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一雨中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当节气遇上物候,尘世的暖意缓缓飘来,夏季如初升的朝阳穿透薄雾,妙丽而隐约,明媚又淋漓。
  云幕雨帘,墨色天青。天空像有谁持一只素笔,将那山眉水眸拧出汁液来,在仿若砚台的廊桥舟船里描绘着唐诗宋词、水墨丹青。宣纸上走笔,江南如氤氲了水汽的梦境,书写着小桥流水的侬侬细语。
  旧宅古木,明月清风,庭院几许深幽。你看,那墙角井沿、松洞岩缝里挣扎出几缕苔痕,几抹青色,是那么似曾相识,形同故人,在视线耳际碰出古老的钟声,几多情味几番感慨。
  杏花春雨中,走过一段绵长梅雨季,甘霖湿透了江南,洇软了山川,濡染了藏而不露的淑惠女子。变迁的四季把自然风景与男女之爱洇成一片,上溯到时光的流里,不免叫人想起他们:在雨中邂逅白娘子,并与之同船共渡的许仙;虎丘偶遇秋香,因佳人“三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唐伯虎;西泠桥上正与阮郁公子形影不离,分花拂柳的苏小小;在半塘,灵秀娇媚的董小宛偶遇落第的冒襄,一段愛情成就了一部《影梅庵忆语》。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才子佳人何其痴绝,所有哀怨缠绵的爱情化作鸿文丽藻、血泪史诗,皆付之一叹,如这毫无收敛的梅雨的潮气,纵有千般情绪,也卷成一帘珠泪,霉烂成青苔绿藓,闲抛在前台后院,打湿今人追寻的足印。
  有情饮水饱,无意食饭饥。对于烟火人间来说,种种羁绊最终偏要与舌尖相连,时节、脚步、乡愁,自然的馈赠、时间的味道、文化的碰撞,都在一道道菜肴的制作里演化为视觉与味觉的诱惑,被记录和传承下来,令人无限回味留恋。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中说:“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三梅三伏,看其稻熟。”土地的收成,三分靠人力劳作,七分靠老天造化,这遍地的庄稼,便要靠一场场梅雨来灌溉滋润。饱足的肠胃感受着天地馈赠,日升月落、春生秋收,和那角落里朵朵菌菇,片片茶尖,丛丛菜绿一齐,归于舌尖上与岁月共舞。
  细雨轻柔,不绝不休。一盏碧绿的梅子酒,温润在口,任凭回忆在心中潺潺流淌,不觉中已有些微醉意。李时珍《本草纲目》介绍“梅”曰:“梅古文作呆,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呆。”黄梅雨,顾名思义,岂不成了呆子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首《青玉案》情味备至,恰如其分描绘出此季的天象物候。古人深谙其道,却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黄梅家家雨,夜深处处蛙,烛芯渐残,约客不至,多让人心焦。梅雨,也呆傻也痴缠,暑热早被它淋透,那些盛夏怒生的花草树木,根根饮得青翠欲滴,绿得通体生凉,疑似错乱了时辰。这呆雨只晓得随意而动,哪懂止息。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梅雨如尘,把栏杆拍遍,人生起起落落,聚散两依,可尽付天青一雨中。
  (编辑 高倩)
其他文献
也许在无法前进的时候,心灵能够宁静即是幸福。  有些事情也许的确在我们的想象之外,然而我们安于我们此刻的境遇,不去做无谓的幻想,无论收获多少,脚踏实地地走着,也许才是最大的幸福。  有些理想在我们的仰望之中,然而这些理想却只能够是梦想,而且这些梦想,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抵达。  把心降落到最低之处,人们便不能够把我再降低,然而无论荣辱,我们需要依然保持快乐的心情。能够在逆境中让自己保持淡然宁静的心情
今天是詹姆森·哈里森18岁的成人礼,他兴高采烈地跑到离家最近的献血站,准备献出人生中的第一个400毫升血。看着血液缓缓地从血管中流出,就好像在为某个生命垂危的人输送生的希望,他的内心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哈里森所有的成年愿望清单里,献血排在第一位。这个愿望是哈里森14岁时许下的,当时他正身患重病,需要进行一场肺叶切除手术。如果手术出现意外,他可能再也醒不过来。年少的哈里森面对死亡这个字眼,第一次感
