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运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运,也就是内地和香港人口中的地铁,如今已是台北人离不开的交通工具
  
  台北捷运共有5条路线和3条支线在营运,每个捷运站都有接驳巴士路线,只要出门时随身携带一张“悠游卡”(相当于香港的“八达通”),就可以在市内通行无阻。
  台北捷运不过12年的通车历史。今年3月,台湾的第二大城市高雄也开通了捷运,但这半年来高雄捷运的营运状况却不太理想,乘客数量有限,民众搭乘的方便性也跟台北捷运差很多,财务黑洞显而易见。
  尽管如此,台湾第三大城的台中市近日也吵着要兴建捷运,地方上强烈要求马英九兑现其竞选支票的承诺,施工方式则决定采用台北捷运模式,预计2015年完工通车。
  在人口密集的都会区发展大众运输系统,有现实上的需要,但却不一定要盖捷运,费用较低的轻轨火车、电车或将现有的铁路捷运化,都可以发挥同样的功能。甚至加强公交车和客运系统也能达到大众运输功效,欧洲各国就是最好的例证。根据各国经验,一个地方的捷运系统至少须有30%的大众运输旅次,才足以支撑其营运所需,而目前台中市都会区的大众运输旅次还不到10%,实在不急于赶时髦,满足争面子心态。
  回顾台湾第一个都会区捷运系统的台北捷运(全称为“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其实早在40年前已开始规划,跟香港方面的地铁(MTR)同时在1967年由政府做出在都会区兴建大众捷运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但因所需经费庞大,当时台湾的经济也尚未起飞,故并不十分迫切将计划付诸实行。而港英政府财源充足,又有“67暴动”之后的照顾民生政策需求,因此剑及履及,持续推动地铁的建设计划,5年后兴建早期系统,经过近4年的建筑工程,第一条地铁的北段于1979年9月30日完工,10月1日正式通车。而这个时候,台北的捷运规划还在纸上谈兵,迟至1987年,“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才成立,准备进行捷运兴建工作。
  根据规划,台北捷运的路网共有6条路线,纵横交错覆盖了整个台北市和连接台北县的“大台北区”。其中5条路线都是类似地铁的高运量捷运系统,只有最先运营的木栅线采用中运量捷运系统,类似当时新加坡正使用的系统,全线都在地面上的高架桥走,而且每班列车只有短短的4节车厢,很多人初次看到它行驶时不由会产生一种“大型玩具”的感觉。
  1988年12月,台北捷运的初期路网除了后来追加的内湖线外,以6条路线“六线齐发”的姿态同时动工,台北仿佛大部分的主要道路都被掘得千疮百孔,全市大概有10年之久陷入了“交通黑暗期”,市民一出门就有痛不欲生之感,“塞车”成了每天上演的例牌节目。四车道的街变成了两车道,大小车辆被迫在大铁板铺盖成的临时路面上争道而行;马路边则被捷运工地的围篱把道路围了一大块,行人过马路都得绕大圈。
  另一方面,台北捷运兴建期间传出许多负面消息,其中木栅线是最饱受争议的路线。除土建工程明显瑕疵外,试车时更是问题不断,1993年试车时还发生了两次的“火烧车事件”。此外,捷运局内部也是弊端不断,经费不断透支,完工时估计总共投入4400多亿元新台币,是原先预算的两倍,成为当时新闻界批判的焦点,也把台北市民原先对捷运的高度期待几乎都烧光了,有人甚至喊出干脆将还没通车的木栅线拆掉。
  不断延后通车日期的木栅线终于在1996年3月28日正式开通,成为台北捷运首条通车路线。后来台北捷运公司将3月28日定为台北捷运的周年纪念日。当时的台北市长是陈水扁,他曾在1994年竞选市长时激情地主张拆除木栅线,上任后却反过来把台北捷运当作其政绩,不但风风光光主持了木栅线的通车典礼,并以“一年通一条”形容当时各捷运路线的陆续开通,列为他竞选市长连任的主要诉求。
  第3条捷运路线南港线于1999年12月通车,与另两条路线共同构成状似“”字的双十路网后,台北捷运的便捷终于显现,台北车站与忠孝复兴站也因此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两个转乘点。大量人流带动了商机,无论是地下街或地上的店铺都升值不少。
  正当台北捷运的营运欣欣向荣之际,2001年9月17日的纳莉台风,竟使多个捷运车站和沿线隧道发生有史以来第一次淹水事件,整个捷运系统被迫停摆。除了木栅线于隔日即完全恢复营运外,其他高运量路线受损严重,3个月后才全部恢复正常营运。
  为预防“捷运河”再次出现,捷运公司作了不少防洪设施改善工程,至今未再遭劫。
  到了2005年,国际组织CoMET(Community of Metro)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土木系轨道科技策略中心给台北捷运公司发函认证,肯定台北捷运的可靠度,无论是在CoMET或NOVA两个捷运国际组织都位居榜首,胜过排名第二的香港九广铁路和第三的日本东京地铁,以及其他23个大城市。
  除了硬实力上的优异表现,台北捷运在软实力方面也颇有可称道之处,例如它在每个车站都设有洗手间,而且每个洗手间的清洁维护都维持在优等水平。
  此外,各车站的设计和布置也颇具优雅的人文气息,加上捷运公司不时提供多种语文版本的捷运地图和信息小册任人取阅,都是“台北市有人味”的具体呈现。
其他文献
“美国之音”不批评其主办机构及其首领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它同时又竭力摆出以公正报道为己任的一般媒体的架势,也就难以逃脱虚伪的嫌疑  上世纪80年代学英语的人大多离不开一部短波收音机,因为通过短波可以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广播,练习听力。到美国后,熟悉的电台、电视、书籍、报刊一下子全没有了,所以在所谓的自由世界里反倒觉得消息突然闭塞起来,于是就想收听“美国之音”。可是,当地的中波、长波都没有“美国之音
