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女孩:在美丽专制下放飞自我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对胖子有着满满恶意的世界,她们当起了主流审美的反叛者。
  辣目洋子主要是来搞笑的。
  这本就是她的工作。2018年出品的综艺节目《超新星全运会》,正挖掘着她身上极强的综艺感——通过“胖”、“重”等诸如此类的梗。
  节目设置了一个残酷的环节,所有艺人都要测量身高体重,再公布数据。162cm的辣目洋子站上体重秤,数字飞快跳动,最终落定——139斤。在竞技环节,她选择了艺术体操这个项目。站在她身边的,有跳芭蕾舞出身的陈小纭、体重不到80斤的刘美合,以及参加过《创造101》,唱跳、外形俱佳的谈楚然等人。
  教练张豆豆注意到了她:“我感觉你的勇气是非常大的,选择了艺术体操。”洋子对着镜头自我调侃:“好像没有一个项目(适合),我说要不然么举重,什么标枪可以尝试—下。”拔河比赛的时候,每个队伍需要选出体重最大的“人锚”守在队尾,镜头随即转到了洋子身上。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节目后半段,辣目洋子换上一身艺术体操服,紧身款式,且特别省布料。身上多出来的每一块肉,在镜头下都无所遁形。她用一个标志性的露齿笑和拉丁舞步开场。观众甚至没注意到她踩错了节拍,也没注意她显眼的身形,大家突然惊异于这个“不完美”身体里进发出来的自信能量。
  比赛结束,辣目洋子刚一下台就哭了。她觉得太紧张,跳错了几个动作。但出乎她意料的是,这段体操视频却在网上红了,迅速霸占熱搜。热门评论里,满屏的关键词都是“自信”和“美”。洋子蒙了,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一股独立于主流审美之外的力量,推着她冲出了喜剧的圈子,站在了美的标准之下。这股力量,带着某种反抗的味道。

时尚到底是什么


  在现代审美中,“胖”和“美”似乎很难同时存在。一个人的体重一旦超标,往往会在人际交往中变成一种“丢脸”的特征。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曾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过“污名”的概念:“污名”来自于身体的缺陷或者特征,而“体重污名”就属于第一类。
  这个世界对“胖子”满满的恶意,往往就隐藏在“体重污名”背后。“懒”、“馋”、“没有自制力”、“不努力”,任何臆想出来的道德标签都可以顺着贴上来,就因为,你是一个胖子。
  辣目洋子从没觉得自己好看过。毕业以后,她选了一条不需要有纤细身材和美貌加持的路:当一名喜剧演员。最开始,她只是一个短视频公司的实习生。一次灵感上头,她花了半小时拍了一个学bbox的搞笑视频。视频全程没有台词,靠着又萌又丧的表情,她演了一出bbox小白“从入门到放弃”的戏码。视频一炮而红,粉丝量从8000暴涨到20万。洋子于是辞了职,开始自己拍短视频。然而,当她稍显壮硕的身影和一张肉感圆脸出现在镜头前,总有一部分观众表示不适:
  “脸就跟盆一样,一身赘肉,怎么好意思拍的。看见胖子我就恶心。”
  “这女的丑得不忍直视,根本看不下去。”
  她很诧异,隔着屏幕的陌生人,怎么会对自己产生这么大的恶意?诸如此类的言论源源不断,她有时气不过,就把软件卸载掉,生很久的气,几个小时后,再找各种理由与自己和解。把软件重新装回来。“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鸵鸟,危险来了,把头埋在地底下。风声过去,才探出头来。没有别的办法。”
  虽然从不觉得自己美,但她也没因为胖而认为自己丑。上大学时,变美成了女生们的共同功课。洋子一扑而上,服饰从民族风到黑白商务范再到复古风,身上从多层大花布换到紧身包臀裙,再被撞色复古裙取代。风格变来变去,体重依旧是那个体重,她爱美,但没想过减肥。
  对洋子的关注多了,围观者们也渐渐咂摸出味道来。在洋子的微博评论区上,如今常看到有人喊话,请她出一期穿搭化妆的教学视频。还没等洋子自己总结,时尚博主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将她分析一番。瘦女孩们追求时尚,胖女孩也需要她们的变美指南。
  但是,分析辣目洋子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时尚博主刀刀在写洋子之前,有点犯难:“其实我觉得审美最好写的就是‘养殖系’美女,蛛丝马迹之间视觉线索的搭建,说到底还是技术层面的事儿,做的是服务的活儿。”但洋子不是,她是“不拘于一招一式的可爱”。
  另一位博主找来洋子的照片,按照头发变蓬松,脸会显得更小,眼睛会更大的思路,给她设计了新造型。照片一出来,洋子蒙了,一连把照片发给了好几个朋友:“你们觉得这好看?”朋友们回应她,还不如原来的。刀刀后来评论这件事:“这种思路,一个是低估了洋子本身自信带来的自我合理化的容错阈值,一个是高估了粗暴型审美的纠错能力。”这句有点拗口的话,让洋子感动,觉得自己终于被理解了。
  时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她不是很懂。她做的只是女孩子最自然简单的事情:让自己变得好看一点。但是,当她的变美实验从大学寝室里,转移到了大众面前,这个行为本身却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她发现,她可以给很多跟她一样的女孩带去自信。

