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SVC)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在改进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292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VC方法不同分组,其中65例患者接受常规穿刺方法,227例采用改良方法,比较两种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采用常规方法成功率为93.8%,发生各种与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采用改良方法穿刺成功率为99.1%,并发症发生率为7.1%。改良组在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χ2=4.61、7.32,均P<0.05)。

结论

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要领易于掌握,使用便捷,适合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采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
目的探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核转录因子-kB和抑癌基因p5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治疗后核转录因子-kB及p53表达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核转录因子-kB及p53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盐酸埃克替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84.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P=0.032);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为(5.54±0.23)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8例)和血塞通组(5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塞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血塞通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6.55%、98.28%,均高于常规组的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