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收治47例冠心病,前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复查血脂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控制率63.8%、控制+显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38.3%、78.7%,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C、LDL-C、TG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相较于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有助于增进疗效,调整效果更好。
【关键词】 冠心病 依折麦布 阿托伐他汀 临床疗效
心血管病是人类头号杀手,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高达0.5%~1.5%[1]。冠心病患者以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可并发心肌梗死、心衰等致死性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冠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药物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方法,鉴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联合用药是大势所趋。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均为调脂药物,两者可协同增效。本院以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心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门诊或住院部收治,预期生存期≥12个月;②未合并重度心衰、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③未合并其它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如脑卒中;④近1个月内未服用调脂、调节内分泌药物;⑤认知、精神均呈正常,依从性良好;⑥无相关治疗药物禁忌症。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功能不全;②需外科治疗;③肝肾功能异常,有肝病史;④三酰甘油(TG)>5.7mmol/L,需强化控制;⑤合并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共纳入患者94例,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龄48~72岁、平均(60.2±6.0)岁,病程1~6年、平均(19±8)个月,症状表现:阵发性心绞痛81例、胸闷71例、心悸79例,有既往心肌梗塞发作史8例,介入手术史2例。合并高血压24例,吸烟23例,从事脑力劳动29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确诊后,筛选纳入患者。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观察组:阿托伐他10mg/d+依折麦布10mg/d,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
1.3 观察指标
第4周,复查,常规检查,若无明显副作用继续服用,6个月后常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清降钙素原(CRP)。
1.4 疗效判定
6个月后随机观察1周时间,复查心电图、统计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参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评价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控制率、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C、LDL-C、TG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防治机制尚不清除,因素分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与冠心病发生、进展、急性发作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是一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降低甘油三酯,临床研究证实其具有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是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常用药。依折麦布可选择性抑制肠道对食物中固醇以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吸收,从而降低血浆固醇,作用时间较长,可与其它调脂药物互为补充。一项荟萃风险显示[3],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相较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降脂效果更显著。杜晓明等Meta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影响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4]。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C、LDL-C、TG水平低于治療前,观察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相同。研究显示,观察组控制率63.8%、控制+显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38.3%、78.7%,证实联合用药确实有助于增进冠心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R].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
[3]马薇薇,王倩倩,孙凯,等.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荟萃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11(3):129-133.
[4]杜晓明,刘立民,庞露,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血脂疗效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662-1667.
【关键词】 冠心病 依折麦布 阿托伐他汀 临床疗效
心血管病是人类头号杀手,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高达0.5%~1.5%[1]。冠心病患者以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可并发心肌梗死、心衰等致死性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冠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药物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方法,鉴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联合用药是大势所趋。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均为调脂药物,两者可协同增效。本院以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心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门诊或住院部收治,预期生存期≥12个月;②未合并重度心衰、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③未合并其它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如脑卒中;④近1个月内未服用调脂、调节内分泌药物;⑤认知、精神均呈正常,依从性良好;⑥无相关治疗药物禁忌症。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功能不全;②需外科治疗;③肝肾功能异常,有肝病史;④三酰甘油(TG)>5.7mmol/L,需强化控制;⑤合并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共纳入患者94例,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龄48~72岁、平均(60.2±6.0)岁,病程1~6年、平均(19±8)个月,症状表现:阵发性心绞痛81例、胸闷71例、心悸79例,有既往心肌梗塞发作史8例,介入手术史2例。合并高血压24例,吸烟23例,从事脑力劳动29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确诊后,筛选纳入患者。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观察组:阿托伐他10mg/d+依折麦布10mg/d,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
1.3 观察指标
第4周,复查,常规检查,若无明显副作用继续服用,6个月后常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清降钙素原(CRP)。
1.4 疗效判定
6个月后随机观察1周时间,复查心电图、统计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参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评价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控制率、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C、LDL-C、TG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防治机制尚不清除,因素分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与冠心病发生、进展、急性发作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是一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降低甘油三酯,临床研究证实其具有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是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常用药。依折麦布可选择性抑制肠道对食物中固醇以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吸收,从而降低血浆固醇,作用时间较长,可与其它调脂药物互为补充。一项荟萃风险显示[3],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相较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降脂效果更显著。杜晓明等Meta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影响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4]。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C、LDL-C、TG水平低于治療前,观察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相同。研究显示,观察组控制率63.8%、控制+显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38.3%、78.7%,证实联合用药确实有助于增进冠心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R].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
[3]马薇薇,王倩倩,孙凯,等.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荟萃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11(3):129-133.
[4]杜晓明,刘立民,庞露,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血脂疗效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66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