巨大的市场空缺


  胖人免进,这几乎是时尚圈的共识。以前,点开穿搭直播间,主播们是清一色的瘦子。她们现身说法,传授穿衣显瘦的技巧。而在主播换衣服的空隙,粉丝往往会意识到穿搭的真正秘诀一一面对镜头也毫无压力的纤细腰身。几条弹幕随即跳进屏幕:“要瘦人穿的,大家都散了吧”。主播眼里的百搭,在胖女孩们这里变成了白搭。“胖子没有穿搭,胖子只看能不能穿进去。”
  胖女孩们需要“专属美丽”,在这样旺盛的需求之下,沉闷的黑色调和加大版的基础款显然远远不够。精明的商家已经应声而动,在杭州,新落地的大码文创基地前,一个硕大的“大码”logo被架起。从模特、主播孵化到设计、制造专业厂商,一条完整的大码生态链在此形成。它们是专为胖女孩而存在的。这里目前有着23位大码主播,体重加起来超过两吨,这是个不能被忽视的重量,因为她们背后是一个已经达到百亿元规模的市场。   在服饰制造重地珠三角,同样的产业也方兴未艾。漫漫是广州的一位大码主播。每一天,她和其他女同事们做着类似的工作:站在镜头前,手依次划过胸前、腰间和臀部,旋转半周,露出前凸后翘的线条,再转一个圈回来,弯下腰凑近镜头,露出微笑:“这件衣服呢,对胖MM是很友好的。”这些服饰展示在XL的身材上,显然比穿在瘦模特上有说服力多了。
  漫漫长着一张好看的鹅蛋脸。如果只看脸,你完全想象不到这个身高中等的女孩有170斤。即使是在大码模特圈,这个数字也不算小。但是在大码直播问里,一个越“真实”的主播,越能给消费者们展示实际的效果。她的主播账号,如今成了公司里最火的一个。
  这是她以前难以想象的。从小学开始,漫漫的胖在学校就是一个笑话,不止一次被捉弄、嘲笑。“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欺凌,我都经历过。”她没法理解因为自己有些过分的体重,而遭受的待遇。最胖的时候,220斤的体重,全都压在她164cm的身体里。她整天只敢穿肥大的长袖长裤,把自己裹在热气蒸腾的黑色衣衫里。
  每上一次街,她总觉得路人在议论自己,不敢抬头看人,害怕目光相接。有一次,路过的混混朝她吐唾沫:“死肥仔!”她吓得一下蹲坐在地上,边发抖边哭。哭到上不来气时,她恶狠狠地想,我一定、一定要减肥。
  那段时间,她每天拼命灌大杯大杯的蜂蜜水,其他食物一概不吃。绝食一个半月后,掉了20斤肉,但臉色也差得难看。直到偶然间,漫漫妈妈在微博上看到大码模特公司招人,怂恿女儿去试试。然后才有了现在的她。

