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从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1000例,统计分析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及比例。结果 从导致剖宫产的因素看,首先,病理因素为212例,占43.9%,其次,社会因素202例,占41.8%,再次,医源因素69例,占14.3%。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医患双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剖宫产;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降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3-02
随着麻醉技术、输血条件、剖宫产技术及术后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婴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但近年来,剖宫产率出现迅猛上升趋势,越来越引起妇产专家和同行的关注。国内外文献报导:剖宫产产妇死亡率高于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阴道分娩并没有明显下降,且剖宫产胎儿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的骤变,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肺部并发症明显高于产道分娩者。产妇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娩费用均大幅度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危险性也更大。本文就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作出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旨在通过一定的努力,对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起到积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1000例。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45岁,剖宫产妇483例,剖宫产率48.3%。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分析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及变化趋势。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主要分为:①病理因素:头位难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瘢痕子宫、骨盆狭窄等;②社会因素:怕痛、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认为剖宫产小儿聪明、认为阴道分娩会导致体型及阴道改变影响生活、迷信生辰八字;③医源因素: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知情同意权的实施、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产科医师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医生责任心的淡化。
2 结果
在本组资料1000例住院分娩产妇中,剖宫产483例(48.3%),其中病理因素占212例(43.9%);社会因素202例(41.8%);医源因素69例(14.3%)。
3 讨论
结果显示,我院剖宫产率明显偏高,特别是由病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偏高,下面就各因素进行讨论。
3.1 病理因素 导致剖宫产的病理因素,大致可再细分为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
3.1.1 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的分娩率明显增加,增大了阴道分娩的风险。手术分娩则避免了阴道助产给母婴带来的损伤,使剖宫产手术范围扩大,剖宫产率随之升高。
3.1.2 母体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次要原因 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合并症以及有子宫手术史的患者等,大多医生选择剖宫产,使手术率增加。
3.2 社会因素 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3.2.1 产妇因素 当代年轻母亲们惧怕疼痛,在不存在任何危险因素,完全可以经阴道分娩的情况下不能忍受分娩的阵痛,家属也不愿焦急等待,坚决要求剖宫产,甚至误认为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更安全。部分产妇因怕自然产影响身材,侧切术后留下瘢痕,担心经阴道分娩使产道松弛,影响日后的性生活和谐而选择剖宫产。研究显示[2],分娩方式与性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不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多胎分娩除外)。
3.2.2 优生优育愿望使产妇及家属不愿让胎儿有丝毫围产期缺氧及产伤风险,甚至有人误认为剖宫产孩子更聪明。由于没有受产道挤压,頭型漂亮。更有人为选择良辰吉日而选择剖宫产术,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使新生儿肺炎、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动作协调能力差的危险性增高,易造成日后免疫力相对较差。
3.3 医源因素 在目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产妇及家属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而法律相对滞后,医生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医患由于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剖宫产率呈上升势头。
3.3.1 由于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医生带来较多的困扰,以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的实施,医生在产妇入院时需向产妇交待阴道试产的利弊,使许多产妇顾虑阴道试产失败还要行剖宫产术,于是直接选择手术,一“剖”了之。
3.3.2 由于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与对分娩的高风险性认识不足,使医患之间不相适应,产科医师的工作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使医生担心拒绝实施手术,坚持阴道分娩而发生意外,引发纠纷难以承担后果。
3.3.3 由于医生责任心的淡化,甚至有些医师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免去了医护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与麻烦。在没有进入活跃期前,过早确认试产失败,选择剖宫产术。
4 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4.1 病理因素 产科医务工作者应及时更新知识,转变诊疗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使之能够对产妇系统细致的观察,及时正确地判断有关指征[3]。同时要有服务意识,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
4.2 社会因素 目前,剖宫产术的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影响着分娩方式的选择,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第一位因素。要加强宣教,严格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科医生的专业水准。
