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总是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有机统一且辩证看问题: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改革开放初他建议开放上海西郊宾馆(改革开放前叫414招待所)即为一例明证。
全国最大花园别墅
1979年7月,75岁的邓小平开始了他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南巡。7月16日,邓小平来到上海。16日至25日住进414招待所一号楼。
上海市委市政府直属的414招待所当时是全国最大的花园别墅,位于上海西郊长宁区僻静花园地带,历来只接待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几天下来,邓小平走遍了招待所每个角落,观赏了花園里的不少景观。见招待所如此阔绰却利用率极其有限,束之高阁太可惜,于是,一个想法慢慢成熟了。
邓小平拍板对外开放
邓小平把市委招待处处长叫来,指了指这雅致的西式园林和西式建筑的院子,感慨地说:“这么大、这么古色古香的漂亮花园,每年管理它势必要花一大笔钱吧?!专门为我们几个人?可是我们一年又能来住几天?实在是浪费!”沉吟片刻又说:“国外哪有这么大房子花园作别墅?我看平时应当对外开放!”
前后近10天,邓小平边在园里散步边摸情况,帮那位处长规划该别墅对外开放的细节与之后的蓝图。
7月24日,邓小平召见中共上海市委全体常委进行一次小范围谈话。他说:“我这次来住多日,天天都在谈生意经。这么大的花园别墅,给外国人住,可以收外汇嘛!”开放招待所?上海市委负责人起初有些惊讶——把一座市属内部高级招待所向外国人开放以赚取外汇,当时是不可想像之事。可大家看着邓小平坚毅的神色,似乎悟出点儿什么,经历始而惊、继而喜后,大家都频频点头。最后邓小平明确指示:“我给大家半年时间准备。半年以后414别墅就对外开放。”
至此,市委负责人真切领会到邓小平解放思想、打破衙门作风、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
随后,市委专门研究并成立修建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推动,如期开放。
414招待所,即现在的上海西郊宾馆的开放是个标志与启示。讯息传到北京及全国各地,马上引起了连锁反应。不久,全国各地类似的内部使用的招待所也都先后对外开放,成了中外各界朋友迎来送往的商住酒店。
方毅指示提高餐费标准
时任副总理的方毅也十分关心414招待所这一品牌宾馆的经营状况。1981年12月,方毅前来视察,那时国家外汇十分紧张。为此,方毅对该招待所的负责人说:“要努力赚取外汇,多赚外汇,来为我们的四化建设服务。”
当谈到宾馆较高的就餐标准是每餐人均50元时,方毅感慨地说:“既然对外开放,就要有世界性的眼光。这里环境这么好,地方这么大,收费规格要高一点嘛!人均50元,太便宜了,国外那些大老板,根本不在乎这几个钱。”方毅进一步作指导时,还讲道:“1979年,我和外交部长黄华陪同邓小平出访美国的时候,出席过美国实业界知名人士的欢迎宴会。那些宴会吃的很简单,按中国人的眼光看,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吃,但是排场很大,规格很高,价钱自然也很贵。那些大老板就是觉得规格高,才有身价,价格低了他们反而觉得很没面子。你们可以研究一下国际大都市同类型的宾馆,把价格以及整个管理工作提上去。”
1982年6月8日至10日,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来上海下榻在上海西郊宾馆。他在此共住了三天。本着与国际接轨的原则,西郊宾馆第一次收取了每天1500元的房价,共4500元。最后一天,包先生举行大型答谢宴会,共有300人参加,整整摆了30桌。可想而知,这是一次影响广泛的外事活动,既要搞好接待,又不能掉“份子”。那次宴会,西郊宾馆按每人100元的标准,共收取3万多元。
1981年,西郊宾馆全年的餐饮营业收入只有16万元。后来,西郊宾馆从吃国家财政拨款,逐渐成为年创利润几千万元的创汇大户,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摘自《天津日报》 孟红/文)
全国最大花园别墅
1979年7月,75岁的邓小平开始了他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南巡。7月16日,邓小平来到上海。16日至25日住进414招待所一号楼。
上海市委市政府直属的414招待所当时是全国最大的花园别墅,位于上海西郊长宁区僻静花园地带,历来只接待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几天下来,邓小平走遍了招待所每个角落,观赏了花園里的不少景观。见招待所如此阔绰却利用率极其有限,束之高阁太可惜,于是,一个想法慢慢成熟了。
邓小平拍板对外开放
邓小平把市委招待处处长叫来,指了指这雅致的西式园林和西式建筑的院子,感慨地说:“这么大、这么古色古香的漂亮花园,每年管理它势必要花一大笔钱吧?!专门为我们几个人?可是我们一年又能来住几天?实在是浪费!”沉吟片刻又说:“国外哪有这么大房子花园作别墅?我看平时应当对外开放!”
前后近10天,邓小平边在园里散步边摸情况,帮那位处长规划该别墅对外开放的细节与之后的蓝图。
7月24日,邓小平召见中共上海市委全体常委进行一次小范围谈话。他说:“我这次来住多日,天天都在谈生意经。这么大的花园别墅,给外国人住,可以收外汇嘛!”开放招待所?上海市委负责人起初有些惊讶——把一座市属内部高级招待所向外国人开放以赚取外汇,当时是不可想像之事。可大家看着邓小平坚毅的神色,似乎悟出点儿什么,经历始而惊、继而喜后,大家都频频点头。最后邓小平明确指示:“我给大家半年时间准备。半年以后414别墅就对外开放。”
至此,市委负责人真切领会到邓小平解放思想、打破衙门作风、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
随后,市委专门研究并成立修建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推动,如期开放。
414招待所,即现在的上海西郊宾馆的开放是个标志与启示。讯息传到北京及全国各地,马上引起了连锁反应。不久,全国各地类似的内部使用的招待所也都先后对外开放,成了中外各界朋友迎来送往的商住酒店。
方毅指示提高餐费标准
时任副总理的方毅也十分关心414招待所这一品牌宾馆的经营状况。1981年12月,方毅前来视察,那时国家外汇十分紧张。为此,方毅对该招待所的负责人说:“要努力赚取外汇,多赚外汇,来为我们的四化建设服务。”
当谈到宾馆较高的就餐标准是每餐人均50元时,方毅感慨地说:“既然对外开放,就要有世界性的眼光。这里环境这么好,地方这么大,收费规格要高一点嘛!人均50元,太便宜了,国外那些大老板,根本不在乎这几个钱。”方毅进一步作指导时,还讲道:“1979年,我和外交部长黄华陪同邓小平出访美国的时候,出席过美国实业界知名人士的欢迎宴会。那些宴会吃的很简单,按中国人的眼光看,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吃,但是排场很大,规格很高,价钱自然也很贵。那些大老板就是觉得规格高,才有身价,价格低了他们反而觉得很没面子。你们可以研究一下国际大都市同类型的宾馆,把价格以及整个管理工作提上去。”
1982年6月8日至10日,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来上海下榻在上海西郊宾馆。他在此共住了三天。本着与国际接轨的原则,西郊宾馆第一次收取了每天1500元的房价,共4500元。最后一天,包先生举行大型答谢宴会,共有300人参加,整整摆了30桌。可想而知,这是一次影响广泛的外事活动,既要搞好接待,又不能掉“份子”。那次宴会,西郊宾馆按每人100元的标准,共收取3万多元。
1981年,西郊宾馆全年的餐饮营业收入只有16万元。后来,西郊宾馆从吃国家财政拨款,逐渐成为年创利润几千万元的创汇大户,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摘自《天津日报》 孟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