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化与国家在场: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模式与本质

来源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大学以通识教育为载体进行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塑造,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隐形化实践模式。历史分析表明,价值观教育始终贯穿于美国大学的发展变迁之中,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隐形化实践模式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隐形化表象之下隐匿着国家在场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切入美国大学教育的独特路径,是将价值观教育与美国国家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现实选择。
其他文献
<正>"低碳"是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主题,会上各国推出了各自的节能减排目标,中国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
董仲舒继承发展《春秋公羊传》的&#39;大一统&#39;思想,形成系统的王道论,树立了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他从人道效法天道出发,把天道论贯彻到治世之道和养生之道,援引黄老道家
三纲八目  《大学》分“经”、“传”两部分:“经”指的足道、根本、原则和规律;“传”则用以诠释“经”的。大学的经文名为“大学之道”,对其内容有“三纲八日”之分。“纲”是大纲、纲领,指主要的部分;“目”足细目,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纲目即大纲和细目,俗有“纲举目张”一说。《大学》“三纲”指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