4.3 目前产科医疗纠纷和诉讼增加,产科医务工作者从业压力加大,已成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要寻求社会、家庭和管理层对产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充分认同产科的高风险性,有助于医务人员以科学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小毛,段涛,杨慧霞.剖宫产热点问题解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剖宫产;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降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3-02
随着麻醉技术、输血条件、剖宫产技术及术后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婴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但近年来,剖宫产率出现迅猛上升趋势,越来越引起妇产专家和同行的关注。国内外文献报导:剖宫产产妇死亡率高于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阴道分娩并没有明显下降,且剖宫产胎儿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的骤变,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肺部并发症明显高于产道分娩者。产妇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娩费用均大幅度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危险性也更大。本文就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作出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旨在通过一定的努力,对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起到积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1000例。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45岁,剖宫产妇483例,剖宫产率48.3%。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分析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及变化趋势。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主要分为:①病理因素:头位难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瘢痕子宫、骨盆狭窄等;②社会因素:怕痛、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认为剖宫产小儿聪明、认为阴道分娩会导致体型及阴道改变影响生活、迷信生辰八字;③医源因素: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知情同意权的实施、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产科医师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医生责任心的淡化。
2 结果
在本组资料1000例住院分娩产妇中,剖宫产483例(48.3%),其中病理因素占212例(43.9%);社会因素202例(41.8%);医源因素69例(14.3%)。
3 讨论
结果显示,我院剖宫产率明显偏高,特别是由病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偏高,下面就各因素进行讨论。
3.1 病理因素 导致剖宫产的病理因素,大致可再细分为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
3.1.1 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的分娩率明显增加,增大了阴道分娩的风险。手术分娩则避免了阴道助产给母婴带来的损伤,使剖宫产手术范围扩大,剖宫产率随之升高。
3.1.2 母体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次要原因 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合并症以及有子宫手术史的患者等,大多医生选择剖宫产,使手术率增加。
3.2 社会因素 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3.2.1 产妇因素 当代年轻母亲们惧怕疼痛,在不存在任何危险因素,完全可以经阴道分娩的情况下不能忍受分娩的阵痛,家属也不愿焦急等待,坚决要求剖宫产,甚至误认为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更安全。部分产妇因怕自然产影响身材,侧切术后留下瘢痕,担心经阴道分娩使产道松弛,影响日后的性生活和谐而选择剖宫产。研究显示[2],分娩方式与性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不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多胎分娩除外)。
3.2.2 优生优育愿望使产妇及家属不愿让胎儿有丝毫围产期缺氧及产伤风险,甚至有人误认为剖宫产孩子更聪明。由于没有受产道挤压,頭型漂亮。更有人为选择良辰吉日而选择剖宫产术,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使新生儿肺炎、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动作协调能力差的危险性增高,易造成日后免疫力相对较差。
3.3 医源因素 在目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产妇及家属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而法律相对滞后,医生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医患由于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剖宫产率呈上升势头。
3.3.1 由于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医生带来较多的困扰,以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的实施,医生在产妇入院时需向产妇交待阴道试产的利弊,使许多产妇顾虑阴道试产失败还要行剖宫产术,于是直接选择手术,一“剖”了之。
3.3.2 由于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与对分娩的高风险性认识不足,使医患之间不相适应,产科医师的工作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使医生担心拒绝实施手术,坚持阴道分娩而发生意外,引发纠纷难以承担后果。
3.3.3 由于医生责任心的淡化,甚至有些医师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免去了医护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与麻烦。在没有进入活跃期前,过早确认试产失败,选择剖宫产术。
4 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4.1 病理因素 产科医务工作者应及时更新知识,转变诊疗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使之能够对产妇系统细致的观察,及时正确地判断有关指征[3]。同时要有服务意识,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
4.2 社会因素 目前,剖宫产术的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影响着分娩方式的选择,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第一位因素。要加强宣教,严格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科医生的专业水准。
4.3 目前产科医疗纠纷和诉讼增加,产科医务工作者从业压力加大,已成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要寻求社会、家庭和管理层对产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充分认同产科的高风险性,有助于医务人员以科学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小毛,段涛,杨慧霞.剖宫产热点问题解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