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镜花缘》中理想的社会道德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花缘》成书于十九世纪初叶,此时正是新与旧、东方与西方发生激烈碰撞的时代。一方面,封建统治日薄西山,更加腐朽;另一方面民主主义的进步思想得到传播,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李汝珍怀着寻求出路的愿望,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道德。本篇论文就是从歌颂美好的社会道德和抨击丑陋的社会道德这两个方面去探究《镜花缘》中的理想国的社会道德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PW91方法研究了Co@Aun(n=1~8)团簇的平衡结构、稳定性和磁矩.结构优化显示Co原子在低能异构体中趋于占据最高配位位置,基态Co@Aun (n=2~6)团簇为二维结构,Co@A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盐酸和水为原料,引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技术在玻璃载片上进行涂膜,并研究了DMF的加入量对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Levy M和Levy H设计了一些实验,应用展望随机占优准则(PSD)给出方案的偏好序,实验结果拒绝了累积展望理论;而Wakker认为实验的数据恰恰支持了累积展望理论.试图讨论PSD准则拒
贵州教案是一场披着政治斗争外衣的文化冲突,既包含了西方的一神信仰和中国多神信仰之间的宗教冲突,也包含了以平等观为基础的基督教和以等级制为基础的中国的政权、族权和夫权
近代以来,基督教、天主教通过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一些传教士的放肆行为及其教义与传统文化相悖,导致中国社会官、绅、民各阶层的反对,造成大量教案的发生。清政府对教案的处
21世纪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网络信息的便捷,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1931-1936年,张学良的抗日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于是否抗日的问题,由主张“和平解决”中日冲突到认为中日问题“绝没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对于何时抗日的问题,由对日“抱不抵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各语言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特点,修辞学也在不断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汇报》语料综合分析,剖析当今汉语修辞现象所呈现出的特点,从
体育教学在人们的日常成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打造高效课堂。学生生源相对较差,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使多数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