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欺凌事件要重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必须协调统一,一起行动,坚决打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安全、最阳光的学堂享受读书的乐趣。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教育在预防校园欺凌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欺凌;现状;教育反思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在学校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校园欺凌问题,电视或者网络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事件性质恶劣,对学校、学生、家庭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导致校园欺凌问题频出的原因有哪些,从而积极采取对策对其进行有效防范。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分析
通过大量的文献参阅以及调查报告发现,校园欺凌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造成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多为“琐事纠纷”和“情感纠纷”,欺凌者素质较低,性格易冲动,而被欺凌者往往性格软弱;其次,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厕所、操场、无人教室等一些较隐蔽的地方;再次,在高职学段,校园欺凌事件中一对一的比重较大。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通过上述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分析,明确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特点和规律。那么校园欺凌究竟会有怎样的危害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认识。
一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性格存在巨大反差的学生身上,受害者往往性格内向,软弱,敏感,敢怒不敢言,长期受到欺凌者的威胁,身心难免会受到伤害。就高职学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受到欺凌,不仅会影响课业学习,而且会造成长期性甚至永久性、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或者心理扭曲,对其以后的生活、工作十分不利,他们的家庭也会因此增加负担。
二是打乱学校教学秩序,破坏校园的和谐。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环境,校园欺凌问题的出现,会扰乱原本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节奏,使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是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声誉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也是学生择校的重要标准之一。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毫无疑问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学校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率,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四是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校园欺凌多发生青少年阶段,青少年的思想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其思想观念很难走到正轨上来,在将来踏入社会之后,很可能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校园欺凌问题的教育反思
校园欺凌危害性大,却为何屡禁不止?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疑问和反思,导致校园欺凌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如何才能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造成影响,父母的综合素质高,孩子也会很文明,反之亦然。而校园欺凌是一种极其不文明、没有素质的行为,欺凌者往往综合素质较低,这与其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2.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很多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到提升教学效果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针对校园欺凌采取放任的态度,从而助长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法律的缺位。我国虽有出台针对学生安全的相关法律,但还很不完善,很多法律条款不够具体,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比如什么程度算是校园欺凌,这就让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1.完善立法。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法规,但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行为的主导者由于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肆意伤害别人,导致校园欺凌这一问题难以根治。笔者认为,对于造成严重伤亡结果、情节恶劣的行为,即使未满十四周岁,也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在量刑时予以适当的从轻减轻处罚。这样既能发挥刑法的规制机能,又能充分考虑到犯罪人的自身特殊情况。
2.加大普法力度。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要负法律责任。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是造成校园惨案的一大主要原因。鉴于此,学校要加大普法力度,定时开展一些普法讲座,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参观。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遇到事情运用合理的方式解决,不能靠欺凌的方式解决。同样的,对于学生家长也应当进行法律宣传。
3.加大对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力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对网络等媒体的监管还需要加强,一些不良的信息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观念的形成,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应该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4.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因此,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问题是影响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解决不能单凭学校一方,而是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首先,国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校园欺凌问题摆在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出台相关整治校园不良风气的政策和意见,净化校园环境;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再次,网络、电视等媒体应该注重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后,家庭教育也很关键,要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校园欺凌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向敏.中美校园欺凌防治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
[2]翁光明.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J].基础教育研究,2016(13):8-11 .
【关键词】校园欺凌;现状;教育反思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在学校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校园欺凌问题,电视或者网络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事件性质恶劣,对学校、学生、家庭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导致校园欺凌问题频出的原因有哪些,从而积极采取对策对其进行有效防范。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分析
通过大量的文献参阅以及调查报告发现,校园欺凌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造成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多为“琐事纠纷”和“情感纠纷”,欺凌者素质较低,性格易冲动,而被欺凌者往往性格软弱;其次,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厕所、操场、无人教室等一些较隐蔽的地方;再次,在高职学段,校园欺凌事件中一对一的比重较大。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通过上述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分析,明确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特点和规律。那么校园欺凌究竟会有怎样的危害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认识。
一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性格存在巨大反差的学生身上,受害者往往性格内向,软弱,敏感,敢怒不敢言,长期受到欺凌者的威胁,身心难免会受到伤害。就高职学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受到欺凌,不仅会影响课业学习,而且会造成长期性甚至永久性、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或者心理扭曲,对其以后的生活、工作十分不利,他们的家庭也会因此增加负担。
二是打乱学校教学秩序,破坏校园的和谐。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环境,校园欺凌问题的出现,会扰乱原本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节奏,使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是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声誉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也是学生择校的重要标准之一。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毫无疑问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学校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率,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四是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校园欺凌多发生青少年阶段,青少年的思想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其思想观念很难走到正轨上来,在将来踏入社会之后,很可能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校园欺凌问题的教育反思
校园欺凌危害性大,却为何屡禁不止?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疑问和反思,导致校园欺凌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如何才能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造成影响,父母的综合素质高,孩子也会很文明,反之亦然。而校园欺凌是一种极其不文明、没有素质的行为,欺凌者往往综合素质较低,这与其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2.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很多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到提升教学效果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针对校园欺凌采取放任的态度,从而助长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法律的缺位。我国虽有出台针对学生安全的相关法律,但还很不完善,很多法律条款不够具体,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比如什么程度算是校园欺凌,这就让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1.完善立法。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法规,但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行为的主导者由于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肆意伤害别人,导致校园欺凌这一问题难以根治。笔者认为,对于造成严重伤亡结果、情节恶劣的行为,即使未满十四周岁,也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在量刑时予以适当的从轻减轻处罚。这样既能发挥刑法的规制机能,又能充分考虑到犯罪人的自身特殊情况。
2.加大普法力度。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要负法律责任。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是造成校园惨案的一大主要原因。鉴于此,学校要加大普法力度,定时开展一些普法讲座,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参观。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遇到事情运用合理的方式解决,不能靠欺凌的方式解决。同样的,对于学生家长也应当进行法律宣传。
3.加大对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力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对网络等媒体的监管还需要加强,一些不良的信息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观念的形成,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应该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4.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因此,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问题是影响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解决不能单凭学校一方,而是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首先,国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校园欺凌问题摆在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出台相关整治校园不良风气的政策和意见,净化校园环境;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再次,网络、电视等媒体应该注重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后,家庭教育也很关键,要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校园欺凌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向敏.中美校园欺凌防治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
[2]翁光明.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J].基础教育研究,2016(13):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