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加料方式对硫系易切削钢粉性能的影响

来源 :粉末冶金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艺固化的情况下,硫系易切削钢粉常出现氧含量偏高、压缩性偏低的现象。通过调整料厚和改变加料方式的途径来改善这种情况,结果表明:工艺固化时,料厚小于25 mm可有效降低全氧含量,提高压缩性;改变加料方式可提高生粉颗粒间的松散性,相同工艺条件下,料厚30 mm即可同时满足硫系易切削钢粉各项性能要求,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In the case of curing process, sulfur free cutting steel often appear high oxygen content, low compression phenomenon. By adjusting the material thickness and changing the feeding way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aterial is solidified, the material thickness less than 25 m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otal oxygen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compressibility. Changing the feeding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looseness Under the same process conditions, the material thickness of 30 mm can meet the variou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sulfur-based free-cutting steel and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其他文献
患者女,39岁,9岁前开始学习差,反应迟钝,25岁逐渐开始出现脾气暴躁,爱摔东西,心烦,于当地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未服药;10年前因发热、进食差到医院查B超发现肝脾增大、胆囊结石、肾结石,给予治疗后好转。
“9·11”美国世贸袭击事件发生后,不少信息业内外人士,都不免会想到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和所有文件都经过灰飞烟灭后,应如何才能恢复正常工作,特别是现代化企业非常重视以数据库协助处理业务,一下子系统和备份都失去了,那恐怕是另一个灾难。 虽不算“临时抱佛脚”,但大灾难马上令人联想到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因此信息系统的灾难复原(Disaster Recovery)处理,就成为最热门的课题。 而事后证明,不少公
利用自主研发的机械蓄能式高速压机成形Ti-29Nb-13Ta-4.6Zr粉末并进行真空烧结,研究冲击能量对试样的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能量的提高,试样生坯密度提高,
系统研究了Mg-5Gd-3Y-0.8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耐蚀性能,通过静态失重法测定了其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基体α-Mg和方块状β相(Mg_5Gd、Mg_(24)Y_5)
对双主相粉末烧结工艺制备的(Ce_(20)Nd_(80))_(31)Fe_(bal)B_1M磁体进行高压加速腐蚀实验,观察其腐蚀形貌并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腐蚀24 h后,腐蚀产物呈绒球状和圆球
碳纳米管具有超强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物理性能(弹性模量达1.0~1.8 TPa,抗拉强度达150 GPa,密度可达0.8 g/cm~3,热膨胀系数几乎为零),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通过正交试验设
在当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军务等社会行为日益电子化的信息时代里,数据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部门、机构、企业、公司乃至个人的重要财产。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因素的存在,这些数据随时都有丢失的可能,为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备份措施。本文从总体上介绍了实现数据备份要考虑的因素和应采取的步骤。
采用静态增重法,测试了两种不同尺寸的烧结镍基高温合金丝网多孔材料样品及致密单丝样品在900℃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与氧化速率;采用9410型全自动压汞仪测试多孔小样品的表面
研究了ZnO-B2O3(ZB2)对(Ca0.254Li0.19Sm0.14)TiO3陶瓷的烧结行为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B2O3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试样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烧结温度从1300℃降
黄培云先生(1917.8—2012.2),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