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筹交通费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出的,还应该用于公务交通。要想准确地使用这笔款,财务人员至少要弄清楚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建立统筹交通费?统筹交通费用在什么地方?提取多少统筹交通费?怎样使用统筹交通费?
关键词:统筹交通费;公车改革;公务交通;公务交通补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说:“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叫它“统筹交通费”。),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统筹资金使用须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制定。”研究统筹交通费,至少需要研究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建立统筹交通费?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是有目的的。有了目的,就有了做事的目标,做起事来心中有数。要建立统筹交通费,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知道了为什么要建立统筹交通费,就可以据此提取这笔费用和管理它。不知道建立统筹交通费的目的,一旦有人问“交通补贴是发给大家的,为什么要要提取一部分不直接发放?”财务人员何以回答?财务人员讲不出道理,又何以服人?人们不明白提取统筹交通费的目的,就会产生误会,激化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甚至使人民对党的政策产生怀疑。
关于建立统筹交通费的目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说是“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这就是说,公车改革,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如果按照行政级别发放,那么会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科长的公务交通补贴都是每月500元,但是有的科长很少出差,有的科长经常出差。经常出差的科长,相对于很少出差的科长来说,领到的公务交通补贴少了些。这就出现了不平衡。要使出差多的科长心理平衡,就要给以经济补偿,钱从哪里来?这就要出交通费里划拨出一部分。
2.统筹交通费用在什么地方?
从“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可以看出,统筹交通费用于出差相对比较多的人身上。其实,不全然。因为这句话里有一个“等”字。等是什么意思?
等,有多重含义。①品级;级别。②相同。③等候;等待。④表示列举未尽。⑤列举后煞尾。联系全文考虑,“等”在这里没有品级、相等、等候的含义,而是表示例举未尽和例举后煞尾两个含义中的一种,或者兼而有之。“等”字的后面一般会跟着一个名词,表明它所代表的类别。如“数学、语文等课程”,“等”字后面跟的“课程”,表明省略的是课程。如果“等”字后面没有跟表明“等”字属性的名词,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了属性,其实是和前面的同类;另一种是没有省略,故意不写属性。因为“等”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前面的同类,还有其他。起草文件的人是有意省略,还是故意不写,我们猜不出来。
结合上一句话,我们大致可以划定统筹交通费的使用范围。“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公务交通补贴是工作人员办公务出行的交通补贴。统筹交通费是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的,还应该用于工作人员外出办公。由此看来,这个“等”字应该理解为“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问题”以外的公务交通费用问题。比如说,单位来了贵客,要把客人送到宾馆休息或者用餐,主人总不能对客人说“国家公车改革了,去宾馆的交通费你自己付吧。”再比如说,某离休老干部突然病危,家属要求单位派车派人护送,由此产生的交通费,单位集体组团到外地考察的交通费,都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开支。
综合上述,统筹交通费,用于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所不能够涵盖的交通费问题。
3.提取多少统筹交通费?
关于统筹交通费的提取,文件是这样说的“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这句话看似很明确,其实很难操作。难就难在它所说的“一定比例”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假若文件说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5%,或者10%,那就好操作了。应该怎样确定这个比值呢?
公车改革最为重要的、最为基本的是“保障公务出行”,其次是“降低行政成本”。如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结果,不利于公务出行,使有些公务不能够办,或者办着不顺当,那么公车改革就是失败的。所以,确定统筹交通费在交通费中所占的比例,应该立足于保障公务出行便利的原则。
但是,公务交通补贴是按月发放的。即在公务出行事件还没有发生就发放了。如果在花了钱以后再确定统筹交通费,那么很难保障有足额的统筹交通费。所以,必须在公务交通没有发生之前,就预以确定。事物是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前一拨波浪和后一拨波浪不尽相同,但非常相近。一个单位的交通费用,明年和今年的不一样,但差异不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前一年的交通费用,估算出后一年的交通费用。
例如,上一年,平衡各部门出差补贴支出交通费的3%,集体活动的车费占交通费的1%,公务接待交通费用去交通费的1%,紧急情况处置产生的交通费占交通费的1.5%,今年计划组织两次大型集体考察将要用去交通费0.5%,那么可以把这些费用的总和3%+1%+1%+1.5%+0.5%=7%作为今年的统筹交通费。
4.怎样使用统筹交通费?
