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周期性拉伸应力对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分泌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周期性拉伸应力(CTS)对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糖胺多糖(GAG)分泌的影响。

方法

选取2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9只,按照每天加载时间不同分为4 h/d、6 h/d和8 h/d组,每组3只,无菌条件下刮取双膝关节软骨,消化分离后将其接种在BioFlex 6孔培养板上,采用Flexercell-4000基底加载系统(正弦波、6%、0.5 Hz)分别加载1、2、3、4、5 d,在各个时间点分别留取上清液,Alcian blue染色沉淀法测定上清液糖胺多糖含量。

结果

力学加载天数不同,其上清液GAG表达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同时,随着日加载时间的延长,1、2、3 d时GAG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加载4 d、5 d时,以6 h/d组GAG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另外,上清液GAG含量的时间因素和处理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0)。通过t检验发现,比起8 h/d组加载1 d[(10.81±0.97) g/ml],4 h/d组加载2 d[(12.36±1.15) g/ml]GAG表达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比起6 h/d组加载2 d[(16.35±1.64) g/ml],4 h/d组加载3 d[(16.37±1.58) g/ml]GAG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比起8 h/d组加载2 d[(18.83±1.76) g/ml],4 h/d组加载4 d[(22.92±2.10) g/ml]GAG表达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比起8 h/d组加载3 d[(26.63±2.19) g/ml],6 h/d组加载4 d[(33.37±3.68) g/ml]GAG表达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

周期性拉伸应变对体外软骨细胞代谢及凋亡的影响具有拉伸时间依赖性,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软骨细胞外基质GAG表达量逐步增加,总加载时间在24 h时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量开始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原钙黏蛋白10基因(PCDH10)基因启动子区域5’-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基序(CpG)岛甲基化在原发性胃癌无创性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MSP)检测202例胃癌、52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68例慢性胃炎组织和血清及120例健康人血清中PCDH10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等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
目的观察人胶质瘤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220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留取因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正常脑组织标本43例作为对照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87,据转染物不同分为:miR-220模拟组、miR-220未处理组、miR-220抑制组。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胶质瘤和对照组miR-220的表
甲状腺癌是人体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在生成、发展、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与肿瘤细胞周围免疫微环境产生密切的联系,两者共同作用促使机体免疫功能耐受,进而逃避免疫监视。甲状腺癌临床上又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本文就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肿瘤细胞周围免疫微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同促使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建立靶向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1a(GHSR1a)基因短发夹干扰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至人直肠癌细胞株SW480,观察沉默GHSR1a基因对体外SW480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GHSR1a在人直肠癌Caco-2和SW480细胞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中的表达;构建特异性靶向GHSR1a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和阴性对照序列慢病毒载体
目的观察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对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TSLC1全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TSLC1并瞬时转染至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把含pIRES2-EGFP-TSLC1的大肠癌细胞株定义为实验组,含有pIRES2-EGFP的大肠癌细胞株定义为对照组,空白大肠癌细胞株定义为
目的探讨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参与结直肠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肿瘤与癌旁肠黏膜组织中KLF12及E-钙黏素(E-cadherin)、N-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合成KLF12-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结肠癌细胞株HT29;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大脑皮质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方法76只大鼠随机分配3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28只,分7组,对应6、12、24、48 h、3、5、7 d,每小组4只;SAH组42只,同样按照以上时间点对应分组,每小组各6只,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中OPN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记录不同时间段
期刊
目的观察磷酸肌醇3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奥沙利铂诱导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处理体外培养的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和(或)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HCT116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放疗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100 μl培养液)、放疗组(放射剂量8 Gy)、药物组(200 μmol/L TMZ+20 μmol/L ATRA)和联合组(放射剂量8 Gy+200 μmol/L TMZ+20 μmol/L ATRA)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