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尧为中国第一位有史可考的帝王,
尧都平阳(临汾),亦有史有证。龙
子祠泉者,临汾之源矣!
临汾缘何古称平阳?盖因其地处平水之阳也。何谓平水?乃源出平山之水也。平水者,或曰龙子祠泉水也。平山何在?庄子《逍遥游》记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姑射山分支也。龙子祠泉得名,于东晋《搜神记》载焉:“永嘉中,有韩媪野中见巨卵,持归。育之,得婴儿,名橛儿。方四岁,刘渊筑金城,不能就。募能成者,儿应募,变为蛇,令媪遗灰志其后,凭灰筑城,立就。渊怪之,逐蛇至平山之麓,入穴,尾露。使者斩之,泉涌焉。”蛇者,小龙也。众以为此乃龙王之子显圣,感其送水之恩,遂于泉侧建祠以祀,名曰“龙子祠”。泉者,则名“龙子祠泉”也。
然上述神怪之言不足信矣。刘渊之汉,时西晋末也;载“平水出其(平山)上,潜于其下”之《山海经》则成于周秦。且平阳者,古已有之,“尧都平阳”之说凿凿有据也。如是,平水源远流长,所出之年殊不可考焉。
古之龙子祠泉,三殿八景也。三殿者,祠之献殿、龙王殿、水母殿也。其外重檐翘角,朱栏玉柱;其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八景者,泉周得月楼、先春轩、看花庭、金鱼池、遇水桥、金龙池、仙姑泉、平水泉也。八景之极盛,当属平水泉,又曰蜂窝泉。其源乱泉如蜂房蚁穴,觱沸于浅沙平麓之间,未数十步,忽已惊涛怒湍,盈科涨溢,溉田亩百顷,动碾硙百余,东汇为平湖碧波。时至三月,湖光山色,轻烟翠柳,舟楫争岸,车马相望,箫鼓竞喧,游人摩肩。贩夫走卒喜而醉之,文人墨客感而慨之。天上未闻几曾有,人间哪得几回看!?
今之龙子祠泉,拥南泉、北泉、东池三处水源,携跃进、红旗、统一、母子、红卫、反修六大干渠,北泽临汾千顷地,南润襄陵万亩田,供工矿企业生产以动力,解尧都百姓生活饮用之必需。且随环境污染之治理,泉源周迹山青水秀,风景尤美,实乃休闲怡情之所在。及夏日,掬泉汲之,清冽沁心;泳池浮游,凉爽透骨。卵石下拣肥蟹,水草间观虾嬉。若四季流连,春看繁花似锦,夏饮泉水甘醇,秋望远山如黛,冬享鱼米之味。噫!岂非人间天堂哉?
夫若无平水,何有平阳?既无平阳,焉有临汾?嗟乎!龙子祠泉者,生命之泉、临汾之源矣!?遵临汾市汾西水利管理局局长迪德俊君嘱而撰之。是为记。
(作者系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国的源头》、《历史的星空》、《源头集》等作品集。)
尧都平阳(临汾),亦有史有证。龙
子祠泉者,临汾之源矣!
临汾缘何古称平阳?盖因其地处平水之阳也。何谓平水?乃源出平山之水也。平水者,或曰龙子祠泉水也。平山何在?庄子《逍遥游》记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姑射山分支也。龙子祠泉得名,于东晋《搜神记》载焉:“永嘉中,有韩媪野中见巨卵,持归。育之,得婴儿,名橛儿。方四岁,刘渊筑金城,不能就。募能成者,儿应募,变为蛇,令媪遗灰志其后,凭灰筑城,立就。渊怪之,逐蛇至平山之麓,入穴,尾露。使者斩之,泉涌焉。”蛇者,小龙也。众以为此乃龙王之子显圣,感其送水之恩,遂于泉侧建祠以祀,名曰“龙子祠”。泉者,则名“龙子祠泉”也。
然上述神怪之言不足信矣。刘渊之汉,时西晋末也;载“平水出其(平山)上,潜于其下”之《山海经》则成于周秦。且平阳者,古已有之,“尧都平阳”之说凿凿有据也。如是,平水源远流长,所出之年殊不可考焉。
古之龙子祠泉,三殿八景也。三殿者,祠之献殿、龙王殿、水母殿也。其外重檐翘角,朱栏玉柱;其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八景者,泉周得月楼、先春轩、看花庭、金鱼池、遇水桥、金龙池、仙姑泉、平水泉也。八景之极盛,当属平水泉,又曰蜂窝泉。其源乱泉如蜂房蚁穴,觱沸于浅沙平麓之间,未数十步,忽已惊涛怒湍,盈科涨溢,溉田亩百顷,动碾硙百余,东汇为平湖碧波。时至三月,湖光山色,轻烟翠柳,舟楫争岸,车马相望,箫鼓竞喧,游人摩肩。贩夫走卒喜而醉之,文人墨客感而慨之。天上未闻几曾有,人间哪得几回看!?
今之龙子祠泉,拥南泉、北泉、东池三处水源,携跃进、红旗、统一、母子、红卫、反修六大干渠,北泽临汾千顷地,南润襄陵万亩田,供工矿企业生产以动力,解尧都百姓生活饮用之必需。且随环境污染之治理,泉源周迹山青水秀,风景尤美,实乃休闲怡情之所在。及夏日,掬泉汲之,清冽沁心;泳池浮游,凉爽透骨。卵石下拣肥蟹,水草间观虾嬉。若四季流连,春看繁花似锦,夏饮泉水甘醇,秋望远山如黛,冬享鱼米之味。噫!岂非人间天堂哉?
夫若无平水,何有平阳?既无平阳,焉有临汾?嗟乎!龙子祠泉者,生命之泉、临汾之源矣!?遵临汾市汾西水利管理局局长迪德俊君嘱而撰之。是为记。
(作者系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国的源头》、《历史的星空》、《源头集》等作品集。)