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产物,在未来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将“4T”技术创新地引入高密度水产养殖业,可解决因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产品质下降的问题,保障
【机 构】
: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
东南大学学科振兴计划(1103007005),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资助(教师启动基金40030020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产物,在未来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将“4T”技术创新地引入高密度水产养殖业,可解决因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产品质下降的问题,保障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效。在水产养殖行业内,提出了在数据库相互备份的基础上编译相关计算程序。在计算程序的辅助下,采用包括核技术在内的新型灭菌技术,基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IT信息技术、以蛋白质和基因为代表的BT生物技术、以核反应堆和辐射源为代表的NT核技术、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DT数字技术的“4T”融合,形成了一套智能化运行立体网络控制与管
其他文献
积极探索科学的猪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促进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水泡粪和异位发酵床联合应用技术优势明显,是一种新的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模式,具有成
"大智移云"时代下,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它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为国民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其与传统商业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税收征管
利用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季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对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目前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写读书报告等教学形式,缺少工程素养的系统性训练等问题,在"大数据处理技术"课程中,探究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在讲授大数据知识的同时,通过设计与实现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效果良好,学生高度认可。
本文对稻蛙共作混合养殖模式在农药、饲料、化肥、经济收益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黄山地区黑斑蛙养殖过程中存在的蛙沟、水质、噪音和密度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
文章从贝类的传统加工品及贝类加工利用新途径两个方面,综述了海水养殖贝类的加工利用现状。文中着重介绍了贝类主要营养成分的深加工利用方法,为海水养殖贝类的精深加工利用
目前,我国工科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重点问题[1],如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迫切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以培养学生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TOPCARES-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软件工程专业建立了课下与课上一体化、理论学期与实践学期一体化的项目主导、多元协同的实训教学体系。实
文章认为:在粮食连续增产的情况下,仍要提高对粮食安全抗风险能力的认识,福建省应从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解决储备粮结构、应急加工能力、智慧粮食和粮食供应网络问题。
为探明西藏DG水电站建设期水土流失情况,采用无人机航测解译与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区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DG水电站工程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