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望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激励措施研究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演 当前,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进一步掌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情况和为此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以江西省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为调查对象,探究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的要素,在考察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主要期望满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立足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激励
  【作者简介】仲小瑾(1981—),女,南昌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吴娟娟?穴1994—?雪,女,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郑梅平?穴1994—?雪,女,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江西南昌 330099)
  ?眼基金项目2014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项目;2014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挑战杯项目(36);2014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47)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规模也在随之扩大。目前,它对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已得到大众的充分肯定,激励问题也成为大家值得关注的核心。志愿服务是志愿性、公益性、无偿性的,这让多数人只看到了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奉献精神,而由此忽略了一些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期望满足度。大学生有着专业的知识技能及知识架构,是当今青年志愿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他们的特征、期望,进而研究激励措施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要素
  期望是个体单向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处于变化中的动态心理状态。通过研究把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两个:第一,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本身的特征。像个体因素(如年龄、当前所处年级阶段等)和认知水平(如个体素质、责任意识等)。第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需求的特征。所受的教育程度影响,他们对更高层次上的需求更为强烈。除了物质需求,他们更看重组织的认可和尊重、自我价值实现、今后发展及社会的肯定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江西各高校志愿者的期望要素主要包括:个人发展与培训、情感交流、物质保障、权益保障、奖励、尊重等。
  三、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满足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满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活动内容不具有吸引力。参加志愿组织是想奉献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很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加入组织后都带着深深的失望,因为组织开展的活动没有挑战性,创新性,其专业知识得不到发挥。根据前面所提的影响因素,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发挥。
  其次,情感沟通不畅通。大学生参加志愿者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交友,这对个人的交际圈发展也有利。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志愿者没有足够的情感交流:一半多的成员对组织归属感不强?熏组织作为一个“家”但是却不能给成员归属感,另外,40.95%的被测人员认为和组织其他人员相处不融洽。
  第三,志愿组织奖惩制度不完善。志愿组织是一个组织,故必须要有自己的组织结构,特别是公平的奖励制度。组织一旦出现不公平的现状,成员会对组织失望从而背离组织。对于奖惩制度的测量可以看出,基本符合和不确定所占份额都是在36%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组织的奖惩制度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不是很满意。
  第四,志愿组织激励措施不到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对组织的满意度低,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组织的激励措施过于单一。调查显示,14%的被试者反映自己所在的志愿组织没有任何激励措施,而两部分比重较大的激励措施是颁布荣誉称号,高达36%,学校德育加分也占了33%。再对比一下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
  图1中可以得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对学校奖励(颁布荣誉称号、德育加分)的期望并不是很大。大学生志愿者与志愿组织的契约关系无法长久的很重要的原因:志愿组织激励措施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期望相差太远。
  四、构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激励措施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适当、恰切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提出以下几点主要的激励措施:
  1.创新活动设计。如今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喜欢追求新潮,热爱挑战,不安于现状,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较传统,创新性服务内容较缺失[1],从而造成了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因而改变组织的内容与形式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创新工作设计能大大提高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有效维持与组织的契约关系,解决流动率大的现状。创新工作设计可以概括这几个方面: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反馈。要使人员不变动情况下,高质量完整性地完成一整个项目,不仅仅是加强志愿活动重要性的宣传,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以及在志愿活动中获取感动,获取志愿服务的本质意义。技能的多样、任务完整性和重要性则对志愿活动项目完成的方式与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完善组织体制建设。由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都是自愿无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所以如若志愿者组织内没有健全的内部结构制度,那么这个志愿组织就会没有凝聚力形如一盘散沙,所以设置和执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很必要的[2],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再次,团结就是力量,因而集中组织的每个人来凝聚成一股中心力量也有利于形成正面的团体形象,使得组织的顺利开展,成长及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体制不是一成不变,它需要不断的改变以更好的让组织长久发展。而每个志愿者就是制度的建设者,所以组织需要重视每一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及时给予他们来自组织的对其服务工作的认可与肯定,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重视,形成强烈的组织归属感。
  3.物质激励。虽说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志愿的、公益的,但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校学习的他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费用都源于父母。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无偿志愿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他们自己贴钱,辛苦付出之余,不免会打击其继续服务的积极性,所以志愿经费必须能够支持志愿活动的开展。这就使得他们对于志愿服务基本物质保障需求显得更为明显,若是志愿组织经费不充足,是无法长期开展志愿活动的。所以志愿者活动要能长远的发展壮大下去,必须要有物质保障。
  4.情感激励。作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个人,在没有薪酬激励,仅靠无偿奉献的的情况下,他们所需的情感慰藉和心灵沟通显得更加重要,其中包括组织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沟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沟通以及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外界的沟通。这种及时情感沟通有利于组织与个人间、群体内部以及社会对志愿者的支持与理解的传达。组织内部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组织成员间的互动与了解,形成成员间的情感纽带。与社会群体之间可以开展反馈活动,了解志愿活动的完成结果。另外,在他们获得组织对其工作肯定的同时更期望能得到相关奖励,得到相关荣誉证明,使得内心荣誉感增强。
  5.差异化激励。大学生志愿服务目的呈现主流特征,带有明显的利己型动机[3],故要实行激励差异化以适应不同的个体情况。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有着不同性别、学历及政治面貌、社会背景。期望需求是不一样的,因而根据期望需求的不同来确定激励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激励内容和实施方式,以求得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整体期望的满足。实施区别激励应注意的问题是:在“差别化”激励的同时,应以“公平”为前提,抓住时机。志愿组织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其激励就应更加注重公众尊重、荣誉等精神激励。用多样的激励措施来满足志愿者不断变化的期望需求,同时志愿者组织的激励活动应与志愿组织文化相融合。
  责任编辑:李佳佳
其他文献
笔者从分析以往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入手,指出了传统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容易形成五个方面的问题,致使县域经济发展走向误区,所以,探讨如何建立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思想及理念的新
司法公正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其核心是司法活动自身的公正性:德治的实质是依靠提高社会主体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理想的、高度文明的社会状态的实现.司法公正作为法治和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探讨了通过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法治与和谐社会已不再是很新的话题,但仍然是大家所关心的、努力探索其实现之道的话题。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存在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怎么会实现和谐。他们的顾虑与担忧也不是没有
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多维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图形学、同步辐射源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测定蛋白质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的能力,创新药物的模式正在由盲目地随机筛选,朝着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大量农民工的出现以及由此形成的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政策历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