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如今,漫漫还是要留意自己的体重,因为过胖依然是不行的。与她相反,模特梁晓朗担心的,是自己还不够胖。身高168的她,体重148斤。刚入行时,140斤的她刚好够上大码模特的门槛。在拍摄一件大码裙装时,为了突出衣服的收腰设计,店家只能把她腰间多出来的布料夹到身后。一边夹,一边说她还是太瘦了些。
  接受《南都周刊》采访当天,她正好有拍摄项目。前一个晚上她觉得有点饿,便照例叫了份麦当劳外卖,里面是普通模特们闻之色变的圣代和鸡翅。
  梁晓朗喜欢现在的工作。摄影师每按下一次快门,她就变换一个Pose:抬起手遮遮阳光、摸摸肩膀,或者随意撩拨几下头发。“晓朗,你这个动作摆得真不错。”有时她会听见这样的夸奖,这是属于她的高光时刻,其他职业都无法给予。
  刚毕业那会儿,她的体重其实在普通水准,也做着普通的工作:前台、收银、行政、流水线工人。她也尝试过当游戏主播。但这份兼职没让她存下多少钱,反而攒下了一身的脂肪。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能吃5顿,体重也从110斤一路飙升至140斤。
  正是这多出来的30斤体重,将她从那些不喜欢的工作中打捞出来。
  大码模特带给梁晓朗的成就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个行业的薪资。客户开出来的工资是诱人的:新入门的模特,往往按500元一天计价,一个月下来,收入轻松过万。对于有点经验的模特来说,年薪30万不算困难。如果遇上营销做得好的店家,能够登上搜索第一页,模特拍摄的产品销量突破5000的话,就能变成“淘宝爆款”。一年碰上两次爆款,年薪百万基本不成问题。
  梁晓朗对于瘦并不抵触,但态度却很谨慎。瘦下来有更好的工作收入吗?体重威胁到我身体健康了吗?要结婚拍婚纱照了吗?答案目前都是否定的,她安于现状。

绝不向他们的审美低头


  有时,大码模特经纪人黄雯会在微博上毫不留情地吐槽客户:“傻X客户,上来就问我要120斤的大码模特,120斤不是正常体重吗?”其实,这种偏见也不难理解。“我们这个社会,对脂肪的要求太苛刻了。”黄雯叹了口气。“难道有人想成为一个胖子吗?没有!那你已经是一个胖子了,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吗?”
  如今,女孩们在试图夺回这一“变得更好”的权力。质疑的声音依然存在,但辣木洋子已经不再甘心当那只“鸵鸟”。她扛起一面大旗,当主流审美的反叛者。旗帜上的标语,应当是她引用过一句话:“绝不向他们认为的美的概念低头。”
  2019年,她肉肉的圆脸登上了《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封面上,洋子大笑着,手里拿着一个甜甜圈。“终于在2019年拍上VOGUE了,现在就差维密走秀了。”她在微博上自我调侃。
  走秀的机会真的很快就来了,上海时装周邀请洋子出席活动。第一次上T台,她强装镇定,夹杂在纤瘦的模特中,面无表情地走完了全程。上海时装周还专门发文,解释了选择洋子的原因:“她能让千千万万和她一样身材并不属于‘标准完美’范畴的女孩们看到:只要拥有个性与自信,每一个人都能是‘美’的!可以说,辣目洋子已经是当下中国多重审美的一位代表人物。”
  时尚博主colouration转发了洋子走秀的视频,附上评价:“辣目洋子走秀气场有两米八吧???谁说肉肉的女孩不能飒!!她像个健康的小海豹特别可爱!!”
  经常有人将洋子比作“中国的渡边直美”,后者是位体重200斤,身高157cm的日本谐星,早在几年前,她就一脚踩进了瘦子主导的时尚圈,凭借ins上600多万的粉丝数量,成为日本第一网红。渡边直美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每出一款服装,她会自己拍一版照片,又请来瘦模特拍一版,然后把两组照片放在一起。洋子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解释这个理念:“咋的,我们共存。”
  “那是你未来发展的方向吗?”主持人问她。
  “是,是我奋斗的目标。”她收起灿烂的笑容,郑重起来。
  洋子发过几组泳装照,表情或性感或可爱,女孩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粗腰粗腿,被她大大方方地展露出来。她自诩为“沙岛最辣的妹”,又为图片配上一小段文字:“你想穿啥就穿啥。”

