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ang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目标也得到了适当调整。认识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层教学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进行创新,需要教师对小学语文学科进行全新定位。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问题;改革
  前言: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建立创新的教学观念,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创新,用创造性思维去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看待语文学习内容,有利于小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开发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将创新元素融入到课堂实践中,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更加丰富。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有限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性有直接影响。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执行时间较长,对于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也较大。许多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习与成长,也将这种思想视为最规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一直固守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角度单一,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性。
  2.师生关系较为紧张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关系着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活跃。在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都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知识传递者,没有与学生互动的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总是一味地向小学生传递知识,将自己的关注力放在小学生所犯的错误上,不喜欢鼓励与肯定学生。面对权威性的教师,小学生也不敢于教师对话。紧张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也不利于教学创新。
  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课本中的课文视为教学内容。无论是什么样的课文,教师都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去寻找生字与生词。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新知识掌握程度,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单一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也不利于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1.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小学生合作学习、友爱待人,有利于语文课堂活动的和谐开展。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高度自己的教学心理,让自己走进小学生的世界。教师要用符合小学生期待的风格与状态走进课堂,实施教学。满载爱意与童趣的教学行为,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促进小学摇滚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让小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比如在讲解《画杨桃》时,教师可以背着一个画板走进教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当小学生面露疑惑时,教师鼓励小学生说出疑惑与自己互动。就画板讨论起绘画,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会让师生的课堂交流更加自然,也会让教学引入更加平稳。
  2.加强课堂教学活动创新
  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出现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组织全体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实践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游戏教学法,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组织小学生学习,不失为最佳创新教学手段。
  比如在讲解《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你说我画”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拿着教师给予的画去描述,一人背对描述者作画。这一游戏能够培养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更能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在趣味的活动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思路得以扩宽,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建立全新的语文教学观念
  在教学发展的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建立起大语文观念。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练习作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唯一手段。实施创新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走出题海战术的桎梏,积极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积极开发第二课堂,给小学生提供另一片发展语文能力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触摸春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一次春游活动。让小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与春天进行近距离接触,观察春天的大自然,观察春天的人们。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练习相比,真实的接触更有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敢于创新,积极去尝试全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用创新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形成活跃的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创造力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16-18.
  [2]王新英,曹中山.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9:69-70.
  [3]彭红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8:37.
  [4]徐艳来.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的新思考[J].赤子(中旬),2014,01:300-301.
其他文献
摘 要:汉字,是一种文化。在汉字学家的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有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学习汉字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识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深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  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枯燥无味的反复重复“点横竖撇捺”,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还经常会有老师诉苦:好多字任你讲得口干
摘 要:伴随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时代特色越来越明显,各种历史史观已经出现在历史教材内容之中。如何利用合适的历史史观解决历史问题,已经成为所有中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本人当前历史教学实践,对于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建构予以分析,以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内容建构  伴随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教材、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