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线穿越五指山探访深山里的奇风异俗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人对海南的唯一印象就是海,但走过海南中线才知道,海南还有众多关于山的传奇:传说中压了孙悟空500年的五指山,深山黎村里绣面纹身的黎族老妪,还有神秘的蛇图腾,盛大的“闹军坡”……那罕见的奇风异俗,都能在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南中线上体验到……
  海南中线,指的是从三亚向北,穿越五指山、琼中、屯昌等地到达海口的旅游线路。这一区域的地理特征主要是多山,因而成为喜欢探险登山的背包族的最爱,著名山脉包括海南第一高山五指山,以及黎族的始祖山黎母山——中线区域是黎族人的世代聚居区,这里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黎族风情。
  2014年初,我们一行3人,骑着三辆租来的山地车踏上海南中线的探访之路。我们的目的地众多:热带雨林、蝴蝶王国、枫林鹿场……同时,还要寻访中国最后的黎族纹面女……从三亚出发后,首先迎接我们的是拥有众多头衔的五指山——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热带植被种类最多、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地区,其中,亚高山矮林也是世界独有的……
  三亚→五指山:
  五指山及周边区域的热带雨林是蝴蝶的栖息地,这里生存有600多种蝴蝶,占全国蝶类的50%,其中70%为观赏性蝴蝶,其中凤蝶、蛱蝶、粉蝶等还是稀有珍贵品种,“太遗憾了,雨天蝴蝶都潜伏着没出来……”
  纵观海南全岛,生活在海南城市里的人们或许去过欧美,但却少有人来到这里——除非有亲戚。我所接触的海南本地人多认为,中部地区交通特别不方便,而且跟黎族人语言不通,“那里整个就一荒蛮之地”。
  从三亚出发一路向北,到达的第一站就是著名的五指山市。五指山位于市郊的水满乡,全国虽有好几座长得像五根手指头的“五指山”,不过最有名的应该还是海南的这座,比如那位叫汤显祖的文学大家,就曾在泛舟游海南时,对五指山美景赞不绝口,在山下茅庐喝了一碗海南土酒后,挥毫了一篇诗作《五指山》,向这座大山致敬。
  沿着224国道北上,穿过呀诺达热带雨林,很快就进入了五指山地界——在许多人眼中海南岛是没有冬天的,但这五指山却似乎永远在下雨,所以当地人说,只要发现太阳不见了,毛毛雨开始不断,就代表走进五指山山区了。随后,我们把车放在一户农家院子里,出发去拜访第二指——它是五指山的最高峰,海拔1867米(据说曾经的最高峰是第三指,但被雷劈断了一截,失去了地位)。
  3个人顺着山坡一个劲往上爬。五指山森林密布,热带植物疯长,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茂密的森林资源, 赢得了“天堂别墅”和“翡翠城”的美誉。不过,我们却不敢过多停留,心中谨记出发时老板的嘱咐:“必须在天黑前回来,晚上的山里又冷又危险。”
  下午3点后,我们可谓是一路小跑在山间——相比沉浸在雾霾中的北方城市,明显可以感觉到山中空气含氧量高出许多,行走其中就像戴着纯氧制造机,非常舒服。站在第二指的峰顶,只见群山安静地享受着云雾的拥抱,白色和绿色晕染得相得益彰,如童话世界一般。朋友对我说,那如来佛祖真是打心眼里疼爱孙猴子啊,让他在这么秀美宜人又有灵气的地方生活了500年。
  五指山的天空比沿海地区黑得快得多,我们下山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大家靠着微弱的头灯光摸索下山,因为怕虫、怕蛇、怕低飞哀号的乌鸦,还有那传说中的抢劫者,大家累了仅仅休息两三分钟,然后继续奔跑。直到看见山门口小卖部的灯光,心里那块大石才算落地,我跟同行的另一位姑娘已经累得不行,不顾形象瘫坐在地上,头发被雾气打湿,乱糟糟的,好不狼狈。
  旅店的老板娘是一个黎族婆婆,她好心地给我们打来热水洗脚——在中线的许多黎族村寨是没有热水器的,一是雨林气候用不着,二是条件不够买不到。婆婆听完我们的行程后遗憾地说,我们去登山的时间没对,与潜伏中的蝴蝶王国错过了——五指山及周边区域的热带雨林是蝴蝶的栖息地、这里生存有600多种蝴蝶,占全国蝶类的50%,其中70%为观赏性蝴蝶,其中凤蝶、蛱蝶、粉蝶等还是稀有珍贵品种,“太遗憾了,雨天蝴蝶都没出来……”
  五指山→琼中→黎母山
  黎族少女多是被文婆用树枝削成的针尖,强制在身上文刺出各种图案,尤以蛇图腾的纹路居多。由于没有注射麻药,这个过程可谓疼痛锥心,据说那些全身大面积纹身的女孩,都是被绑在树上完成的。
  由于前一天太累,我们睡到第二天早上10点才从五指山出发去琼中,目标是探寻那座神奇的黎母山。
  黎母山是海南岛绵延最长的一组山脉,自古以来被视作黎族圣地,黎人的始祖山——传说当年七仙女来此游玩,迷恋这大美胜景,化为金南蛇生下一位少女——她便是黎族人的祖先黎母。也正因为有了这个传说,黎母山中至今随处可见蛇图腾,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黎母山中各村寨还会举行盛大的祭拜黎母活动,如果那时看到蛇,便认为是祖先显灵。
  黎母山山势险峻,林海茫茫,在跨过几条瀑布之后,我们开始进入黎族村寨,去触摸这座山的灵魂。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原住民,聚居在黎母山中的黎族人占了全国最大的比例。他们精于乐器与纺织,著名的“崖州被”和“双面绣”都是出自他们之手,以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闻名世界。
