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前台的反全球化运动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进入了倒车模式”
  1994年元旦,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首日,墨西哥恰帕斯州就爆发了一次印第安农民起义,也称萨帕塔运动。这被认为是“打响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第一枪”,也是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球化的运动。
  起义一开始,印第安农民采取直接反抗的方式与政府对抗,但由于大部分人都是“杂牌军”,也没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因此水平不足,无法与国家机器抗衡,很快便败退山林。硬碰硬行不通后,他们便将战争转移到互联网上,以舆论为武器,诉说自身的凄惨处境,并如愿赢得了大众的同情和声援。萨帕塔运动最终历时10多年,几乎用尽反全球化运动的各种方式,同时与其它左翼运动产生互动,成为一个线上线下统一发展的底层抗争运动,也为今后的反全球化运动定下了基调。
  最近,反全球化趋势在发达国家中也越演越烈。因为全球化的相互作用,让国家之间、文明之间出现了斥力。拉美国家对“美国化”有强烈意见,美国底层民众对“拉丁化”“伊斯兰化”也有着强烈的不满。这一点,从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大选中的受欢迎程度上可见一斑。这位此前不被看好的商人,抓住了“反全球化”的民众心理,高举“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大旗,获得了一大批狂热选民的支持。
  回顾西方国家的反全球化运动,不难发现早在萨帕塔运动期间,反全球化运动就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1999年美国西雅图爆发“反世贸组织”运动;2000年瑞士达沃斯论坛举办期间,麦当劳被砸;不久后,时任IMF总裁康德苏的退休演讲被反自由贸易人士掷来的馅饼打断;同年底,法国尼斯欧盟首脑会议期间,5万人大游行;2001年加拿大魁北克举办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与酒瓶……这些事件构成了21世纪初的反全球化运动,表明西方国家已出现了多个支持萨帕塔运动的群体(又叫萨帕塔之友)。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反全球化运动更是从“边缘人”变成了“大多数”,逐渐走上前台。占领华尔街、占领伦敦、反对壳牌等运动,都是以公平之名,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权与保障,呼吁更多的就业机会与保护政策——在优胜劣汰的市场逻辑中,缺乏竞争力的人将迅速陷入贫困。同样,近期的英国脱欧公投实质上也是英国本土主义、保守主义和反欧盟派的胜利,这意味着欧洲或将进入“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新阶段,上世纪90年代地球村式的理想主义受到了重大挫折。
  劳动力自由化流动是全球化时代的内在逻辑,因此,在西方国家,反全球化通常体现为“反移民”。在保守主义者看来,移民的到来意味着资源、机会的减少,来自亚裔、非裔、拉丁裔优质人才的流入将大大威胁本地人的就业。以巴黎为例,不少蓝领岗位如酒店服务员、客车司机、超市售货员、建筑工人等的从业者多数是移民。此外,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担忧也是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缘由,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放松移民管制、准许难民进入时,会引起保守势力不满和反移民游行的原因。
  事实上,自2008年起,全世界流动资本额已下跌过半,高歌猛进的全球化浪潮从那时候起便开始大幅减退。此后8年,伴随着经济衰退、复苏艰难,绝望、沮丧、失败等情绪弥漫民间,底层民众发现自己成为了全球化的输家。于是,政治左翼的声音渐涨,他们举起了反全球化的大旗,将目标指向外籍移民、跨国资本和开放市场。美国专栏作家鲁尔奇·夏尔马总结道:“全球化进入了倒车模式。”当然,也有人只是相对单纯地认为,全球化给他们带来的是另一种乏味:“某一天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穿着阿迪达斯、耐克,喝着可乐,看好莱坞。”
  全球化亟需“兜底”制度
  我在一篇名为《这是一个全球都抵制麦当劳化的时代》的文中分析过当下的反全球化群体与跨国公司(国际性品牌)之间形成对立的现象。在很多民众的眼中,遍布各地的麦当劳就是全球化的化身。此前,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发明了一个词,叫做麦当劳化,指社会也在经历速食餐厅之特色的过程:效率优先、标准化、量产、顾客至上。“速食餐厅的准则,正逐渐支配着美国社会和世界其它地方越来越多的层面”。这一轮全球化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麦当劳化,联想到在各国发生的反全球化运动,从巴黎到里约,从首尔到墨西哥城,麦当劳或肯德基总是容易成为被袭击和抵制的对象。这种抵制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更有对未来的恐惧、对生存的担忧、对竞争的绝望……
  在中国,除了抵制国际品牌,反全球化运动也在以网络战和学术战等的方式进行。比如在网上一度不受待见的民粹主义、保守主义,也逐渐变得更加“巧妙”、更具隐蔽性,近期还以“卖萌”“爱国”“正能量”等形式出现。而学术战也不再遥远,很多学者、媒体人都加入了文化保守主义的阵营中,“穷人的经济学家”“穷人的代言人”在不久的未来可能主导舆论。
  在大航海时代的那一波全球化中,一些农民失去土地,一些土著人被虐杀,一些手工业者破产,一些地方的王权分崩离析。而在今日的全球化进程中,同样有人的利益遭到损害乃至被边缘化。如果说,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充分竞争,即在全球市场上展开角逐,而市场化的游戏规则是优胜劣汰,那么,在这样的角逐中,就容易造成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局面,形成马太效应。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兜底”设置,这种竞争机制必然导致失败者陷入深渊。
