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振”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dly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振”原是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这一原理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过程,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固有频率”,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师生双方产生“共振”现象,才可使课堂教学和谐、高效。下面本文以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师生共振、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有效创新的问题。
  一、营造和谐课堂,形成“环境共振波”,实现氛围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课堂教学管理要实现师生共振,就必须营造自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教师要以良好的教学心态,影响学生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热爱、喜欢所教学科,因为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难题的刻苦钻研,对真理的探索、热爱和维护,对偏见和谬误的鄙弃和厌恶,都能感染学生,增加学生的理智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科教学不管在什么心境下,教师只要一走进课堂,就要抛却所有烦恼、调整好情绪,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中,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励、振奋每一个学生。教师这种健康、积极的教学心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起学习该学科的信心,并以同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3.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生摆到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样,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彼此接纳,气氛和谐而民主;师生之间互相关心,互为朋友。
  二、进行“换位思考”,形成“知识共振波”,实现知识管理
  师生之间,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位置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也有较大的悬殊,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去体验,并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和课堂管理。
  1.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实施教学和管理课堂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学生的位置,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体会学生的学习情绪,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估测学生学习能力。每教一课,教师都应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我就是学生,我会希望老师如何待我,我将如何分析教材、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和学习困难,我最希望老师怎样帮我……
  2.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教学对象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假如学生是我,我会怎样管理课堂、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3.主宾一体化即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设计最易使师生共鸣、共振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从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沉浸在“知识共振波”中,使人觉得不是老师在管理课堂,而是师生之间基于知识的对话与交流,是知识在管理着课堂、影响着师生。
  三、激发共鸣情感,形成“情感共振波”,实现情感管理
  各学科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都有可挖掘的情感资源;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营造激情奔放的热血情境,形成感慨万分的情感空间,去激活学生内心,才有师生的真心互换,情感共鸣。
  1.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例如教师在讲授日本侵华史时,如果用悲愤的语调诉说那日本人至今仍不承认的“南京大屠杀”,可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无奈;教师“字字血,声声泪”的描述,便可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与教师产生“落后就要挨打,发愤学习,振兴中华”的共鸣情感。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青少年的理智和心灵面前,揭示历史过程,应当不只是把它当作客观规律,而且也当作善与恶的斗争,当作人们在其中充满爱憎喜悦的斗争阐发。我们竭力使历史过程作为鲜明的、充满人的激情、思想、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们冲突,揭示在学生的意识面前。”
  2.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历史人文素材丰富,如音像制品、历史遗迹(址)、文物图片等。这些都可借助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这样的课堂,根本不需要教师刻意地进行管理、强调纪律,也会出现最优的效果。
  (作者单位:青海省治多县完全小学815400)
其他文献
每年过圣诞节时,最让国外孩子们期待的大概就是圣诞大餐、烟火晚会以及圣诞礼物,还有英国皇家科学院送给他们的一份视觉礼物——圣诞讲座。  “圣诞讲座”可谓历史悠久。在1825年圣诞节来临之际,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突发奇想,想在圣诞节时送给身边的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此时,他已经加入了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英国皇家科学院。  可是,送什么礼物好呢?法拉第回想起了以前的日子。小时
“安蒂基西拉”是一款天文学计算机,建造于公元前150年,1900年在安蒂基西拉船只失事捕捞任务中被发现。科学家对它的机械复杂性倍感惊奇,安蒂基西拉计算机在一个木制容器中安装有37个齿轮,外部刻有与天体运动相关的文字。  科学家进行了多次重建,最终在设计师安德鲁·卡罗尔精湛的技术下,首次使用“积木原理”,让这台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重生了。它不仅能够做加、减、乘、除运算,还能制定日历,能根据月亮的椭圆
摘要:每次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对一些题目明明会做但没有做对。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留下了许多遗憾。那么,如何让学生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呢?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0  一、影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因素  1. 复习内容不
1896年深秋的傍晚,威廉·西德尼·波特独自坐在洪都拉斯广场的一角,喝着闷酒,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  不久前,波特还是一家银行的出纳员,有着体面的工作、温馨的家庭,但他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挪用公款,受到起诉,并且在保释期间,逃到了遥远的洪都拉斯。如今,他身为逃犯,哪还有什么前途?波特喝了一口酒,潸然泪下:这么活着,有什么意思?  一个年轻女孩急匆匆地跑到波特面前:“先生,我想拜托您一件事,我在等我的
上大学以后,总免不了和新同学谈起高中生活。每当谈起高中,我都会想到那棵青枫树,还有那条银杏路。那棵青枫树有多少年头,学校里没人说得准,但我知道它承载了我三年的高中记忆,它接纳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它看着我们成长,教会我们拥抱梦想,又把我们送向远方。我仍是它的游子,可它却不再是我的故乡。它拥有我三年的青春,而我却再也看不到它轮回一个四季。  谈及那段时光,我总是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有人把那段时光取名叫
据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和课后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有不少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内容.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面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连音乐老师恐怕未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教师反复歌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凭心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课堂音乐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
(一)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北京一位当美术老师的女孩小季跟团到云南大山里旅游。有天晚上八点,导游说要带小季他们去上一节特殊、有趣的课。一路上,客车不停颠簸,大家只看到路灯在晃来晃去,因为周围一片漆黑。  路上大家一直担心:导游这是要带我们上哪儿去?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他们的面前是左、右两大溜木质结构的房屋,房屋里,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和一群青壮年正在欢声歌唱。此时,他们个个精神抖擞,
“未来四五年内,人们可以在55岁或60岁以后每五年定期接受一次血常规检查,来判断自己是否会患上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病)。”2019年年初,国际科学权威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科研成果——只需体内的几滴血,就能提前30年预测阿兹海默病的发生,该项结论是通过对三百多名患者的研究和测试中得出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好消息,意味着人们可以及早地对阿尔兹海默病采取护理和预防措
1939年6月1日,号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英国皇家海军T级潜艇“西提斯”号首次出航,前往利物浦湾进行最后潜航试验。由于潜艇大量进水,最终意外失事沉入海底,艇上103人中99人遇难,仅有4人生还。时隔68年后,英国国家档案馆于2007年10月31日解密一份写于1956年的调查报告,首次让这起“英国史上最惨重潜艇灾难”真相大白。  1939年6月1日,号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英国皇家海军T级潜艇“西提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