  有点遗憾,我们错过了黎族的“三月三节”,据说那是黎族的狂欢节。节日那天,海南所有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带着粽子和糕点,从四面八方来到黎母山。白天小伙子们或下河捕鱼,或背枪荷箭到深山密林去狩猎,姑娘们煮饭烤鱼,一起祭拜祖先。当夜晚来临,大家便在山坡上、河岸边烧起熊熊篝火,姑娘们身着艳丽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镯头,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跳起古老独特的竹竿舞、银铃双刀舞、槟榔舞……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
  我们此行还有一个目的,是寻访黎村中最后的绣面纹身女。黎族人称绣面纹身为“开面”。他们认为这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便不相认。在海南的黎族五大族群(即赛黎、润黎、美孚黎、杞黎、哈黎)中,只有赛黎没有发现妇女绣面纹身的现象,其他四个族群则都有记录。   一位纹面的阿婆告诉我们,对于未经世事的黎族少女而言,这项仪式是可怕的——她们多是被父母请来的文婆,用树枝削成的针尖强行在身上刺出各种图案,尤以蛇图腾的纹路居多。女孩基本都没有注射麻药,活生生被刺着肉体,疼痛锥心,尤其那些全身性纹身,甚至都是将女孩绑在树上完成的。不同的黎族族群,不仅方言有差异,纹面的图式也不相同。在外人看来分别不大的绣面纹身,族群人看来却是区别很多——他们甚至能通过纹面,一眼分别出这个女性是哪个族群、哪个村落的人……
  琼中→枫木鹿场→屯昌
  颇具血腥意味的“穿铁丝”表演在军坡节中上演。据说表演者从小都是吃素的,用铁丝横穿嘴角不会疼也不会流血,他们更是相信,在这盛大而虔诚的节日里表演,神灵一定会带给他们好运。
  告别了黎族村寨与和蔼的黎族老奶奶,我们继续上路,接下来迎接我们的是以“闹军坡”闻名于世的屯昌县。
  从琼中出发,沿着224国道进入屯昌县境后,首先要经过枫木镇,海南著名的枫木鹿场就位于此地——它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鹿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水鹿养殖基地,有50多年历史。
  近千头水鹿、麋鹿、梅花鹿在此和谐相处。值得一提的是,鹿场建场时一头鹿都没有,当地人提到当年那场庞大的捕鹿战时总会侃侃而谈。现年70岁的老黄,便是当年那场围猎中的领头人之一,他指着一群小鹿说,这都是他当年捕获的一头母鹿的后代——“捕鹿宜先在草木干枯,障碍物稀少的地方进行勘察鹿源,按照不同季节的活动瞬律性,选择地势敲置窖点(即陷阱),通过蹄印可以辨别鹿的公母,依据鹿的嘶鸣声可以判断它年龄的大小,声音低且粗重的是公鹿,声音嫩翩而尖锐的是幼鹿……”
  离开牧场继续北上,半个小时便可到达屯昌县城。紧赶慢赶总算是没有错过那场民俗盛宴——军坡节。
  海南地区很多地方都“闹军坡”,而其中以屯昌的军坡节最为盛大——军坡节起源于唐代,是为了纪念南北朝时期的岭南女英雄冼夫人而衍生来的,传统延续已有1300多年。每个地区将传说中冼夫人出征到当地的日子定为军坡节,所以从每年的正月到五月,全岛各地都会有庆祝活动举行。
  军坡节时,人们首先会邀请亲朋好友在家中团聚,然后杀鸡宰猪弄一大桌祭品,抬到军坡场去祭拜神灵——屯昌县城和各个村子都设置有军坡场,老县城的军坡场像祠堂一样,里面还供奉着冼夫人神像。届时,几乎全县人都聚集在这里,虔心朝拜。
  朝拜结束后便是游行表演。表演人员都盛装打扮,抬着神像,坐在精心装饰的“神车”里巡游——那颇具血腥意味的“穿铁丝”表演,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上演。据说表演者从小都是吃素,用铁丝横穿嘴角不会疼也不会流血,他们更是相信,在这盛大而虔诚的节日里表演,神灵一定会带给他们好运。
  当地朋友说,到了屯昌不能不吃黑猪肉。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坐进了一家极具海南特色的饭馆。这里的黑猪肉采用的是腌烤方式,制作过程很简单:一块新鲜的猪肉,首先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盐均匀地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腌制好的黑猪肉,需用火烤熟食用——海南中部木材丰富,熏烤腊肉的燃料以硬木为佳,如茶树等。熏烤时把腌制好的肉挂在火塘之上,还不断将松果、茶壳、桔皮等放入火塘,这样熏烤出来的腊肉,就会带着茶果的香味,搭配上海南特产的黄辣椒,鲜辣可口,让人胃口大开……
其他文献
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  石家庄原名石门,最初只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落。随着多条铁路主干线在这里交汇,它逐渐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火车拉来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也拉来了五湖四海的外乡人。现今的石家庄满街都是外地人,就像烹饪了一锅全国大杂烩。  尽管靠近首都,但石家庄人却有着许多大城市人没有的淳朴与实在,他们总爱把自己称作“庄里人”,这个称呼带着一股子泥土味儿,似乎不太符合这个河北省会城市的形象;
在地势起伏的川西,在风景如画的318国道巴塘路段上的姊妹湖后面,矗立着两座巍峨的雪山——夏塞峰和5640峰。尽管两峰的攀登难度属于中等,适合具有一定经验的攀登者,但名声却并不响亮,攀登者极少。初夏5月,一支3人登山队经过充分准备,一路青春作伴,克服重重困难,在3天之内连续成功登顶两峰 ……  穿越过川藏公路的人们一定会记得,在理塘通往巴塘的318国道上,海子山姊妹湖后面矗立着一座美丽的雪山:夏塞峰
