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那些危险边缘的国企领导?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月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20字”标准,努力在“选育用管”上下功夫,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事情的另一面是,大量国企高管因腐败被查。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完成两轮对12家中央企业的巡视任务,发现问题356个,移交问题线索404件;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和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共接到信访举报48465件(次),处分14283人,移送司法机关100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国企领导者落马,其中央企董事长、总经理数十人,如中国电信董事长常小兵、中国一汽董事长徐建一、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武钢集团原董事长邓崎琳、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南航集团总经理司献民,新近的是中国恒天董事长张杰、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原董事长王金华。
  无论是谁,搞腐败就得付出代价,这个没有问题。如果仔细分析落马的中央和地方国企的领导者,性质还有所不同。有些的确是擅权妄为,甘于被“围猎”,性质非常恶劣,严重污染了企业的政治生态。有些不乏能力、成绩不小,贪腐金额两三百万元,仅相当于数年年薪,因为这点“小钱”而毁了自己,让人惋惜,令人感慨。无论如何,漠视、放任国企领导者沦为悲剧主角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那么,该如何拯救那些在危险边缘的国企领导?制度设计强有力、当事人准确定位是基石。以往众多国企领导落马,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该群体没能准确定位,错位导致心理较大失衡,很多人以贪腐来补偿,形成不合法但仿佛“合情合理”的平衡。说到底,得救需靠自救。时移世易,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提供更佳的制度保障,顺势而为准确定位,将是国企领导自救、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的内因。

贪腐“补偿”利和名


  长期以来,国企领导落马与“错位”有很大关系。
  早先,国企政企不分,领导者有行政级别,他们自然定位为干部,这准确、清晰。改革开放后推行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方向。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企业及企业领导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2000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规定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待遇,实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办法。这些重要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按制度,国企领导是政企分开下的企业领导;但实践中,国企领导普遍的定位是“亦官亦商”,极少数国企领导成为职业经理人。这种亦官亦商的错位,主客观原因皆有,包括制度缺乏力度。
  《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领导群体在名、利上心态日益失衡。
  按时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2011年的说法,对于央企高管薪酬的管理是半市场化的办法,明显比社会上同类岗位要低,而且低得比较多。2011年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为72万元。2015年,国企“限薪令”出台。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央企、地方国企高管薪酬中位数分别为60万元、50万元。
  时任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2011年称,“我们一年把税交完的工资40多万元。美国GE那些大公司多是几千万美金,民营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央企绝对不可能有这种高工资。你会问我什么态度?我个人的看法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企业职工的收入不断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应该按经济规律走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中国恒天董事长张杰2013年称,他当前薪酬是10年前的80%(彼时其为国企高管)。曾经,一位年薪不到60万元的央企董事长对笔者笑言:“我天天去国资委要求涨工资。”—在很多国企领导看来,自己拿的薪酬过低,太不合理。与跨国公司、民企相比,薪酬的巨大落差自然让心理严重失衡。消费社会、富人剧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助长了这种心理失衡。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领导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会日益健全,这是拯救国企领导的重要外因。

  另一方面,長期缺乏对国企领导的正名。“企业家”意味着很高的企业经管能力、成就、社会声望,是很多企业管理者追求的荣誉。熊彼特称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很多人认为国企没有真正的企业家。民企通恒集团董事长武克钢2014年称,国企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企业家,其非常同情那些自认为是企业家的国企的人,其实他们不是企业家。原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2016年表示,按现有的体制机制,国企培养不出企业家,它培养出来的是官员。某央企董事长回答笔者是否认为自己是企业家时,言左右而顾他。面对质疑,一些国企领导则自认是企业家,很在意企业家这一荣誉。2012年,张杰对笔者表示,“为什么这几年国有企业发展得这么快?除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一大批忠于国企的企业家。”显然,他认为国企有企业家。
  能力、成绩较大,一些国企领导认为这和自己得到的利、名很不匹配,于是心理很失衡,这就站在了滑向贪腐的危险边缘,搞不好就会重蹈邓崎琳、张杰等人的覆辙。