2005年7月7日,伦敦申奥成功刚过20小时,就发生了一场超过50人死亡700人受伤的地铁连环爆炸案。两周后,伦敦地铁再次遭遇恐怖袭击。  7日上午第二个爆炸地点,是在国王十字车站和罗素广场间的地铁上,救援人员在20分钟后赶到,最先来的不是军警,而是地铁工程人员,他们带着乘客进入一条地道,平安回到车站。  当时的乘客们则一直在想办法自救。在受袭地铁里,人们井然有序,走得慢的在右边,走得快的在左边。
六方团长会出现鲜有的轻松气氛,但朝核问题前方是一条“谁都没有走过的路”,乐观的基调难免混杂着怀疑的情绪      朝鲜关闭了宁边核设施之后,“2·13共同文件”终于得以推进到核心阶段。7月18日,六方在北京召开团长会,3天后发布了体现会议成果的新闻公报。各方重申认真履行《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诺,朝鲜也重申将全面申报核计划和现有核设施去功能化,韩国将向朝方提供相当于95万吨重油的援助。  朝鲜迈出“
想想真是命运弄人,100年前,同是海边不起眼的小渔港,100年后,一个成了繁华都市,一个却还是海边落寞的小城。这是两个咫尺相连的地方,一个叫大连,一个叫旅顺。  旅顺现在是大连的一个区,依偎在大连狭长版图的最东边。但是,它和大连又是那么格格不入,仿佛下决心要把萧瑟进行到底,不管对岸的大连如何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它都静静地保持自己的铁血本色。  铁血旅顺。  明洪武四年,大将马云为收复辽东半岛,从山
尽管中央政府连年在教育方面送出“大礼包”,但10余年前确立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 4%的目标,却一直忽近忽远    2007年“两会”,与教育相关的内容异常受关注。  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送出了两个“教育大礼包”:2007年助学金、奖学金方面支出要从2006年的18亿增加到95亿,2008年要增加到200亿;逐渐恢复师范生免费制度,今年先从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开始。
由于不认错,很多事情就讲不清楚,国民就难以汲取教训,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就会重犯    毛泽东过去讲过要“反对党八股”,列其罪状,从“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直到“流毒全党”“祸国殃民”。今天,谈对“医改意见”的意见,引出这些话,似乎言重了。但事关民生,关系我们从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到行动是否应转变,话讲重一些,要得罪一些人,也是无
加入里约集团对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什么  在被美国封锁46年之后,古巴重新回到拉美兄弟国家之间。面对美国,拉美国家期待着成为美洲的主角而不再是看客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说,这是古巴“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 12月16日,轮值主席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宣布,古巴正式加入里约集团。这是该集团第21个正式成员国。  自1962年起,古巴就被美国主导的美洲国家组织排除在外了。  里约
这是在1997年刑法修正以来的第七次修订,“剑指腐败”成为此次修法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刑法的历史是其从来就没有终结的改革的历史。2008年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第一轮审议。虽然第一轮审议中并未对刑法修正案的通过与否进行表决,但《草案》中关于贪污受贿犯罪、经济犯罪、侵害公民权利犯罪等几处修改,已然成为公众
“大家庭”系列对我而言,不过是我的一个阶段而已。对当下市场,我也看到它的危险性、危害性,我能把握的,就是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    今年3月,《胡润百富》杂志发布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艺术榜,根据去年拍卖行的数据,中国在世的最能卖钱的艺术家中,吴冠中位居榜首,张晓刚位居前十。  按画家作品的总成交额来看,赵无极、张晓刚、岳敏君、吴冠中分列前四,成交额都超过了亿元大关。  从“85新潮”参加西南艺术群体时对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从一个外部视角,折射了中国各方对于艾滋病问题的态度变化    颍州是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区。  车行不远,在一块块平坦的麦田中间,大大小小馒头般的土堆时隐时现——在平原上,坟地总是极为显眼的。  一路上,张颖一直在说话,所有的话题都和艾滋孤儿有关。当出租车绕过泥泞的乡间小道在一间砖瓦房前停下来,“张妈妈、张妈妈”的叫声突然出现时,她的话顿时少了起来,脸上露出了舒坦与放松。两个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