统筹交通费的使用应该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集中使用。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的。
第二。明确使用的事件。为了杜绝把统筹交通费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应该在使用统筹交通费之前,就明确指出哪些事件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哪些事件不能够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比如说,公务出行的交通费超过公务交通补贴的,超出部分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客人出行产生的交通费,急救产生的交通费,都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这样,事件一旦发生,就可以与划定的事件进行对照,在范围的就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不在范围的就不能够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
第三,公示使用情况。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财务人员要用会议公示、张榜公示和网上公示的方式,把当月,或者当季度统筹交通费的执行情况公布于众,使统筹交通费置于阳光之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统筹交通费取之于公务交通补贴,还应该用于公务交通。财务人员,要弄清楚统筹交通费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政策,正确发放统筹交通费。
作者简介:周皎然(1972—),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毕业,本科,现任石嘴山市会计核算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核算。
关键词:统筹交通费;公车改革;公务交通;公务交通补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说:“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叫它“统筹交通费”。),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统筹资金使用须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制定。”研究统筹交通费,至少需要研究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建立统筹交通费?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是有目的的。有了目的,就有了做事的目标,做起事来心中有数。要建立统筹交通费,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知道了为什么要建立统筹交通费,就可以据此提取这笔费用和管理它。不知道建立统筹交通费的目的,一旦有人问“交通补贴是发给大家的,为什么要要提取一部分不直接发放?”财务人员何以回答?财务人员讲不出道理,又何以服人?人们不明白提取统筹交通费的目的,就会产生误会,激化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甚至使人民对党的政策产生怀疑。
关于建立统筹交通费的目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说是“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这就是说,公车改革,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如果按照行政级别发放,那么会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科长的公务交通补贴都是每月500元,但是有的科长很少出差,有的科长经常出差。经常出差的科长,相对于很少出差的科长来说,领到的公务交通补贴少了些。这就出现了不平衡。要使出差多的科长心理平衡,就要给以经济补偿,钱从哪里来?这就要出交通费里划拨出一部分。
2.统筹交通费用在什么地方?
从“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可以看出,统筹交通费用于出差相对比较多的人身上。其实,不全然。因为这句话里有一个“等”字。等是什么意思?
等,有多重含义。①品级;级别。②相同。③等候;等待。④表示列举未尽。⑤列举后煞尾。联系全文考虑,“等”在这里没有品级、相等、等候的含义,而是表示例举未尽和例举后煞尾两个含义中的一种,或者兼而有之。“等”字的后面一般会跟着一个名词,表明它所代表的类别。如“数学、语文等课程”,“等”字后面跟的“课程”,表明省略的是课程。如果“等”字后面没有跟表明“等”字属性的名词,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了属性,其实是和前面的同类;另一种是没有省略,故意不写属性。因为“等”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前面的同类,还有其他。起草文件的人是有意省略,还是故意不写,我们猜不出来。
结合上一句话,我们大致可以划定统筹交通费的使用范围。“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公务交通补贴是工作人员办公务出行的交通补贴。统筹交通费是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的,还应该用于工作人员外出办公。由此看来,这个“等”字应该理解为“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问题”以外的公务交通费用问题。比如说,单位来了贵客,要把客人送到宾馆休息或者用餐,主人总不能对客人说“国家公车改革了,去宾馆的交通费你自己付吧。”再比如说,某离休老干部突然病危,家属要求单位派车派人护送,由此产生的交通费,单位集体组团到外地考察的交通费,都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开支。
综合上述,统筹交通费,用于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所不能够涵盖的交通费问题。
3.提取多少统筹交通费?
关于统筹交通费的提取,文件是这样说的“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这句话看似很明确,其实很难操作。难就难在它所说的“一定比例”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假若文件说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5%,或者10%,那就好操作了。应该怎样确定这个比值呢?
公车改革最为重要的、最为基本的是“保障公务出行”,其次是“降低行政成本”。如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结果,不利于公务出行,使有些公务不能够办,或者办着不顺当,那么公车改革就是失败的。所以,确定统筹交通费在交通费中所占的比例,应该立足于保障公务出行便利的原则。
但是,公务交通补贴是按月发放的。即在公务出行事件还没有发生就发放了。如果在花了钱以后再确定统筹交通费,那么很难保障有足额的统筹交通费。所以,必须在公务交通没有发生之前,就预以确定。事物是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前一拨波浪和后一拨波浪不尽相同,但非常相近。一个单位的交通费用,明年和今年的不一样,但差异不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前一年的交通费用,估算出后一年的交通费用。
例如,上一年,平衡各部门出差补贴支出交通费的3%,集体活动的车费占交通费的1%,公务接待交通费用去交通费的1%,紧急情况处置产生的交通费占交通费的1.5%,今年计划组织两次大型集体考察将要用去交通费0.5%,那么可以把这些费用的总和3%+1%+1%+1.5%+0.5%=7%作为今年的统筹交通费。
4.怎样使用统筹交通费?
统筹交通费的使用应该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集中使用。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的。
第二。明确使用的事件。为了杜绝把统筹交通费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应该在使用统筹交通费之前,就明确指出哪些事件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哪些事件不能够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比如说,公务出行的交通费超过公务交通补贴的,超出部分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客人出行产生的交通费,急救产生的交通费,都可以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这样,事件一旦发生,就可以与划定的事件进行对照,在范围的就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不在范围的就不能够从统筹交通费中支出。
第三,公示使用情况。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财务人员要用会议公示、张榜公示和网上公示的方式,把当月,或者当季度统筹交通费的执行情况公布于众,使统筹交通费置于阳光之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统筹交通费取之于公务交通补贴,还应该用于公务交通。财务人员,要弄清楚统筹交通费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政策,正确发放统筹交通费。
作者简介:周皎然(1972—),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毕业,本科,现任石嘴山市会计核算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