国企领导和职业经理人


  刻舟求剑是国人从小学就学过的经典故事。十八大特别是2015年后,关于国企领导的制度设计,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掌握这种变化、与时俱进,国企领导在定位上会准确,大大减少悲剧的可能。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个新提法意味着职业经理人制度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一部分国企领导将变为职业经理人。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国企领导人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对国企领导分类分层管理,无疑有利于从制度层面精准定位国企领导。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标准)。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国有企业家”概念,这引发国企领导的广泛共鸣。瀚蓝环境总裁金铎称,这是对坚守者迟来的认可,肯定了国有企业家的贡献,极大鼓舞了国有企业家的士气。2018年9月,《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印发;10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领导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会日益健全,这是拯救国企领导的重要外因。权责利匹配、清晰,国企领导群体心理失衡的空间自然小了。
  可见,如今国企管理者的定位已清晰。一类是国企领导,俗称干部、“体制内”身份(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另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是高管但非国企领导。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中间状态的人会日益减少。
  以往这两类人的利、名没有从制度上严格差异化、合理化管理,比如,一些“副部级”的央企领导可能享有很市场化的股权激励(时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作为董事长持有港股中国海洋石油4亿港元的期权,离职时他捐了),这自然会让另外一些人眼红。现在,则从制度上规定清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国企领导的使命是“20字”标准,其“利”是受到组织/国资监管机构合理确定的薪酬、作为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可以往来政商之间,“名”是国企领导、可以成为优秀的国有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对董事会负责,“利”是市场化的薪酬、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名”是职业经理人、可以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正所谓: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学做当代的姜子牙?


