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激活初中数学课堂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豐富的学习资源,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枯燥性和抽象性,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用动态演活静态,激活初中数学课堂。笔者尝试利用微课打造生动情境,利用微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利用微课及时总结所学知识,为数学课堂增色添彩。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某一个知识点、例题或习题等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整合成精彩、简短的微视频;它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
  一、微课激趣,打造生动情境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刷新了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笔者常运用微课来创设情境,或是数学史的小故事,或是旧知识的小动画,或是数学的小实验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能较快地引导他们进入数学探究状态。
  案例1:在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课的教学中,在引入这个环节,笔者制作了一个关于数学史的动画微课,该微课展示:(1)中国大禹治水运用规矩和准绳来测量工程;(2)古埃及人用结绳的方法画直角三角形;(3)数学史揭示的问题是三角形的三边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生动有趣的微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去探索三角形的三边数量关系与它的形状之间关系。学生纷纷欲试,希望能快点开启探索之旅,学生们快速地进入探究状态。
  学生1:我认为我们可以用一根绳子来把古人结绳方法重新再做一遍,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形最大那个角,就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形状。
  学生2:这个方法很好,绳子只是能构造出3,4,5或者6,8,10等这些特殊情况,对于其它情况,怎么操作呢?
  学生3: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一般的规律呢?
  教师:同学讨论积极,我们通过这些特殊情况得出我们的猜想呢?然后再证明。
  在本案例,在课的开始环节运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微课介绍数学史并提出问题,微课中所提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出“我要学”的气氛,从而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来。运用微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活了数学课堂。
  二、微课解疑,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化解难点知识,把抽象化形象,把静态转化为动态,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2:在八年级上册《“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一课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并掌握“边角边”。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再运用微课展示“边边角”的反例。学生1:我认为只要知道两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就可以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2:不一定,我认为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是不行的,但我不会说反例。
  学生3: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这种是不全等的。
  学生3尝试通过手的比划给学生说明反例,但似乎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此时,在黑板给学生画了反例的情况,由于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听了似懂非懂。此时,播放已经制作好的微课,释疑正是好时机。微课里呈现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一个三角形形状,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清晰形象的展示了所摆出来的两个三角形是不全等的。学生恍然大悟。
  在本案例,一开始教师是通过画反例的图,是给出静态的画面,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在此,适时运用微课,把静态转化为动态,而且生动形象,突破了教学难点。这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强化了学生对公理、定理条件的再认识。
  三、微课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微课在知识总结和体系构建上也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对知识的体系的构建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可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精彩的知识整理过程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案例3:笔者在《一次函数》这章书的章末总结的教学中。先要求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研究思路是怎样的,学生杂乱无章地说了一些一次函数所学过的知识,但是并没有厘清这章书所学的知识体系。因此,笔者用动画微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快乐地学习中学会归纳总结;微课的内容是先回顾“由简单实例中的变量关系”→“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微课中呈现知识结构图的绘制,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好的思路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和以前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优美的试听享受的特点,让学生在声画的界面下对已学过的知识有较深刻的印象,总结章节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微课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优美的试听享受。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使用微课,激活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的成长过程会经过三个把握阶段,即: 行为把握(从动作中发展认知)、图像把握(由直观图像来发展认知)、符号把握(接受语言符号的信息来发展认知)。 于是本课则按照“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巩固内化” 的步骤来开展教学。 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立足于具体事物的形象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掌握计算公式,有利于学生建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
【摘要】督学责任区建立得好与差关键在于责任督学队伍建设的优与劣,正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A区责任督学队伍的结构现状,结合区域特点,提出唯才是举,唯才是用;构建“1 X”的督学队伍结构;动态培养督学队伍等相关策略。实践表明,这些策略可优化责任督学队伍结构,使之成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结构化,可适应教育督导工作新形势的责任督学队伍,并更好地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服务。  【关键词】责任督学;督学队伍;
摘要:以海水中提取镁为主线,化学史为辅线,将镁的性质、用途融入对镁提取过程的分析中,打破以往性质—用途—制取的布局,突出镁在实际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介绍镁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彰显化学的实用性。以海水资源为背景,介绍镁的提取过程中,注重物质提取方法的传递,在问题设置中渗透变化观、元素观学科观念。  关键词:金属镁;性质;提取;海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67-04 中图
【编者注】 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小河边、池塘边多了许多小生物啊?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去养几只小蝌蚪来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呢?  A little tadpole is swimming in the pond. He is looking for his mother.  一只小蝌蚪正在池塘里游泳。他正在找妈妈。  He meets a fish. He ask
摘要:尝试了让学生说题进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化学习题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说题;有效教学;思维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6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6  在高三化学
一、放学后的困局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战略的深入推进,减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趋势。同时,关于小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的规定,使得小学生基本上在下午4点前就放学了,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甚至会更早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的时间空白如何填补?即使家长接回了孩子,又该如何安排其空闲的时间,以促进孩子的多元综合发展呢?  这种矛盾在棠德南小学所处的棠德花苑小区,显得
Ⅰ. 选择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 —______   —Fine, thank you.   A. How are you?B. Good afternoon.   C. Hello! D. Goodbye.  ()2.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______.   A. Wangliqin B. wangliqin    C. Wang
【摘要】史料实证素养在一定程度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教师要清楚史料实证是对历史进行探索的主要手段,学生必须追溯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的资料,对事物展开整体阐述,进而创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此,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进行相关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历史学科在高中选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以往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教育改革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品质课堂改革过程中,应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改革,通过“人工智能 教育”的模式探索,打造高效的品质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品质课堂;信息技术;未来课堂;人工智能 教育  一、概述  2020年是东莞市教育改革不同凡响的一年,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摘要: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是高中化学复习的重点。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多而杂”,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不仅要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重要的是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文章以“氯气”为例,说明用化学基本观念引领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能取得高质量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化学复习;基本观念;元素化合物;氯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4-004-04 中图分类号:G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