另一套枷锁


  至今还没有谈过恋爱的漫漫,如今很期待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初恋。
  “比我高,我很缺安全感的。”“一定要爱笑。”“对了,必须孝敬父母。”
  她认真掰着指头数了三个条件,又不好意思地低头笑笑:“可是,根本不会有人喜欢一个胖子吧?”此时的她,不再是那个公司里最火的主播,也不是因为颜值高而被经纪人黄斐一眼看上的模特,而只是个普通女孩。
  在大码的圈子之外,依旧是瘦子主导的美丽世界,它有它运行的规则。
  但如果你认为,大码模特圈就是用来接纳那些从瘦子世界出走的“逃兵”,那你对这个行业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大码生态圈里,并没有胖女孩与自己的身体握手言和的童话。它是一个由另一套标准铸成的模具,胖女孩们挤进来,塑造成为市场需要的样子。
  “模特就是玩偶、傀儡,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黄斐在接受GO报道采访的时候曾说。大码模特的出现和存在,在改变了某些状态后,依旧会落入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内。
  西方世界曾兴起一波又一波有关身体接纳的谈论,大码模特们变身社会活动家,向肥胖羞辱和单一审美标准发起挑战,但在中国,这似乎并没有过多推动审美的多元化。
  大码模特,潜台词是“大码美人”。“拜托,大码模特不是只要胖就能当的。”黄斐翻了一个白眼。她常常挂出应聘女孩的自拍照,毫不客气地嘲笑:“能不能有点自知之明,丑的就别来了。”像漫漫这样凭借一张脸就被黄斐留下的人不多。黄斐对模特的身材要求同样“苛刻”:三围比例要接近9:7:10。身高要高于165cm,体重不低于140斤。
  在她看来,大码模特身上的肉,最好都要按着商家的要求长。身体的围度要够大,才能撑得起大码女装。当然,胖可以,但脸上不能有肉。相机广角会让人看起来比实际胖10斤,锥子脸上镜效果会是鹅蛋脸,而鹅蛋脸成像则变成了圆脸。

  她能让千千万万和她一样身材并不属于‘标准完美’范畴的女孩们看到:只要拥有个性与自信,每一个人都能是‘美’的!

