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德育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语文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弊端;措施
  小学语文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注重了对于学生能力及品质的培养,加之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将德育教育渗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之中,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一、当前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缺少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当前一些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智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少一定的重视,导致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该方面问题的重视,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第二,缺乏灵活有效的渗透手段。由于德育教育不在學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内容之中,致使一些教师不愿意花费精力在德育教育上,即使是渗透德育教育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在手段上缺乏灵活性,致使效果不明显。
  二、提升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的措施
  (一)从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良好品质的主要场所中之一。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以语文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都是对伟人、或者优秀品质的歌颂与赞美,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于同学们一起对语文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将德育教育深入其中。例如,当教师在讲《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讨与分析,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概的认识与掌握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同学抒发感受的方式,将饮水思源的这种传统美德教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其能够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并且通过列举其他事例的方式,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将其落实;第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优秀故事或者事例,教师可以寻找与学生贴近的故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例如,教师在讲《王二小》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可以根据王二小与学生年纪相仿的特点,鼓励学生向王二小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内其他同学做过的好事一起说明,让学生体会养成良好品质是非常容易的,进而促使其优秀品质的养成。
  (二)从写作学习中进行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渗透德育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达,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的德育教育。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第一,教师在进行写作题目设置的过程中,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能够有话可说,进而调动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定这样的题目“大树和小草”,学生在教师设定题目以后,就会主动的去关注自然,对自然的变化进行观察,久而久之有助于学生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第二,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各种现象,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学校的德育教育。
  (三)从学校活动中进行渗透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进行学校活动时将德育教育渗入其中。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其进行渗透:第一,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有益的课外读物,然后在班级组织比赛或者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外读物的认识,并且将其中的优秀品质等传播到班级其他同学之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积极传播有益的知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能力;第二,组织志愿者等服务。语文教材中会有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为养老院、孤儿院等地进行志愿者服务,这种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质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增强其为他人着想的切身感受等,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创造有利条件。
  三、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其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将来的能够健康发展,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娜.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亚太教育,2015,08:154.
  [2]臧辉.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137.
  [3]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2.
  [4]甘永西.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156-157.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审视当前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时代呼唤新型的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课堂生活的重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本文对这学期尝试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入手是推动物理课堂教学革新的理想选择。  一、唤醒学生的探究天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让星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下是笔者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三个策略。  一、师生互动,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  对于初中数学课来说,教学是有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并且当下的教学活动一定要
摘 要:语文是其他科目的学习基础,如果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老师的灌输和引导,就失去了文学独立思考的意义。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应高中语文课堂的方式和方法,给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以期改变教学组织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国内外教育形势的日益发展需要,学校教学工作也应该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做
摘 要:地理学科可以说是一门实践型的科学,与学生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有关的内容,同时也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等,非常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如何进一步推进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地理学科;乡土地理资源;高中地理教学  一、引言  地理课程是我国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
摘 要:初中数学课要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采用实例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主动学习;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序,不像静止在课本上的知识,它是灵活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