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
教育方法。一般来说,爸爸教育方法简单,急躁粗暴,缺乏细心耐心。造成这种现象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在家庭教育知识的汲取上,妈妈比爸爸更为积极主动。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书店购买家庭教育书籍和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上,妈妈要比爸爸更为积极主动。除了获取教育知识的差异外,女性还更善于和同伴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与方法。男性性格特有的豪放和粗犷,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细致耐心,易陷入急躁甚至粗暴。
亲子关系。中国有句俗语,“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生的,父亲和孩子的关系是后天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母子之间更容易形成,融洽的父子关系的建立相对困难这一现实情况。一般来说,孩子的知心话向妈妈倾诉的更多。另外,由于男性的性格中缺乏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易忽视具有教育价值的细微信息,为亲子沟通造成障碍。
相处时问。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不够,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过少,尤其是和孩子休闲娱乐时间偏少。一般来说,爸爸和妈妈居家的时间有所差异,总体上爸爸的外出活动多于妈妈,除了正常工作以外,下班后、双休日和节假日爸爸的休闲活动以外出为多。就是赋闲在家,看电视、上网时间也多于妈妈,这就使得爸爸失去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时间和机会。在教育孩子的时间成本上,妈妈总体大于爸爸。
爸爸“淡出”,孩子易陷入“准单亲家庭”
典型的爸爸“淡出”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模糊,教育意识淡漠。忽视、漠视、轻视孩子的教育,存在责任外推的现象。
不少爸爸认为教育子女是妈妈的事情,好爸爸的标准是养家立业,好妈妈的标准是相夫教子……还有男性更多抱有自然生长、无为而教的信条,忽视和轻视孩子的教育。爸爸不能很好履行亲职教育,为孩子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
不利于孩子性别角色的社会扮演。心理学家早就研究指出,父母亲均在孩子性别角色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扮演中起着独到作用,缺一不可。爸爸的淡出会使男孩子缺乏阳刚勇猛之气,女孩子也容易更加女性化。不利于孩子日后很好地融入社会。
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缺乏父教的家庭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如果爸爸淡出家庭教育,孩子实质上处于“准单亲家庭”的境地。父爱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缺乏父爱,孩子的精神世界会变得惨淡。不少研究指出,父亲履行亲职教育可以使孩子更有阳刚之气,更有自信,也富有创造的激情,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更低。爸爸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无疑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
缺乏父爱的孩子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一些关于父爱缺失的研究成果显示: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性越大,男孩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生长在缺乏父爱的家庭,男孩患综合征的危险是女孩的1-3倍。那些在双亲均在但父爱缺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美国婚姻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所做的统计还显示:小时候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孩子与那些享受到充分父爱的孩子比较,他们中学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概率则高出三倍。

妈妈:学会在“规矩”之下适当放手
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舞台,作为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日后成才的重要保证。平时,家长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大包大揽,在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同时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亲身体验和领悟一些生活道理,学会自立、自强,以便为日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要给孩子的心灵提供充足的营养——即: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
肯定每一位家长都想成为教育孩子的高手,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话,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但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心灵的肯定和接纳作为基础,您对他的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自由要把哪些自由还给孩子呢?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安排时间的自由、零花钱的自由、读书的自由、兴趣的自由。自由能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孩子焕发出巨大的想象力,产生发散性思维,把他巨大的潛能发挥出来。作为父母,不要活生生地把孩子享受这段生活的权利剥夺,那样对他的一生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情感第一方面,就是培养孩子感动的能力,让他做一个感情丰富、知恩图报的人。第二方;就是要培养孩子善良的能力,让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
宽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孩子如此,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多些宽容,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梦想世界上的一切成功,都是从梦想开始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在无数梦想当中去实现他的理想,就像美国的莱特兄弟,若不是父亲赋予他们关于翅膀的梦想,他们绝不会发明飞机。一要培养孩子健康有序的生活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一些必要的规矩,从孩子的“鸡毛蒜皮”入手,从事情的苗头处入手,不能等问题成型后再解决。若孩子能很好地履行“规矩”,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得到了称赞,下次定会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孩子的智力,而取决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家长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家庭内部教育方法要求一致。同时家长要以身示范,要求孩子爱读书,家长无论怎样忙,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成为一个有终身读书学习习惯的人。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而母亲正确的“成才观”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人生海洋中的“导航仪”,始终指引着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