  思路决定出路,价值观决定命运。如今,对国企领导而言,姜子牙是一个优秀的榜样。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是这样的:人品过硬、大权在握,是改革创新的引领者、富有才能、贡献很大,最终得善果,没能封神、得到打神鞭。这对当今国企领导的榜样意义在于:需人品过硬(特别是对党忠诚、清正廉洁)、大权在握(董事长、总经理等)、做企业改革创新的引领者(勇于创新)、富有才能(治企有方、兴企有为)、贡献很大(带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如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最终得善果(获得合理确定的薪酬、成为优秀的国有企业家),不能封神(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家的利与名)、得到打神鞭(一定程度上行使国资出资人代表角色,对职业经理人而言位高权重,可以“打神”)。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强力反腐、完善国资监管及国企治理的推行,贪腐的代价会日益大。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在实施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国企地位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称国企“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企资产规模大,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额183.5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41万亿元。2018年,国资监管系統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创历年最好水平。
  同时,国企领导被寄予厚望: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这意味着,姜子牙式的国企领导价值重大而且前途远大,包括成为优秀的国有企业家、转为高级官员(先例如张庆伟从中国商飞董事长转任河北省代省长)等,且薪酬高出“同级别”的官员数倍。
  当然,人各有志。国企领导可以选择转换身份为职业经理人(“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此轮国企改革以来,新兴际华、中国联通、东航物流、四川长虹等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民企高管(如2013年,山东省属国企山东黄金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建华退休,转任紫金矿业总裁,年薪354万元)。相较以往,这种选择如今机会多,主动权部分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中。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你选择,你承担。在制度日益清晰、公平的情况下,如果依然心理失衡而贪腐,那更多不是悲剧而是活该。另一方面,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强力反腐、完善国资监管及国企治理的推行,贪腐的代价会日益大。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想做“国企领导”,远离赖小民、张杰们,多学习姜子牙吧!
其他文献
金融街风景线  无锡一直是一座民间市场意识极强的实业之城。这座城市的金融生态也同样独具“无锡特色”,各种探索,充分显示了这座城市思想解放、敢为人先的独特气质。城市产业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如同鱼水,发展实体经济需要金融血液的动力支撑,金融的强大也离不开优质产业的后盾。  一方面,无锡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不断“逆周期”做大做强,而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在金融领域的主动创新和市场化机制的构建,打造了
湖北恩施,地处鄂西境内的沪渝西高速公路上的泗渡河特大桥。图/文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筚路蓝缕,无论是在中国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在此,我们要向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而牺牲生命的无数先烈们致敬,要向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各行各业辛勤奉献过或正在奉献的人们致敬。他们的事迹,常读常新,让人感念不已。他们的榜样力量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前段时间,企业家毛振华通过互联网视频痛陈投资黑龙江亚布力被当地管委会“刁难”的事情。之后,黑龙江省政府调查,再然后,管委会道歉,最后,皆大欢喜。毛振华回应调查结果说:对投资黑龙江很有信心!  差不多与毛振华的视频同时,另外一位网友发贴称,自己在黑龙江雪乡被当地老板“痛宰”。其中的离奇经历,让人拍案惊奇。  于是,很多人痛心疾首,经济都这样了,营商环境还如此差强人意。怎么振兴东北?  我不赞同舆论对
2018年10月11日,17岁的横店武行演员航天。武行属于影视行业中的高危职业,影视剧拍摄过程中的吊威亚、对打、爆炸、摔打等危险动作大多数是由武行演员来完成的  最近的粉圈出现了一个新的热议词:番位。  所谓番位,是指演员出现在宣传资料中的排位次序,“一番”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员,可大致类比群星拍照时的“C位”。  番位一词来自日本,在日本影视圈,番位的确定有严格的标准。当它来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这次疫情中凸显出来的一个对集体之物的渴求是全民保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病毒表面看来是平等的,它在传播的时候不分宿主而自我复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然没有任何事情是平等的。因为社会经济地位等等也会影响病毒感染和获得健康的概率。《纽约时报》报道说,在决定新冠病毒死亡风险的指标中,一个是年龄的高低,一个是既往健康状况,而第三高的就是社会经济地位—如果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进入10月,国际政坛最劲爆的新闻,莫过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冠检测为阳性了。更让人惊讶的是,特朗普在医院里仅仅治疗了三天就回白宫处理政务了,其后又在大量的竞选集会中抛头露面,连最起码的“隔离14天”的要求也没做到。虽然特朗普并不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被证实染疫的国际政要,但在这些政要之中,被确诊染疫仅仅三天后就敢在非隔离状态下恢复工作的,他可能是第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
“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或是“在中国及其亚洲邻国引起某种崩溃”等等标题耸人听闻,而近期的经济数据却呈现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景象: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不错。而贸易战无辜的旁观者—欧洲,却首当其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今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3%,较往年预测下降0.6个百分点;德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7%,而往年的预测却为1.9%。  欧洲非常容易受到贸易战的附带损害,因
进口大片已走下神坛。  不是吗?以最直观的指标—中国境内历年票房冠军来看,近5年无一进口大片登顶。  自1994年首部进口大片上映以来,25年里有11年是进口大片夺冠,包括《泰坦尼克号》《珍珠港》《2012》《阿凡达》以及3部《变形金刚》等。而这,已经成为愈发遥远的历史。  中国已于2012年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在中国市场上,若干好莱坞电影甚至取得了比在美国本土市场更大的
石勇资深主笔  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个算是有影响力的事件:网名为“Ayawawa”的网络红人、“情感教主”人设崩塌了。  其实早在这之前,本刊记者黄靖芳就已经关注到了这个人和她的粉丝,并且,通过调查大致还原了她的粉丝都是些什么人。从调查上看,Ayawawa女士确实找准了她的市场。  她毫无疑问是这个社会的成功人士—人设崩塌也并不意味着就不会继续成功。而且,跟她类似的那些大号,无论是制造性别仇恨,放大戾
新冠危机全面爆发之际,中国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关键物资供应者,占据了欧美个人防护设备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正如《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所指出的,“中国已经奠定了在未来数年内主导防护和医疗用品市場的基础”。  中国医疗用品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并非源自无拘无束的市场力量。《纽约时报》的报告,详细解释了该国政府是如何向国内工厂提供廉价土地,发放补贴贷款,指示国企生产核心物料,以及要求医院和企业使用本地原料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