层面广泛实施后的进一步推广,对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金资产安全有效运行,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将发挥积极性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是追求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单位,履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指导等社会公益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与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产品。尽管疾控中心已制定了较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方面还比较薄弱,疾控中心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在现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为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公益职能服务。
1 内部控制原则与体系建立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与疾控中心现行规章制度相衔接,将当前零散的规范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搞一套体系。如,在财务管理方面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在采购业务中执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基建项目中执行的招投标和审计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执行在相关业务处理中起到了较好的规范性作用,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更进一步,将这些不同业务单元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形成一张防范经济风险的控制网,使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均在此控制网内规范运行。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结合疾控中心实际,从适应疾控业务的特点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内容,发掘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中较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即关键控制点,抓住关键控制点即可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程序控制等方面去设计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 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关键点分析
内部控制规范涉及预算、财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六大业务层面的重点控制内容,结合疾控中心业务特点,可将这六方面内容归纳为三项关键控制点,即资金、资产和项目。
2.1 资金控制
资金控制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资金的申请、批复、使用、考核等环节均要把关控制,既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这条预算管理线,又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报表报告和分析财务管理线,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资金控制的全部内容。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预算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项目预算的编制评审和预算分解执行上。预算编制评审应充分考虑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项目预算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的特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很难预计,因此,为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既要按工作计划对项目进行明确细化,又要充分考虑项目面临的不可预见性,以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预算批复后,应按规定程序在内部分解下达,这一决策事项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对于预算下达后确需进行调整的,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批复后方可执行。预算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监控,对此,应充分发挥纪检、审计、财务等多部门在预算执行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控制作用。
财务收支控制则应把控好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即单位各项收入均应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收款和核算应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支出时要做到所有支出均有合规的审批手续、齐全的付款依据和规范的支付手续,并且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
2.2 资产控制
资产控制也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配置指标申请、采购预算编报、采购执行、资产使用、后续维修改造到处置这一完整的资产生命周期过程。在采购执行环节,关键是做好对采购申请的审核和对采购执行的监督,采购事项既要在采购预算内,又要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方式和流程,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与付款等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在资产管理阶段,要认真落实资产登记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资产保全控制,做到账实、账账相符;对于实验室等专业等级较高的专用仪器和设备,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接触使用。
2.3 项目控制
资金和资产控制按其经济规律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流或控制线,而项目的控制则扩大到“面”的控制,是多个内部控流或线的组合,这是由于项目管理涉及到单位的各个层级和方方面面,其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较单一的控制方面或环节大得多。疾控中心项目一般可分为建设修购类项目和疾控业务类项目两大类。
建设修购类项目控制重点从决策机制、招投标程序、价款审核支付、跟踪审计、竣工验收决算等环节实施内部控制,在各个环节中均应遵循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实施相应分离措施和内部授权审批。
疾控业务类项目控制应严把预算关:在项目预算上报环节要认真审核预算文本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批复的项目预算内,严格执行相应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列支费用;而在项目中期和结题验收时要认真审核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为项目总结提供依据。
另外,在项目控制中还要加强合同控制,项目执行中签订的合同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实施合同签订的过程监督,合同文本必要时咨询法律顾问审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R].2012.11.
[2] 郭凤利,王艳.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2):150-151.
(责任编辑:王平勇)
关键词:疾控中心 内部控制 关键点 分析
财政部于2012年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是内部控制规范在企业层面广泛实施后的进一步推广,对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金资产安全有效运行,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将发挥积极性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是追求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单位,履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指导等社会公益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与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产品。尽管疾控中心已制定了较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方面还比较薄弱,疾控中心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在现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为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公益职能服务。
1 内部控制原则与体系建立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与疾控中心现行规章制度相衔接,将当前零散的规范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搞一套体系。如,在财务管理方面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在采购业务中执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基建项目中执行的招投标和审计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执行在相关业务处理中起到了较好的规范性作用,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更进一步,将这些不同业务单元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形成一张防范经济风险的控制网,使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均在此控制网内规范运行。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结合疾控中心实际,从适应疾控业务的特点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内容,发掘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中较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即关键控制点,抓住关键控制点即可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程序控制等方面去设计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 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关键点分析
内部控制规范涉及预算、财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六大业务层面的重点控制内容,结合疾控中心业务特点,可将这六方面内容归纳为三项关键控制点,即资金、资产和项目。
2.1 资金控制
资金控制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资金的申请、批复、使用、考核等环节均要把关控制,既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这条预算管理线,又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报表报告和分析财务管理线,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资金控制的全部内容。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预算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项目预算的编制评审和预算分解执行上。预算编制评审应充分考虑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项目预算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的特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很难预计,因此,为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既要按工作计划对项目进行明确细化,又要充分考虑项目面临的不可预见性,以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预算批复后,应按规定程序在内部分解下达,这一决策事项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对于预算下达后确需进行调整的,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批复后方可执行。预算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监控,对此,应充分发挥纪检、审计、财务等多部门在预算执行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控制作用。
财务收支控制则应把控好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即单位各项收入均应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收款和核算应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支出时要做到所有支出均有合规的审批手续、齐全的付款依据和规范的支付手续,并且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
2.2 资产控制
资产控制也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配置指标申请、采购预算编报、采购执行、资产使用、后续维修改造到处置这一完整的资产生命周期过程。在采购执行环节,关键是做好对采购申请的审核和对采购执行的监督,采购事项既要在采购预算内,又要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方式和流程,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与付款等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在资产管理阶段,要认真落实资产登记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资产保全控制,做到账实、账账相符;对于实验室等专业等级较高的专用仪器和设备,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接触使用。
2.3 项目控制
资金和资产控制按其经济规律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流或控制线,而项目的控制则扩大到“面”的控制,是多个内部控流或线的组合,这是由于项目管理涉及到单位的各个层级和方方面面,其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较单一的控制方面或环节大得多。疾控中心项目一般可分为建设修购类项目和疾控业务类项目两大类。
建设修购类项目控制重点从决策机制、招投标程序、价款审核支付、跟踪审计、竣工验收决算等环节实施内部控制,在各个环节中均应遵循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实施相应分离措施和内部授权审批。
疾控业务类项目控制应严把预算关:在项目预算上报环节要认真审核预算文本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批复的项目预算内,严格执行相应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列支费用;而在项目中期和结题验收时要认真审核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为项目总结提供依据。
另外,在项目控制中还要加强合同控制,项目执行中签订的合同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实施合同签订的过程监督,合同文本必要时咨询法律顾问审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R].2012.11.
[2] 郭凤利,王艳.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2):150-151.
(责任编辑:王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