  女孩们则按要求雕刻自己的身体。
  如果天生没有一张吃不胖的巴掌脸,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整容。有人花了十几万磨了颧骨、垫了鼻梁、溶了下巴。前脚刚刚做完,市场的风潮却说变就变。“处女脸”橫空出世,干掉了“网红脸”的审美趋势。
  这才是黄斐理解的大码市场:模特就是这样,缺什么要什么。比如,大码内衣店需要胖而紧致的模特,大肚腩是—大禁忌。为了能接到内衣广告,有的模特曾在半个月内减掉10斤。而当她折回来拍摄大码外穿衣物时,又“撑不起衣服”了。
  淘宝模特的行业危机她们也难以避免,梁晓朗的姐姐与一家网店长期合作,但后来网店倒闭,欠她的一万多模特费至今未给。
  2018年12月是大码拍摄的淡季,梁晓朗去央视录了《越战越勇》。进入央视大楼,她突然有点羡慕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毕业六年来,其他职业的同学升职加薪,也没少挣。而和他们相比,自己的工作太不稳定了。
  该不该离开?她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开始动摇。一档电视减肥节目找上门来,她下意识地对比在两者的经济收益。能赚钱,还能减肥,似乎也不赖。毕竟,如果不考虑工作和生活压力,梁晓朗更想成为瘦子。穿上短裙和小白鞋,简简单单,就足够好看。
  辣目洋子则回到了她的喜剧世界。录节目的时候,她和主持人丁丁张坐在车里,丁丁张问她:“好像你现在这样的外形,很难演到女一号,很难接到一些正剧。”洋子点点头。她的外形,一方面帮助观众记住了这个独特的女孩,一方面,又在她走向更宽的演艺道路时拦下了她。
  这样窘迫的境况暂时还没到来,她仍然可以安分地待在自己的喜剧世界里,看着其他演员朋友“为了减肥一天天的不吃饭,靠水维生素甚至酒来维持身体。”“把我吓的。”她赶紧多扒拉几口米饭,把午餐吃得干干净净,“天啊,我太幸福了!”(文中漫漫为化名)
其他文献
Q:你之前对镜头、画面语言之类的并不苛刻,甚至现场可以交给程小东他们去管理,这是不是和你做编剧出道有关?后来《追龙》的画面、颜色都很有质感,是从头到尾认真执导的?  A:我曾最多一天跑五个现场。有的是我做导演,有的是我做监制。当然,我能跑五个,就说明有三到四个是武打戏,或者有别的导演在处理。  只要你不是作者电影,大型娱乐片,谁拍都一样。在好莱坞,哪一部片不是五六个人拍的?《星球大战》每一部都是好
“因为父母只有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独生子女人口总量已超过2.18亿,这个数字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老龄人群体。  90后作为第二代独生子女,已经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父母多数留守家乡,成为空巢大军的主力,一旦遇上重大疾病,身在外地的孩子无法兼顾。一边是需要照顾的父母,一边是刚起步的事业,曾经被贴上“叛逆、“自我”等标签的90后在面对这样两难的问题时会如何解决?  我们采访了一些90后独生
于是,我来了爱沙尼亚,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在这欧洲十字路口的左右徘徊中,有这么一个时间似乎都被遗忘了的地方。Estonia,像是恋人之间的呢喃,宛如枝头绽开的春花,慢慢地放低了音量,气流从舌尖,又顺着喉间回到了胸腔,让人整个的心都柔软了起来。爱沙尼亚,就是这么一个容易让人柔软起来的地方,更何况,首都塔林,1997年进入了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2010年的欧洲文化之都,有保存最完好也是
赛义德(你别管他是谁)说了啊,知识分子就是让人窘迫的  这几天许知远被diss了一天。不懂diss什么意思?自己查字典去。我是个知识分子,不管帮你查字典。  我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是让你舒舒服服顺顺当当的,他不配做知识分子。所以许知远是个知识分子,因为他让很多人不舒服。还不完全是不舒服,简直是古怪。就像他在腾讯“十三邀”节目里问马东:“你是不是表面拥抱新时代,内心深处那一面,你只是把它安放了?”  
李立群如下山猛虎,舞台剧台柱,又凭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获得台湾“金钟奖”最佳男主角奖。电影方面,从《搭错车》的配角演到杨德昌《恐怖分子》的男一号。李立群的表现天赋,在舞台剧、电视剧、电影三个领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肯定。这样的奇才,在台湾演艺历史上,也是凤毛麟角。  从披荆斩浪的海员,到金钟奖的影帝,再到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里说相声,两人反目后来大陆拍戏成就人生第二春,李立群的人生风景,称得
宋绍兴四年(1134)八月,31岁的岳飞正统兵驻扎在鄂州。这位出身于河南农家的将军,此刻声望正盛,刚刚收复襄阳六郡的他成为大宋君民所仰仗的柱石。  这年春天,岳飞向宋高宗上《乞复襄阳札子》,主张收复陷于刘豫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曾在前一年被金兵逼得无路可走、不得不浮海避难的高宗,同意了这次反攻。——他和他的臣民太需要一次胜利了。  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是年四月十九日,岳飞
说起社交,大概有酒店就有社交。最早的社交酒店就出现在19世纪酒店开业潮时,Lounge和酒吧的随之兴起。它给旅途中的住客和当地人提供了餐饮、酒水和抽雪茄打牌闲聊之地,并且慢慢成为酒店必需。  眼下,社交酒店在国内大有后来居上的阵势。它是继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之外的又一凸起队伍,社群空间、潮牌社交、轻社交……它们灵活多变,并且能融合各种功能体验,一时间这种新形态的酒店又成为时下人们结交新朋友的又一选
@凤翔:男生的方向感真的比女生好吗?  小南:有些刻板印象不完全是无中生有,比如男人方向感更好,女人是路痴的可能性更大;男人脑子里是东西南北,而女人的地图里全是商场、超市和公园。科学研究表明,事实可能确实如此。  《记忆与认知》今年五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学与脑科学系的布恩(Alexander Boone)和同事找来一群大学生,请他们体验虚拟现实的迷宫。被试者首先用一个钟
一位职业经理人,如何用努力做出了更多跨行业的复合尝试?  下午四点半,珠江新城,一位年轻男士推开了Clarance Wong的店门。  他身材瘦削,脸容白净,衣着考究:身穿灰色暗纹格子的亚麻西装,里面是意大利式浅蓝色亚麻衬衣,搭配麂皮软底鞋,休闲而精致。“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刚才我理了个发。”说的同时,王家豪在两块量身镜前理了理自己的衣服和打理得油亮的头发。“快近两个月没剪头发,拍照见不得人啊
自媒体需要流量,公号创业者需要变现,键盘侠需要靶子,营销号需要爆款,“教主”们需要收智商税。太阳底下无新事,猎物就那么多,话题就那么几个,所以只能在几个猎物间不断切换,厌倦了一个猎物,就找另一个猎物寻找新鲜感。于是便能看到新媒体舆论场的猎物轮转:隔段时间需要一个熊孩子,需要一个坏老人,需要一个相亲的女白领,需要一个供大城市中产表达焦虑的由头,需要逃离一下北上广,需要一个贱人供公众吊打,需要一个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