【摘要】自然拼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自然拼读,帮助小学生攻克语音关,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语言技能,为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魅力课堂;自然拼读  【作者简介】范莹洁,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英语课堂是学生积累英语知识、习得语言技能、锻炼综合能力的主阵地,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
【摘要】跨文化意识是新时期背景与全球一体化发展下必须具备的意识,通过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树立大学生国际化思维。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翻译不单单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更是了解国家文化背景的有效途径。鉴于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长期生活在国内,易受母语影响的现状,只有在教学时加以改善,才能有效提升跨文化意识。本文笔者就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提升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
在历史上,人类的生存方式由最早的游牧式到穴居,再过渡到建造房屋定居,随后,有人开始将零散的房屋毗邻起来,当越来越多的房屋被聚集在一起时,城市就出现了。伴随着人类文明扩张的足迹,一个个大型城市拔地而起,可是随着种种问题的产生,人类又无奈地放弃某些家园,让它们在无尽的时间长河里,慢慢地随着沧海桑田沉没、风化……  亿万年的无尽岁月,固然久远到可以消磨一切,但是百余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沙漠完全吞噬一座城
【摘要】英语是中学教学中的核心科目,但英语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既要理解语法,也要记忆单词,在很多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的内容。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中学英语教师就需要立足新课改的标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方式,积极探寻适合时代发展特点英语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兴趣,解决好两极分化问题,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英语素质而奠定坚实的基
【摘要】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在倡导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英语阅读所占比重逐渐加大,阅读能力与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这要求教学做到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研究英語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翁秀珍,浦城二中。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语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国内外热门的教育话题,指學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提出六项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思辨能力。本文展示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法,最后就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尹亚东,女,天津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神奇的宝树叫做摇钱树:它上面“长满”了各种金银元宝,只要摇一摇,就会掉下来。为了能获好运,不少地方在过年时都有做“摇钱树”的习俗,用以预示来年红红火火、财运滚滚。  不过,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摇钱树确实存在。1990年,在绵阳市郊的何家山,人们在一座汉代古墓里就出土了一棵摇钱树:这棵树由青铜铸造,树冠分为七层,最顶端是凤鸟,下面各层是各种瑞兽的造型,以及成串的钱币造型,树
【摘要】100多年来,翻译界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这三大翻译标准的内涵和来源进行了多种阐释和猜测。一些学者认为严复的翻译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18世纪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泰特勒提出的翻译三原则。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揭示中西翻译理论研究发展不断交流、互通、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信、达、雅; 翻译三原则  【作者简介】汪晶(1981.04-),女,四川都江堰人,四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