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简牍所见的律典体系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虎地和胡家草场新近出土的汉简显示,西汉文帝时期的律典呈现结构性的分类、分层,“罪名之制”诸律连同兴、厩、关市等“事律”与其他“事律”被分别统辖在《□律》与《旁律》之中.这种律篇组织的特别格局,在吕后时期的《二年律令》和东汉后期的古人堤木牍律目中,也有存在的迹象,而在睡虎地秦律中则无从考见.《□律》可能由萧何主持制定,或是九章律的扩展.《旁律》则是其后形成的律篇.对律令的持续校雠、活跃的法庭辩论,以及规范的奏谳程序等措施,使得秦汉律典可以在不断修订中保持内容的相对确定和执行尺度上的全国统一,并把最终解释权掌握在中央立法机构手中.
其他文献
史墙盘是迄今所见记述西周诸王最为系统的彝器.该器铭文代表了周王朝的正统理念,造句谨严,用辞考究.铭文叙述周文王、武王的功勋业迹,主旨是强调周文王得上帝眷顾,膺受大命,堪当完成大命的重任.铭文还强调治理国家要像武王那样刚毅雷厉,要有危机意识.天降大任于周文王的理念,对于树立周人的文化自信心,作用巨大.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文武之道",肇端于史墙盘铭文出现的时候,反映了当时王朝政治理念的变化.自两汉以降,历代王朝莫不奉"文武之道"为至高的治国理念,每以"文武之道"为治国平天下的不二法门.作为古代中国治国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