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校中教授的语文课程,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语文素养,尤其是我们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新的形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必然选择,在中职教学的实践中,对提升语文素质的途径与方法的探索也是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点,本方就是从语文素养的内涵入手,对中职学校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的概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语文素养 中职学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188-01
1 新形势下语文素养的内涵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平时的修养”。我们提到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时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具体体现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整体素质。2009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建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富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同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这两段分别表述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由此可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它具体涉及语文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能力等,它是一个多方面能力的整合,更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在当代素质教育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更是显得极为重要和关键,语文素养的培养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重视。
2 新形势下语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一,较差的交际能力。现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虽然已经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中职学校语文素养的主要项目,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愿意用本地方言来进行交流,一旦参加如演讲比赛、面试招聘等一些气氛比较严肃的正式场合,面对考官、老师及陌生人等,总会表现出面红耳赤,说话表意不明,语言组织混乱,结结巴巴、说话毫无观点等,甚至有些学生表现出了沉默无语的态度。听说能力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基础,听说水平不高其综合素质也不会高,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第二,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是一切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较高的语文素养的具备是以广博的阅读为前提的。当前,中职生普遍对阅读的兴趣不浓厚,课余时间全部交付于休闲的娱乐活动中去了。即便是那些有阅读习惯的,其阅读内容也是一些简单的漫画类的、八卦类的,所以中职学生在阅读上对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不够的,中职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也就无法提升其语文素养。另外在中职考试中多数仍是采用标准化试题,这些试题完成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前提的,学生通常无法以自己的运用能力去回答问题,因为学生的知识面受限,他们多是参照现有的答案。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很少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文字理解不透彻,缺乏综合应用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组织能力等,从而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写作能力不强。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广泛阅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获取作文养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调动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使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立意深刻,新颖独特,若达到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得到提升了。由于中职生平时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他们对生活缺乏感悟,观察不细致,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所以一到写作文的时候感到无法下手,困难重重。即使写出了文章那也是内容空洞,立意不高。当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内容过于狭窄,主要以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在一般写作中,中职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在应用文的写作上更是缺乏训练,综合性能力不强。
3 新形势下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索
第一,积极进行人文关怀教育。语文素养的特征决定了在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语文素养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实语文教学过程最应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们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得到了言语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的综合强化,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关爱生命,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中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的中职语文课本中,涉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等。
第二,做好角色定位,处理好中职学校中师生关系。在中职学校中,因为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老师也没有升学率的考虑,所以整体上讲,学生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不重视,学生不主动,而老师对学生管理及要求不严格,马虎从事也时有发生。师生之间更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太强,学生与老师的定位发生了偏差。所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对一门学科没有了解之前,通常以和教师的关系来决定是否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所以老师与学生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着师生在课程过程中进展的情况及有效性。那些内向自卑,经常得不到重视的中职学生一旦被教师尊敬、赏识,便会立刻对教师产生好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也产生兴趣。教师在教育进程中应充分运用言传身教的方法,以真诚和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容许学生质疑、争论,容许学生犯错误,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
第三,加强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杜甫的诗中曾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看出,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的多,写的文章来才能有内涵,文采横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而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3]。可见,阅读给人带来的知识是丰富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语文老师,只教会学生阅读课内教材或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不同题材的文章,大量地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用心去真正感悟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宁.语文教学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2] 刘福根.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手探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2009.1.
关键词:语文素养 中职学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188-01
1 新形势下语文素养的内涵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平时的修养”。我们提到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时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具体体现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整体素质。2009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建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富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同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这两段分别表述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由此可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它具体涉及语文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能力等,它是一个多方面能力的整合,更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在当代素质教育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更是显得极为重要和关键,语文素养的培养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重视。
2 新形势下语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一,较差的交际能力。现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虽然已经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中职学校语文素养的主要项目,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愿意用本地方言来进行交流,一旦参加如演讲比赛、面试招聘等一些气氛比较严肃的正式场合,面对考官、老师及陌生人等,总会表现出面红耳赤,说话表意不明,语言组织混乱,结结巴巴、说话毫无观点等,甚至有些学生表现出了沉默无语的态度。听说能力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基础,听说水平不高其综合素质也不会高,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第二,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是一切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较高的语文素养的具备是以广博的阅读为前提的。当前,中职生普遍对阅读的兴趣不浓厚,课余时间全部交付于休闲的娱乐活动中去了。即便是那些有阅读习惯的,其阅读内容也是一些简单的漫画类的、八卦类的,所以中职学生在阅读上对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不够的,中职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也就无法提升其语文素养。另外在中职考试中多数仍是采用标准化试题,这些试题完成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前提的,学生通常无法以自己的运用能力去回答问题,因为学生的知识面受限,他们多是参照现有的答案。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很少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文字理解不透彻,缺乏综合应用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组织能力等,从而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写作能力不强。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广泛阅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获取作文养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调动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使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立意深刻,新颖独特,若达到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得到提升了。由于中职生平时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他们对生活缺乏感悟,观察不细致,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所以一到写作文的时候感到无法下手,困难重重。即使写出了文章那也是内容空洞,立意不高。当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内容过于狭窄,主要以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在一般写作中,中职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在应用文的写作上更是缺乏训练,综合性能力不强。
3 新形势下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索
第一,积极进行人文关怀教育。语文素养的特征决定了在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语文素养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实语文教学过程最应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们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得到了言语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的综合强化,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关爱生命,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中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的中职语文课本中,涉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等。
第二,做好角色定位,处理好中职学校中师生关系。在中职学校中,因为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老师也没有升学率的考虑,所以整体上讲,学生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不重视,学生不主动,而老师对学生管理及要求不严格,马虎从事也时有发生。师生之间更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太强,学生与老师的定位发生了偏差。所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对一门学科没有了解之前,通常以和教师的关系来决定是否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所以老师与学生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着师生在课程过程中进展的情况及有效性。那些内向自卑,经常得不到重视的中职学生一旦被教师尊敬、赏识,便会立刻对教师产生好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也产生兴趣。教师在教育进程中应充分运用言传身教的方法,以真诚和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容许学生质疑、争论,容许学生犯错误,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
第三,加强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杜甫的诗中曾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看出,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的多,写的文章来才能有内涵,文采横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而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3]。可见,阅读给人带来的知识是丰富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语文老师,只教会学生阅读课内教材或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不同题材的文章,大量地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用心去真正感悟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宁.语文教学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2] 刘福根.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手探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