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抓”抓住农村初中数学新课改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对初中新课改标准的解读,以及农村中学对于新课改面临的困惑,提出了通过两手抓,一手抓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手抓学生的意识品质,通过教师观念、水平的提高来带动学生的提高,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育课改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初中数学教育改革与实验正式拉开序幕。在新课改已经进行了8年后,对于教学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又该怎样去应对呢?
  
  1 解读新课标
  
  第一:注重了数学的应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概括与抽象。比如正负数与盈亏等。数学不单是纯公式化、符号化的让人头疼的东西。
  第二:突出了数学的趣味性。新教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图文并茂。其次内容安排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下面是某一调查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喜欢这个栏目。这是对新课改的一种肯定,新教材已经吸引学生的眼球。
  
  2 农村中学对开展新课改的困惑
  
  2.1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低
  由于历史问题,有部分教师属于“民转公”,属于当地师范(中专)毕业生,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优秀的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中学任教,到沿海打工现象时有发生。新课改对于这些教师来说,普遍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
  
  2.2 “注入式”教学盛行
  大量采取“概念-例题-练习-习题”的教学模式。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强调细枝末节,不注重知识的形成及思维过程教学,例题讲解就是归纳题型,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具体表现为:(1)误认为学数学,会解题就行,忽视对数学知识的意义理解,知识教学一带而过,强调知识的应用,题海式教学必然发生。(2)误认为教材就是相关知识产生的全部过程,没有发掘教材系统前后的联系,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读教材。有些教师不展示概念产生的过程,不分析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学生死记概念和公式,到时会用就行,根本就谈不上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概念和公式的本质。(3)误认为教师的思维逻辑就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
  
  3 解决措施
  
  3.1 一手抓教师的业务水平
  首先,新课改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思想。能够扎根基层的教师是值得尊敬的人,能扎根农村基层教育的教师,那就是更应该尊敬的人。他们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是限于知识更新,有点力不从心。著名华裔数学家项武义认为,中国数学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培训,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师培训,要先有一套好的师资培训教材,再有一套实验教材,再有统一的标准。
  其次,要求每名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钻研新课标、教材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挖掘教材的能力。现在课程教材版本多种多样,良莠不齐,部分教材讲述不清,甚至不少地方出现误差或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教案编写要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坚决反对照本宣科的做法。
  比如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这样安排的。教材的标题是“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教材通过历史上的故事提出了问题,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他们用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住绳子的第1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在第4个结处。下面我们来看教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教材让学生动手,安排了“做一做”:
  下面一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7,24,25;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这样的操作,教材得到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看了上面的教材,真不知道,在学习这段教材时,学生除了要根据给定的指令进行机械的操作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问题是由教材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教材给出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在进行操作时甚至连操作目的都不知道。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而不是有意义的,这显然是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背道而驰的。
  
  3.2 一手抓学生的意识品质
  农村学生处于一个教育资源落后的地区,父母教育子女就是要从农村走出去。因此,农村的孩子要懂事,能体谅人,能吃苦。但是由于缺乏好的教育环境,接触的事物少,对有些问题缺少感性认识,使得他们的基础差。比如数学上面的利率问题,城市学生就比农村学生学习轻松,因为这对城市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短期内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能扬长,发挥他们能吃苦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成为一句空话。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1)克服生活上的困难。经调查统计,来自农村的学生,部分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条件差,连基本的学杂费都交不上。还有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在家里也是闲着,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看看脚”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消沉,对自己的要求低。教师要积极引导,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鼓励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志气的、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人。其次,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方式念大学。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一定要考取大学,进行“现代人才观”的教育,向学生阐明“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2)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来自农村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基础差,又加上学习方法不当,数学成绩提不上去。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在学习上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还不强,面对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对此,教师要进行取舍,做到课上没有半句空,课下留一些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
  只有这样,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才能使农村初中数学跟上新课改的潮流。通过改进教师观念,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只有教师的水平高,学生的水平才能高。另外,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毕竟学习的主体是他们,通过意识品质的培养这一突破口,让学生面对困难时,敢于“亮剑”。遇到任何困难也不会吓倒,这是他们自身的优势所在,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校本教研追求的重要目标。笔者在近几年的高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初步探索出“自主探索——解题反思——捕捉火花——总结规律”教学模式,收效显著。  关键词自主探究再创造总结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
摘要小学数学的所有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是教师公开课的易选课,其主要原因在于“乘法分配律”的三个“最”:最特殊,唯一含两级运算的定律;最难,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思维程度最高的定律;最多,乘法分配律对应习题出现频率最高。那如何上好这一课呢?学校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效率检测”的教研活动,针对这节课进行了研究,笔者结合三位教师运用三种不同的引入方式谈些个人体会。  关键词乘法分配率引入方式对比 
研究目的了解肿瘤医院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肿瘤专科特点及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通过定量及定性研究,构建肿瘤医院低年资护士危急症
摘要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归纳、类比、实验等丰富多彩的猜想活动,启发他们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引趣设疑激发猜想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 引趣设疑,激发猜想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爱好最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把生活引进数学的课堂,如何让生活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如何让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笔者做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体验源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 源于生活,引入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也是教好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兴趣激发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是学校文化基础课中的重要课程。然而,很多学生却只有在考试时才感到数学有用,一旦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就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数学知识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