  因此,研究反全球化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从不同视角认识全球化。全球化当然极大地提升了当前的生活质量,但也会对一些弱势群体带来威胁。全球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会使一部分人陷入失业、贫困、落后的困境之中。近年来的全球化进程由西方国家主导,存在着许多弊端以及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尤其对处于产业链底端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尤甚。
  但也要清楚知道,反全球化并非全球化的对立面,而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其实并不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中不合理、不公正的部分。正如学者庞中英所言,“反全球化是让全球化的脚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因此,“只有广大人民对全球化的利益与风险有了切身感受,全球化才能获得真正的动力源”,全球化才会有可持续性。
  一直以来,各国参与全球化,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每个人能享受到发展的果实,如今看来,似乎事与愿违。因此,与其重拾“闭关锁国”、盲目地反对全球化,不如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让全球化显得更人性化,怎样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在全球化大潮中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帮助他们适应市场化的竞争规则,保证每个群体都能从中受益,而不是遭受掠夺。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人物的研究中,孙中山研究始终是最具特色和成果丰硕的领域之一,但依然存在发展与超越的巨大空间,尤其在其文化研究中所涵盖的政治遗产、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学术和当代价值等方面的拓展上,仍有待突破和创新。用孙中山文化浓厚的文化氛围集合文化资源增添地域文化特色,并在新起点上拓展孙中山文化的时代价值便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以地域和现代化视野提升孙中山文化价值  1866年,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关于职工的劳动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企业 劳资分配 社会保险 措施    企业关于职工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和关注。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还
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于2015年10月达成基本协议以来,以继续深化改革来应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已成为国内学界的普遍共识。诚然,TPP协议在国有企业市场地位、劳工权利保障、环境保护、外汇流通自由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众多领域设置了更高的标准,对相关领域的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与上世纪90年代通过“入世”倒逼国内改革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国已无须通过对接TPP标准来倒逼国内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仅是改革进程中的过度性税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国际惯例,适应全球化趋势,构建"简税制、宽税基、低
乌托邦一词最早出现在1516年,语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今年是《乌托邦》一书出版500周年,世界各国的乌托邦研究者、理想主义者、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纷纷发表纪念文章,有关的学术组织还准备召开周年纪念大会。托拜厄斯·琼斯是英国乌托邦研究者,他在考察英国和意大利乌托邦社区的基础上,撰写了《乌托邦梦》一书。2016年2月,他又在英国《卫报》撰写了纪念文章,追问西方乌托邦想象今何
目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社会影响力在我国不断深入发展的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下越来越高。然而相比于其他行业,无论是在自身文化内涵、底蕴的传承方面
【正】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写的《芙蓉女儿诔》里,有“弄玉吹笙”一句,用的是众所周知的秦穆公女儿弄玉的故事,但跟《列女传》和《列仙传》上说的小有不同。这两本书
英国脱欧公投,脱欧派以不大的优势获胜,这意味着欧盟历史上首次出现成员国主动退出的情况。对脱欧前景及脱欧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着。  卡梅伦一手酝酿的脱欧公投  尽管英国长期以来在欧盟内部独树一帜,不太合群,但放出脱欧公投这只“洪水猛兽”的却是首相卡梅伦。耐人寻味的是,卡梅伦长期以来以“留欧派”面目公开出现,且越临近公投,其呼吁留欧的倾向就越明显,一些媒体形容他“给人以声色俱厉、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