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如何制作出好的微课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微课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与实践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微课必须具备以下几点:①选题要小而精;②教学环节严谨、重点突出、逻辑性强;③教师语言要有节奏感和感染力;④微课设计要形象直观、层次分明、富有创意、趣味性强。所以在录制微课之前,教师要精心选题,制作课件,并在录制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下面,笔者以2013年的一道经纬网试题的录制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题目:下列图中(如图1)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该微课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明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明确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度数的变化规律。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环节一:原题呈现


  在给学生呈现原题时,笔者用渐变式缩放动画呈现文字“请按下暂停键,仔细研读试题”。为了强调效果和图面整洁,在自定义动画的“强调”中,将该文字设置为“忽明忽暗”,并“重复五次”,最后“播放动画后隐藏”(如图2)。

环节二:解答环节


  在本环节,首先用紫色线段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标出,也就是图2中方框2处的标识。首先解决“明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明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笔者让画面中出现蓝色区域作为“黑板”,并用呈现阶梯状动画的两个红色箭头加以强调。同时,为了体现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160°E,笔者将蓝色填充色的动画设置为从西往东的阶梯状动画,并设置该填充色的动画效果“速度”为0.5秒,重复次数为两次。西半球的设计方法与效果和东半球一樣。
  讲解完东西半球划分后,接着解决“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度数的变化规律”的问题。笔者将相关图片(如上页图3)插入,然后以阶梯状动画呈现的箭头提醒学生观察南北纬度数的变化规律,并随后出现相应的规律。在讲解东西经度时,做法和南北纬度数的判别方法一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规律,笔者首先讲解了四个选项中的纬线,以此来判断南北半球(如图4)。然后,再讲解四个选项的经线,来判断东西半球。
  在讲解四个选项的纬线时,为了更好地通过度数的变化来判断南北纬,笔者让箭头朝度数变大的方向呈阶梯状动画出现,从而推测出南北纬,并用相应的符号(N/S)加以标注。与此同时,让箭头消失,保持画面整洁。然后进一步判断出四个阴影区域所在的南北半球,并用带有“南(北)半球”的文字标出。
  在图4中,笔者用“蓝色箭头”指向所在的东西半球的区域,便于学生理解。例如,选项A,在确定该区域经线为西经后,让“横向红色箭头”消失,然后用西经符号W进行标注,确保画面整洁。尽管该区域为西经,但是范围却位于东半球,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笔者用“蓝色箭头”指向下图中的东半球区域。确保学生理解后,“蓝色箭头”消失,在选项A阴影区域的上部出现“西半球”的文字。其他选项的讲解方法与此相同。最后确定选项为C。

环节三:总结反思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规律,笔者加入了复习建议这一环节,即告诉学生如何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如图5)。
  需要注意的两个技巧
  1.提高声音效果
  在制作微课时,除了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声音效果。在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时,解决噪音的关键是在设置麦克风时,要选择“前麦克风”,如果选择“内置式麦克风”和“立体混合音”效果都相对较差。另外,还需要配备一个较好的话筒。
  2.合并视频
  在录制微课过程中,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反复练习讲解环节,争取减少重新录制的次数,节省更多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先将录好的视频片段保存下来,然后从出现问题处继续往下录制,最后将不同片段合并即可。合并视频的软件笔者推荐使用“狸窝视频转化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的结课不可忽略,设计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当堂知识起到归纳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为下次课设好铺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结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8-0029-02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教学也是如此,设计巧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兴起,网络教学平台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不断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平台成了许多中职学校教学的首选,本文选用了蓝墨云班课、UMU互动平台、雨课堂三种有代表性的免费网络教学平台,以师生问卷调查、访谈为基础,从使用的便捷性、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相关功能、数据保密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对免费网络教学平台提出设想,探讨其使用的意义。  关键词:线上线下;免费网络教学平台;比较研究
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曾说过,“只要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就不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发展的不同,切实实行差异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差异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行为习惯,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交流。那么,什么是差异教学呢?在初中信息技术课
2015年11月,笔者在南京一中进行了主题为《表格信息加工》(第1课时)的课堂教学展示。早在2005年执教之初,笔者即设计过一个《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案例。时隔十年,在经历了从新课程改革的喧嚣到中期的平静,再到后期的思索,当笔者再次承接同一课题时,却有着与当初不一样的认识与追求,即由起初“一味重视形式的新异而忽视内容本身的质地”,到如今“如何打造出平实、充实且不失新意的教学设计”的反复追问。笔者的
● 回顾  2004年12月11—13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机器人学组”成立大会和“首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我担任专委会理事兼机器人学组负责人,在开幕式上作题为“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的主题报告。我在报告中指出:  (1)鉴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深远影响,在中小学开设机器人课程的条件已经逐趋
进入21世纪后,4G网络、云计算、平板电脑、大数据等下一代信息技术纷至沓来、层出不穷,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社会和教育的面貌。这种变革在教育领域的施行实践,为新世纪的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信息环境,对教育技术进行着崭新的定义,推动我们重新深入思考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以日本为例,面临经济长期停滞、政权更迭频繁、自然灾害频发的复杂国家现状,日本政府重新启动了科技立国、教育先行的理念,体现这一理念最具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作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作者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考核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采用了MOOC、软件雨课堂及习题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收到了良好成效,因此,本文从具体实践、探究方法等方面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帮助更多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概
教材分析  《春天在哪里》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3第3步“添加文字”的教学内容。本课以设计与添加《春天在哪里》的歌词为任务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为图画添加文字的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知识,熟悉了微软系统自带画图工具的界面功能,掌握了基本的绘图工具,并能综
近年来,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已经融入课堂,它既具备传统黑板的功能,又融合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其多样的教学工具、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了崭新的交互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笔者结合自己使用电子白板教授《鱼和潜水艇》一课的经历,谈谈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体会。  激情导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思维,建构活力的语文课堂  《鱼和潜水艇》一课选自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一年
数学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与“关键数学能力”。[1]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目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时下,正在兴起的翻转课堂本土化创新——微课程教学法,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本,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毫无疑问,翻转课堂是破解这一课题的良策。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对此展开初步探索。  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