活到一把年纪,我也明白了:对于天下那些至美的好东西,如果没有大智慧,最好不要插嘴了。小蛮腰这种好物,我是鼓了好几次劲儿,一鼓,再鼓,三鼓,才战战兢兢腆着脸来置个喙的。  《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里,莺莺小姐唱:“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那一掐掐的小腰围,瘦,艳;由不得惹人遐思惹人怜。若换成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胖莺莺,悲啼啼腾挪而来,就不像那么回
小强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从小,父母为了生活就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是个乡下老太太,不识字,他就在贫瘠的乡下慢慢长大。  上小学时回到父母身边,小强仍然得不到更多的照顾。好在穷人家的孩子天照应,小强虽不特别优秀,但长得一表人才,他一路磕磕绊绊读完了高中、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进了机关做了公务员。  刚到机关的时候,大家一律被称为“小孩”,倒水扫地取报纸送文件……“小孩”做的多是工作任务之外的琐事。那
二战期间,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盟军战机以惊人的速度被击落。战争初期,超过4万架战机可能会因为德国和日本的对空高射炮坠毁。1943年8月的一天,由盟军联合发起的空袭中,超过60架B-17、B-24被击落。损失率如此之高,美国空军指挥官坐不住了,几名高级军官从战场飞往华盛顿。  许多将士认为,他们肯定去咨询军事专家或武器专家。然而,这几位军官却直奔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研室,找到统计学教授亚伯拉罕·沃尔
清之曲   心曲荡漾,清字为韵:“一身清白,品节无邪;两袖清风,操守廉洁;三餐清淡,延年益寿;四时清明,头脑不昏;五官清秀,风趣文雅;六面清静,环境和谐;七情清澈,爱憎分明;八音清越,言而必信;九天清高,超尘脱俗;十车清芬,美德流芳。”此中寄托人生真谛,表达士子情怀。   诗海扬帆,风光无限:“举世皆浊我独清”(屈原);“我辈徒此揖清芬”(李白);“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只买清愁不买田”(杨
酷热,是夏的招牌。故而,比任何时候都愈发渴盼风起、风来、风过,吹散溽热,遥寄清凉。“夏有凉风”,才是人间好时节。  夏风,通常幽微,隐于无形,需要带着闲情去寻风。  轻薄的衣衫在林间、在水岸、在山巅、在街巷,会有清风盈满,飘逸洒脱。不由轻展双臂,仰面眯眼,慢节奏、深呼吸,乐享这舒爽的轻拂,顿觉周身酥酥然、飘飘然,如在天堂。这里,便是夏风生发的奇妙之所。  撒下一地花凉儿的树林,在夏阳的普照下蓬勃着
我从二十几岁就一个人旅行,尤其是近几年,时间、经济宽裕了些,这更是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路上,就像早起要跑步、夜晚要读书一样,是常态化的生活,而非偶尔为之的点缀。我想,中国是一部多卷本的书,我要从头到尾读一遍。  一念起,便是远方。换上运动鞋,背起双肩包,装几件换洗衣服、几种药品,带一个水杯、一两茶,揣好身份证、银行卡,天地自由驰骋,自己说了算,可以随时决定、更改行程。当然
“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脉圈广,就能将很多难办的事轻松搞定!”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将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人脉圈的广窄挂上钩,甚至直接划上等号。为此,他们特别热衷于交际,流连于饭局、牌局、舞厅、KTV等社交场
候鸟很多,中国古诗文里,被人寄予兴亡之叹的是燕子。  燕子俊俏,善迅速起飞,衔泥筑巢,绕梁呢喃,它最初是喜庆的。“燕尔新婚,如兄如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双飞,软语商量不定的样子,就成了“甜蜜”的代指。这样的意象,宋词里最多。  刘禹锡善写兴亡,小到道观种桃,大到西塞山怀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多少欲言难言的凭吊,都在那恋旧的燕子身上,成为滥觞。后世诗人,都未能走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