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趣味横生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怕文言文,二怕白话文,三怕周树人,四怕周作人。“这是一首在学生中颇为流行的打油诗。的确,大部分初中生都认为:文言文枯燥难学,趣味甚少。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我想主要方法还是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文言文教学的“亮点”,让文言文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文言文。
  一、联系背景,激发兴趣
  每一篇文言文,都是作者在特殊背景及特定思想状态下创作而成的,加上年代久远、古今差异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背景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势必使学生囿于单调、无味的状态之中,丝毫激不起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善于联系相关背景,适时补充有关知识,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每篇文言文背景知识的插入介绍是因课而异的,关键是能激趣,又能解惑。同时,又要注重不同文言文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归纳。比如比较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不同背景,同一背景下不同作家的作品的归类,理解等。
  二、多样诵读,寻求兴趣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宋人朱熹也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几;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得尔。”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抓好一些朗读常规环节外,还可以作以下尝试:
  1.先听后读,集中精力
  先不把听读的作品发到学生手中,或先别叫学生打开书本看课文,只是叫他们集中精力“听”,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较好。为什么呢?这道理可以联系学习外语训练听力的做法来理解。当信息传递的渠道简化到唯一一条的时候,听的人必须聚精会神,调动全部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上是相关的语感)来迎接挑战,在额定的时间长度里,连续不断地高密度、高强度地接收和处理陌生信息,“趣味”也就蕴含在其中了。当然,采用听读方式的文章难度要适当,教师范读的质量要高,遍数也要合理。为降低难度,可提前扫除一部分文字难点,当学生听懂了八九成后,最好把所读的作品发下去或叫学生打开课本,以作印证,并顺势开展其他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激趣才是最有成效的。
  2.读中表演,体会精彩
  语文的朗读不仅要读准节奏,还要读出风味,读出感情;要读出文言语句的冲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体态语,边读边表演,以切实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的精妙。教师在范读时更要设计一些体态语,要表演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文意。
  三、注重思维,感悟兴趣
  一直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都非常重视词法、句法知识的渗透,教师们都努力地想让学生们明白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想方设法地突现文言文自身的语言特点,那就势必忽视了阅读中最重要的东西--思维活动。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注意以下两点:
  1.古词今用,拉近距离
  如果给本来就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的学生大量灌输文言词法和句式知识,只会使他们对文言文愈加厌烦。而如果从当前身边的熟悉的词句入手,引入对古文知识的讲解,则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因为汉语是学生们的母语,古今汉语存在着语言基础和语言心理上的同一性,只要遵循这中同一性,就很容易达到两者之间的沟通,而实现沟通的桥梁则是阅读中的思维的方法。
  2.连猜带读,注重整体
  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因为看不懂句子意思,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总认为文言文是由许多冷僻晦涩的词语叠加而成的,难读又难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培养一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语境意识,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人读文言文都是连猜带读的,句子的具体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语境推知的,“猜”和“推知”是阅读文占文最重要的能力,古人如此,现代人更应如此。比如下面这篇短文: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口:“我不知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口:“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乎日:“阿翁,讵宜以子戏父?”(《世说新语.排调))
  要翻译此文不难,但真正懂得却不易。须结合上下文,将前后文的意思串起来。要“串”起来,就必须搞清人物和话语前的关系,这靠的是思维。譬如,末句的“阿翁”到底是父亲还是祖父?末句又如何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只有从上下文对话中看出张苍梧是在调侃儿子,才能明白张凭话语的意思。而且,就对这句话的理解来说,“你怎么拿孙子来开儿子的玩笑”要比“你怎能用儿子来戏弄父亲”更容易看出读者的明白程度,——尽管维护其父的“孝”味削弱了。
  四、模仿运用,创造兴趣
  文言语句与现代文语句相比,呈现了较鲜明的特征:如单音节词较多;句式短促;遣词造句的精微程度较高;讲究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等。如果能指导学生适当模仿运用,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可借鉴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学习文言文语言表达的精妙。在写作中可以仿照文言文中的名句,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如“呦,糟糕!热水瓶空了。”李明提起空壶歉意地说。老张哈哈一笑:“我今天是醉翁之意不在茶呀!”例句“醉翁之意不在‘茶’就是仿拟欧阳修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来。有时为了表达的某种需要,可着意模仿既成的名篇格式,以出新意。
其他文献
摘要:倘若我们怀着善意的目的,巧借人性的弱点,用赞美赞赏、暖如春风的语言,帮人上进、助人发展,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会是一件功德无量,善莫大焉的好事。其实,在教育工作这一行当中,有经验的前辈们常说,对学生要少批评多表扬。这恰恰是洞悉了人性的弱点的经验之谈。时下流行的教育名言:夸奖是最好的老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同样印证这个道理。关于皮格马利翁在教育学方面的解释是:一个好的教育结果是从教师的期待中产
摘要: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灵魂和门面,应在最大程度上覆盖全文,囊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文章的主题,唤起读者对文章阅读的兴趣。本文简要介绍快速选择标题的具体解题技巧。  关键词:阅读;标题;解题技巧    历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查实践表明,标题判断题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必考项目,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和抽象概括语言的能力,标题位于文章之首,用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