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维品质在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地理课程教学重视的是学科知识,忽视思维品质的培养,服务于应试教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学致力于知识、思维、能力等全面提升,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贯彻学科思维品质,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依照自身的探索和思维加深对地理学科认知,促进能力和品质的发展,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科思维品质的必要性,提供了其在地理课堂实际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思维品质;地理素质教育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为应试教育服务,侧重于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和品质培养,不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要求,这就要求加快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和改革。高中地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地理学习主体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渗透到地理教学始终,除了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探索和获取地理基本知识外,还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发展,培养关键能力以及需要必须具备的品质,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还应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其形成正确价值观。
   一、高中地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科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主要方向,传统教育教学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服务于应试教育,评价教学和学习成果的标准是成绩,不关注学生的道德和能力,存在着压抑个性的问题,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也不利于个体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教育中存在着较多的弊病。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贯彻思想品德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学科思维品质在地理课堂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地理教学完成这些素质教育目标。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抽象知识多,学生思维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会归纳和总结问题,具备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确保看待地理问题全面性,这就是地理学科品质,可是现在的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思维品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思维常常出于孤立状态,缺乏综合性,学习停留在表面,思维活动不够活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必然会遇到障碍。所以,强化学科思维品质在地理课堂应用,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改善地理环境的意识。
   二、学科思维品质在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中有效应用策略
   1.提高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广度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办法,学生只需要依照这个模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经验啊,遇到地理问题时常会习惯性的朝着某个方向去思考,这也是思维定势形成的主要原因。地理素质教育中一旦形成思维定势,知识的迁移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思维过于的狭窄和僵化,地理学习呈现出模式化,学生逐渐形成惰性心理,不愿意思考。所以,高中地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授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对流层相关知识时,学生明确了气温和高度成反比,高度越高气温则呈现出递减态势,这就说明存在着显著的对流运用,教材这部分知识很好理解,但是将其应用的实际问题中学生不一定能解决,所以教师可选择高考和这部分知识相关的题目,既要让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避免思维定势,引入一些新的地理概念,如地理中存在的逆温问题,确保思维的广阔性。
   2.认识地理知识本质
   高中生在思考地理问题中经常会受到知觉的干扰,这是因为脑中还没有构建出知识体系,各个知识点具有孤立性和片面性,不能透过现象去探究本质,容易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没有掌握地理概念与知识的本质,采取的是生搬硬套的办法,导致地理教学效果不理想。高中地理素質教育坚持以生为本,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的认识能力,经过思维的加工增强对地理问题的感知,进入到深层思维,抓住地理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思维变得更为深刻,解决问题也就变得容易。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只有具备了缜密的思维能力,一步一步的推敲,才能解决地理问题,从中发现新问题,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确保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地理素质教育构建思维导图,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就能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多个知识,思维变得活跃,最快的找到思路,并且在思维活动中产生灵感,冲破思维的束缚,大胆的猜测和推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地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整合地理知识,挖掘潜藏的信息,提高思维的连贯性,养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品质,高效解决地理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知识点多,抽象性强,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品质,打破思维定势,重视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地理学习积极性,学会知识迁移,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品质、思维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丽华.学科思维品质在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4)
   [2]康福气.学科思维品质在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赢未来,2017(14):311
   [3]范晓燕.学科思维品质在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51):155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江苏 扬州 225235)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数学的知识框架复杂抽象,学起来十分不易,再加上教学方法还有待完善,所以很多学生感觉力不从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缓解这个局面而采取了形成性评价的政策,通过记录和观察学生状况、教学检测、谈话等手段获得教学成果反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形成性评价   传统教学也采用过教学评价,但都过于表面,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摘 要】高中是学生学习阶段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数学是其重要的基础科目,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单一,对数学题目缺少多元化的解决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锻炼。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并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党的教育获得空前的提升,人民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教育体系改革及新教育模式充满期待,高中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是新教育理念的题中之义,符合新时代下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活化教学模式  我国进入新时代,国家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与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并逐渐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在中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
【摘 要】现在很多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再学习固定的知识。而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需要理解与记忆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有许多地区和一些固定的知识,所以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   高中地理与我们日常的生活非常贴近,所以是所有学科中最真实的学科,能够让学生们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一些事物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中的热门词汇,同时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下对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做好核心素养建设,对于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必须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探究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案例教学 
【摘 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师生关系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则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任务,强调自主性、多样性,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高效   一、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针对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院校自身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对无机化学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