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识字方法的探索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讨论课堂内外识字方法。如形声识字法,查字典识字法,课外实践识字法等。真正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养成乐于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关键词:识字方法 主动识字 趣味识字 形声识字法 编故事识字法 多媒体识字法 课堂内识字 课外识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于一体的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在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那就要采取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1、课堂内识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
  第一,要给小学生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教室的环境对学生识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室张贴识字挂图,并且把将要学习的单元内的生字、词语写成各种卡片或条幅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形成了一种识字的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来参与完成,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二,利用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利用对汉字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的缩影。例如“衣”字,一件上衣的形状,用衣再造字,比如“裹”字,衣字是上下分开写,中间的果表示果实,引申为包起来。这样不仅使得识字过程生动有趣味,也弥补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对字义的教学的不足,并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第三,重视指导学生常用的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形声识字法。形声字就是就是由行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字。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70%以上都是形声字。有很多形声字,如球、拍、跑、响等。它们都是由声旁和行旁两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配行旁 。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这些形声字声旁表音、行旁表义的特点,就可以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提高汉字读音和字形的识记速度和效率。还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识字的方法。
  查字典识字法。字典是识字的工具书,要通过对字典的经常使用和练习,形成熟练的技能,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课前预习时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还可以通过举行“查字典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查字典的速度。还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时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把自己认识的字在活动课上拿出来给同学们展示,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顺口溜识字法。识字教学中千万不要枯燥无味的反复重复教笔画“横撇竖捺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一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心智。“乌鸦喝水”一课中,“喝”和“渴”学生们总是分不清,我就为他们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张口喝水,见水不渴”。这样,他们就很快分清了这两个字。再如,学生们“低”和“纸”字有点无点容易混淆,我编了一句顺口溜“低头看见一滴水,纸上干净无污点”形象生动,让学生弄清了区别,强化了记忆。所以说,课堂上的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编故事识字法。就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来识字。此方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多数汉字都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的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乐趣。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火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 “器”字(有一只小花狗长了四张口,钻进了机器里头);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第四,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识字。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一般的生字学生都能自己学习理解,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例如“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竖折折钩不易掌握,就可以制作一个写“鸟”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上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竖折折钩”这一笔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放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
  第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纯真和创造性。一个问题有时候放到学生手中,反而变得容易了很多。学生的思维有其独特性,这并不是成人可以模仿的。就识字来说,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方法还会让教师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这本身就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识字。这时,老师再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学生就对识字更加有兴趣了。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认字效果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识字课外实践活动。
  首先,认同学的名字。在一年级开学初,我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姓名注上拼音贴在课桌角上,供学生课余逐一拼读,互相加深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作业本,比比哪位小朋友认识的同学名字多,发本的速度快,对此,孩子们兴致勃勃。全班同学的姓名总共90多个汉字,在三个星期内,大多数同学就全部认识了。
  其次,生活中认字。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认识街道、商店名称等识字。认识广告牌、宣传单、包装盒、商标等生字,把认识的字写下来,带到教室向同学们介绍所认识的字。也可以把家庭物品上贴上名称,促进孩子的识字。
  再次,自制生字卡。在学生具备了识字能力后,让其动手制作生字卡,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在每次新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生字,并动手制作生字卡,在第一次制作时,先教给学生怎样做,让学生学着做,然后再自己完成,这样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对识字印象深刻。
  总之,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就能真正的把识字教学落在实处,较好地完成语文识字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提问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但目前课堂提问现状并不乐观,本文就当前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需要构建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积极的接受知识。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就要转变以往教学的模式,变单向的输出为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本文就将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互动式 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 应用开展  在小学教育阶段,相关的规定和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
摘要:语文能力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不断进步。同时,在实践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关键词:语文实践 提高能力 科学创新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其内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直接与文章对话,掌握运用语文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表达要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力求形象、妥贴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讨论下列三个问题:选用什么样的语言素材,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体,要探讨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就
期刊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教学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优化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创设良好的
期刊
优化,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为推动其它人文学科的课改提供示范。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 朗读 教学  一、朗读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