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主体探究意识,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侧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可采用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历史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体验 主体探究 有效教学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于侧重学科知识的和学生接受学习,而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显然有所忽视,这是很多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的根源所在,因为历史课上没有他们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而在今天的历史课程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发现学习,已成为历史课堂中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尝试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何谓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正确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把历史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注重学生认知策略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学中敢疑,学中善疑,学中有获。下面笔者结合实践简述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1.目标多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层次清晰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心中有“纲”,即要积极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因为“历史乃人生之记载”,对人的发展而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而言更应受到重视;对历史教学而言,遵循此目标才能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更好地综合起来。例如我在制定《美苏争锋》这课目标时,除了考虑知识能力等目标外,更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标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史实及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美苏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了解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从而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2.自学反馈
  自学包括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自学讨论。“自学讨论”,即在教师辅导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议论合作等手段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们第一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允许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存在;第二,学生讨论时时间一定要有保证,有时甚至需要事前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即学生应有一定相关知识的储备;第三,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引导,注重调动学生全部的心智主动地参与,自主地发展;第四,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活动,并力求成为自学活动的指导调控者和学生活力的激发者,改变教师是“闲人”的错误认识。
  3.问题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自学反馈的基础上,敏锐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尽可能利用语言情境、影像情境等设疑。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问题的设计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有力支持,要力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式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架起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桥梁。如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扮演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历史人物,围绕“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这样的情境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体现了历史的生动。
  4.艺术精讲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并非排斥教师的“讲”,而是对“讲”提出了更艺术更科学化的要求。所谓的“艺术精讲”,是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精讲点拨。讲那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仍然惑而不解的问题,讲教材的重难点。第二,要艺术讲授。教师要特别讲究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做到戏剧般地、妙趣横生式地讲解;第三,要结合时事。司马迁言:述往事,思来者。历史教学为现实服务的根本使命,决定了主体探究性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和特征就是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或者说是焦点和热点问题。
  5.课堂拓展
  主体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应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要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有打破沉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胆识,不断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因为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我们应本着“知行统一”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地由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生活,走进真实的历史,感悟历史的“真实”,从而实现课内与课外历史课程学习的有效结合。结合具体课堂,我们可设计灵活多样的“探究性作业”,如历史博物馆的学习参观;历史遗址和遗迹的考察调查;历史资料和图书的查阅摘抄;历史人物的专访;历史文物的绘制仿制;历史小报的编辑出版;历史资料片的观看;网络资料的查阅……种种拓展作业,使历史学习的天地变得异常广阔和充满生气,学生的学习能力必定会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这种高度关注学生个体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体现“关注个体生命质量”的课程理念并充分彰显当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力和高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政治课作为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提高中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在整个中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学政治课效果与教学内容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同时也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对教师人格魅力对于中学政治课的影响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教学 教师人格魅力 教学效果  中学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调
水产动物腹水病是由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Vm)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疾病。现阶段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该病的免疫预防。外膜蛋白U(Outer membraneprotein U,OmpU)是存在于多种
摘 要: 本文从上好入门课、加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式、联系社会实际四个方面,对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初中政治教学 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 社会实际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对政治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政治学科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领域,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抽象、乏味和难学,再加上政治学科都是开卷考试,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只给学生讲
根据多年来对国外引进样机测试消化的资料和参与国内新产品设计、试验的实践,就采煤机械行星减速器设计中如何提高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Accordi
摘 要: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教会学生使用地图,不仅是地理教学的要求,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改 地图 价值 使用  一、地图的价值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还我的手机,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东西。”  “在课堂上打电话,你还有理得很,把你爹妈喊来,我把你和手机一起交给他们。”  “请父母,你没有新的招数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我不读你这个班了,还我手机。”  短短十分钟,两个愤怒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办公室。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想起2007年我所教班级的一个男生,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供他读书。其实他进校时成绩不错,但是后来迷恋上网络,常常包夜,上课常常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