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度地图》在界面方面比较普通,导航信息方面区别于《高德地图》的缩小面积和《腾讯地图》的增大信息可读性的做法,《百度地图》将这部分信息做成了瘦长型信息块,和《腾讯地图》比没有多显示地图信息,和《高德地图》比也没有多显示任何内容,还是缺少了设计感。《百度地图》的自动缩放比例也很奇怪,默认的显示有一枚硕大的车标,笔者到现在也搞不明白这个不能自行更改的车标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在信息的全面性方面《百度地图》要强于《腾讯地图》、弱于《高德地图》。
驾驶体验
对于驾驶者而言,一般市内驾驶的路线基本上都是“轻车熟路”,不过,面对不同时段和不同线路,光是规划远远不够,懂得在驾驶途中随机应变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就做得很不错,在导航全程可以为你标注出你没有选择的其他路线的拥堵和通行情况。
在看似体验一致的功能中,《百度地图》则加大了对于更快速路线的显示效果,对驾驶者而言更大的可点击区域无疑是一个加分点。如果你使用《腾讯地图》,压根就不用考虑这块内容了,因为《腾讯地图》在不退出导航且不开错路的情况下,无法切换其它路线。
与此同时,《高德地图》还会在一些导航信息中结合用户上报的交通状况进行显示,让驾驶者更直观地了解前方路况,提前做出应对反应。
如果让笔者说一段行程导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笔者一定会说是高架高速匝道口和路口的引导显示。很多人都尝到过拐错弯下错高速出口的滋味吧!对于大城市的高架、市中心的复杂匝道口和路口,《高德地图》基本上都适配了全屏的3D效果图,尤其是在高架上这种3D显示图尤其管用。
除此之外,在直行多路口转弯的场景下,《高德地图》也十分贴心地标注了路口数量,拯救了“数学不好”的朋友们。
在这方面,《腾讯地图》就做得中规中矩。不过刚才也有提到,《腾讯地图》对于地图比例的自动缩放做得不错,这也使其并不用“多做什么文章”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引导观感。
《百度地图》虽然在这方面的界面中并没做太多设计,但是语音导航却是三者中体验最好的。尤其是在遇到出口中又有多个分岔路的,《百度地图》总能够在没有驶出第一个出口就一并提示,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更有自信。
其实要验证车机地图在高速公路行驶中的靠谱程度无非有几点—线路规划、服务区显示、枢纽匝道指示、电子眼(违法拍照、区间测速等)、收费情况和耗时预估。

這点《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都做得十分出色,不但在导航中不会出现主辅路识别错误,也会给用户主辅路、桥上桥下的切换按钮。
这里就要批评《腾讯地图》了,不仅会出现在高架桥下会误判为在高架桥上的情况,还会出现“上一秒让你下高架桥,下来之后又判断你还在高架上重新计算路线”的“低能”情况。并且上述情况发生后,《腾讯地图》也没有给用户选择进行主辅路、桥上桥下切换的按钮。这也是很大程度上,笔者在异地或者跑高速不会选择《腾讯地图》的原因。
其次,其实三家地图手机APP都纷纷支持了语音搜索,这是因为在腾不出双手的驾驶过程中是最需要语音功能的!实际上抛开车机系统的语音交互支持不说,打开车机地图后可以使用语音进行搜索和相关操作的只有《百度地图》车机版。《高德地图》车机版更多的是靠和第三方车机厂商深度结合,开放相应API来给系统厂商调取。《腾讯地图》车机版则是只在系统反馈的层面上支持语音功能。
小编观点
其实,《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和《百度地图》各有特点,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用的才是关键。这里小编建议尽可能地和你在手机上使用的生态保持一致,这样你收藏的地点和一些偏好都会有比较一致的体验。小编会保留三者,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使用,主力还是会使用《高德地图》。毕竟三者而言《高德地图》在车机地图市场中走得更快一些,也希望有其他厂家都在这个市场中发力,做出用户真正认可的良心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